请问:一个企业如何制定薪酬制度并进行有效管理?

如题所述

企业与员工双方关系的核心在于分配体系的建立。一个公正的分配制度体系不但能够不断地造就人才,能够使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能够吸纳到更多的外部人才,能够使人才产生出高绩效,而且也能够使那些不是人才的转化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

  企业如何制定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以期激活企业内部活力,促进企业与员工共谋发展,从而构建和谐共赢的劳动关系?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共赢的基础是利益的合理分配,因此,通过设计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能够在劳动关系双方利益分配之间建立共享的机制,这种利益共享机制的核心是公平。
  员工对公平的感知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内部公平、外部公平和分配公平。所谓内部公平,就是要明确不同职位对公司发展的价值大小,以价值评价结果为依据,对职位的薪酬水平进行确定;所谓外部公平,就是与外部劳动力市场相比较,公司的薪酬水平要保持竞争力,以吸引优秀人才;所谓分配公平,就是要对员工的价值创造给以回报,将员工的绩效和薪酬结合。
  在尽力做到公平的基础上,我们在设计薪酬制度时,仍需要关注以下四个关键要素并据此制定有利于劳动关系双方的薪酬策略。
  1.制定薪酬体系的四个关键要素
  在制定薪酬制度时,首先要解决两个基本问题:我们的依据什么?我们激励什么?如果这两个问题不能够得到解决,制定的薪酬制度往往就会缺乏激励性。从世界一流的企业在薪酬管理的实践来看,制定激励性的薪酬制度有四项关键要素。
  职位要素
  职位是薪酬管理的基本单位。以职位为基本单位制定薪酬制度的核心是,根据“职位价值”确定职位的薪酬水平。通过职位评价确定职位价值,然后提出职位的任职资格并据此来决定任职者。职位薪酬制度是以“职位价值”而不是以“人”来确定薪酬水平。
  由于职位设计往往来自组织的战略,所以,这种薪酬制度有非常明确的战略导向。在一些组织里,不是根据职位确定工资,而是根据行政级别或职务高低确定薪酬,结果导致员工为了提高自己的行政级别,争先恐后地挤在独木桥上,最终削弱了组织的竞争力。
  绩效要素
  在薪酬制度设计中,关注绩效的实质是关注任职者的贡献度。有些人虽然在非常重要的职位上任职,但是其绩效产生达不到该职位的要求,也不能得到该职位所对应的薪酬。
  在薪酬管理中强调绩效的作用,是分配制度的重要转变,即由给“人”发工资变为给“事”发工资。
  给“人”发工资,是依据人的自然要素来决定薪酬水平。人的自然要素包括工龄、学历、职称、性别等,这些东西最大一个特点就是不可激励。所以企业需要给“事”发工资,给“事”发工资就是给产生“绩效”的员工以回报,从而激励员工产生更高的绩效。
  素质和价值观
  设计薪酬制度时要充分关注员工的素质和价值观,这是进行长期激励的基础。为了建立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企业需要对那些认同公司核心价值观,并且具备良好综合素质的员工给予长期激励计划,以激励他们长期为企业贡献绩效,并在未来为企业持续创造价值。
  市场要素
  在职位、绩效、素质和价值观要素的基础上,企业设计薪酬制度还需要关注市场要素,即考察某些职位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以及薪酬水平状况。如果某些职位人才短缺或者任职者需要特殊的专业化技能,企业往往会据此制定特殊的薪酬战略,以获取和留住关键职位的员工。因此,市场因素是薪酬制度设计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调整要素。
  2.设计薪酬激励体系的策略
  在薪酬制度设计中,除了要关注职位、绩效、素质和价值观、市场等几个基本要素外,还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策略以提高薪酬制度对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的激励。
  薪酬战略明确化。
  根据我们的研究,发现世界领先企业的薪酬体系有一个共性,即都有明确的薪酬战略,并且薪酬战略与公司的经营战略、企业文化保持高度的一致,大多数的企业都制定了2-5年的薪酬战略目标。薪酬战略目标的明确化有利于企业为员工制定长期的激励计划,有利于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并能够给员工长期的职业安全感。
  薪酬政策透明化。
  薪酬是回报,更是激励。薪酬制度的活力在于员工能够看到自己的表现得到准确和公正的评价。让员工了解企业的薪酬政策,有利于提升企业对员工的吸引力。
  很多企业在薪酬政策上采取保密行为,不让员工知道薪酬到底是依据什么制定的,员工无从了解企业在激励什么、鼓励什么、回报什么,薪酬政策对员工的激励作用就会大大减弱。我们认为,不仅不能对薪酬政策进行保密,相反更应该宣传,让薪酬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10-01
    企业与员工双方关系的核心在于分配体系的建立。一个公正的分配制度体系不但能够不断地造就人才,能够使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能够吸纳到更多的外部人才,能够使人才产生出高绩效,而且也能够使那些不是人才的转化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

  企业如何制定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以期激活企业内部活力,促进企业与员工共谋发展,从而构建和谐共赢的劳动关系?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共赢的基础是利益的合理分配,因此,通过设计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能够在劳动关系双方利益分配之间建立共享的机制,这种利益共享机制的核心是公平。
  员工对公平的感知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内部公平、外部公平和分配公平。所谓内部公平,就是要明确不同职位对公司发展的价值大小,以价值评价结果为依据,对职位的薪酬水平进行确定;所谓外部公平,就是与外部劳动力市场相比较,公司的薪酬水平要保持竞争力,以吸引优秀人才;所谓分配公平,就是要对员工的价值创造给以回报,将员工的绩效和薪酬结合。
  在尽力做到公平的基础上,我们在设计薪酬制度时,仍需要关注以下四个关键要素并据此制定有利于劳动关系双方的薪酬策略。
  1.制定薪酬体系的四个关键要素
  在制定薪酬制度时,首先要解决两个基本问题:我们的依据什么?我们激励什么?如果这两个问题不能够得到解决,制定的薪酬制度往往就会缺乏激励性。从世界一流的企业在薪酬管理的实践来看,制定激励性的薪酬制度有四项关键要素。
  职位要素
  职位是薪酬管理的基本单位。以职位为基本单位制定薪酬制度的核心是,根据“职位价值”确定职位的薪酬水平。通过职位评价确定职位价值,然后提出职位的任职资格并据此来决定任职者。职位薪酬制度是以“职位价值”而不是以“人”来确定薪酬水平。
  由于职位设计往往来自组织的战略,所以,这种薪酬制度有非常明确的战略导向。在一些组织里,不是根据职位确定工资,而是根据行政级别或职务高低确定薪酬,结果导致员工为了提高自己的行政级别,争先恐后地挤在独木桥上,最终削弱了组织的竞争力。
  绩效要素
  在薪酬制度设计中,关注绩效的实质是关注任职者的贡献度。有些人虽然在非常重要的职位上任职,但是其绩效产生达不到该职位的要求,也不能得到该职位所对应的薪酬。
  在薪酬管理中强调绩效的作用,是分配制度的重要转变,即由给“人”发工资变为给“事”发工资。
  给“人”发工资,是依据人的自然要素来决定薪酬水平。人的自然要素包括工龄、学历、职称、性别等,这些东西最大一个特点就是不可激励。所以企业需要给“事”发工资,给“事”发工资就是给产生“绩效”的员工以回报,从而激励员工产生更高的绩效。
  素质和价值观
  设计薪酬制度时要充分关注员工的素质和价值观,这是进行长期激励的基础。为了建立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企业需要对那些认同公司核心价值观,并且具备良好综合素质的员工给予长期激励计划,以激励他们长期为企业贡献绩效,并在未来为企业持续创造价值。
  市场要素
  在职位、绩效、素质和价值观要素的基础上,企业设计薪酬制度还需要关注市场要素,即考察某些职位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以及薪酬水平状况。如果某些职位人才短缺或者任职者需要特殊的专业化技能,企业往往会据此制定特殊的薪酬战略,以获取和留住关键职位的员工。因此,市场因素是薪酬制度设计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调整要素。
  2.设计薪酬激励体系的策略
  在薪酬制度设计中,除了要关注职位、绩效、素质和价值观、市场等几个基本要素外,还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策略以提高薪酬制度对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的激励。
  薪酬战略明确化。
  根据我们的研究,发现世界领先企业的薪酬体系有一个共性,即都有明确的薪酬战略,并且薪酬战略与公司的经营战略、企业文化保持高度的一致,大多数的企业都制定了2-5年的薪酬战略目标。薪酬战略目标的明确化有利于企业为员工制定长期的激励计划,有利于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并能够给员工长期的职业安全感。
  薪酬政策透明化。
  薪酬是回报,更是激励。薪酬制度的活力在于员工能够看到自己的表现得到准确和公正的评价。让员工了解企业的薪酬政策,有利于提升企业对员工的吸引力。
  很多企业在薪酬政策上采取保密行为,不让员工知道薪酬到底是依据什么制定的,员工无从了解企业在激励什么、鼓励什么、回报什么,薪酬政策对员工的激励作用就会大大减弱。我们认为,不仅不能对薪酬政策进行保密,相反更应该宣传,让薪酬政策透明化,从而让员工看到企业对自己的期望,并据此调整自己的行为。薪酬政策的透明化不仅可以正确地引导员工的行为,而且还可以减少诉讼和纠纷的发生,以利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建立互信的机制。
  薪酬激励长期化。
  中国很多企业对员工缺乏长期激励计划。一些企业热衷于制定短期激励计划,但是短期激励计划虽然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吸引力,但是不利于长期地稳定优秀员工,因为企业没有长期激励措施,员工不可能有长期的行为。世界一流的企业大都针对员工实施了员工持股和股票期权计划。所以,我们认为企业应该从长期激励的角度出发,给员工适度地开放股权。
  中国一些优秀的企业有一个共性,就是公司的所有者或者公司的创业者把股权大量地开放给员工,甚至有的老板在公司的股权不到5%。这种长期激励方式实现了企业与员工的共赢,员工在分享公司的成功和利益的同时也承担了公司的经营风险。
  福利待遇货币化、社会化。
  从世界一流企业的福利政策来看,福利应逐渐走向社会化和货币化,从而使企业把主要的激励政策和组织绩效结合起来,提升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
  总之,唯有创建内部活力的机制和薪酬分配体系,劳动关系双方才能够实现利益的共享;也唯有不断地提高效率和效益,劳动关系双方才可能有真正的和谐。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4-19
1.薪酬制度应具有公平合理性,保证外部公平与内部公平
2.薪酬制度应具有一定的激励性
3.薪酬制度要与企业的发展相适应
第3个回答  2023-08-17
制定和有效管理企业的薪酬制度需要考虑以下步骤和实践:
1. 确定组织的薪酬策略:首先,明确组织的薪酬策略和目标。确定薪酬与绩效、市场竞争力、员工发展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确保薪酬策略与组织的价值观和战略目标相一致。

2. 进行市场调研和薪酬分析:进行市场调研,了解行业内和地区内类似职位的薪酬水平。分析和比较市场数据,以确保薪酬制度的竞争力和公平性。根据市场调研结果制定薪酬水平和差异化策略。

3. 建立绩效管理体系:实施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以客观评估员工的工作表现。设定明确的目标和指标,定期进行绩效评估和反馈。将绩效与薪酬挂钩,以激励员工提高绩效并奖励卓越表现。

4. 确定薪酬要素和福利待遇:确定薪酬制度中的各项要素,如基本工资、绩效奖金、福利和福利待遇等。考虑员工的需求和激励机制,制定合理的薪酬组成,以满足员工的期望和激励他们的工作动力。

5. 建立薪酬管理程序:制定明确的薪酬管理程序和政策,确保薪酬决策的透明度和公正性。确定薪酬调整的时间表和程序,处理薪酬异议和争议。建立有效的薪酬记录和管理系统,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保密性。

6. 提供员工沟通和教育: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向员工解释薪酬制度的设计原则和运作机制。提供培训和教育,帮助员工理解薪酬制度,并激励他们提升自身的绩效和技能水平。

7. 定期评估和调整:定期评估薪酬制度的有效性和适应性。跟踪市场变化、组织需求和法律法规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和修订。保持薪酬制度的灵活性和前瞻性,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8. 关注员工参与和反馈:鼓励员工参与薪酬制度的评估和反馈过程。收集员工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根据反馈进行改进和调整,以增强薪酬制度的员工认可度和满意度。

以上步骤和实践都需要在与组织的特定情况和需求相结合的前提下进行调整和应用。薪酬制度的制定和管理需要与专业的人力资源团队合作,并遵守适用的劳动法和法规。
第4个回答  2020-08-17
科学的薪酬分配制度需要建立在正确的价值创造、价值评价、价值分配的基础之上,既要保障内部的公平性、又要兼顾外部的竞争力;既要激励有价值的结果、又要兼顾价值创造的过程;内部的公平性,要解决新老员工之间的公平,既要兼顾历史贡献、又要结合当下及未来的贡献;内部的公平性还体现在:干多干少、干好干坏、干快干慢之间的差异,鼓励多、快、好、省的行为与结果,激励资源就需要有所倾斜。让奉献者、价值贡献者更多的分配利益,做到这一点,需要设计一把尺子,也就是绩效考核制度,客观评价与衡量价值创造,因此,设计薪酬制度的同时,需要对绩效管理制度的同步优化;薪酬制度保持外部竞争力的关键是吸引与保留优秀的人才,但薪酬市场价值的定位需要差异化设计,针对关键的、稀缺的岗位,市场薪酬定位建议中上位置(75分位);针对非关键岗位,但是不可或缺岗位,采取中位置定位(50分位);针对非关键、且可快速替换的岗位,采取(50分位以下)定位,这样既解决人才吸引,又兼顾了薪酬增幅设计的经济性。新老员工工资的差异分歧体现在两个方面:伴随时代的进步,人工成本不断上涨,10年前入职本科生和今天新入职的本科生,入职工资的差距至少1-2倍的差距;其次,新入职人员年龄优势,学习新事物速度很快,针对简单操作岗位,入职一年,技能可能超越师傅;因此在薪酬结构中既要有年资工资(比例可以较少),又要有技术等级工资,鼓励多、快、好、省的行为及结果;总之,科学的薪酬分配制度,一定是系统思考的产物,兼顾内外、兼顾历史与未来、兼顾个体差异与团体贡献、兼顾体系内外的有机结合,就薪酬设计本身,有些问题是得不到系统解决的。需要从岗位职责、岗位价值评估、绩效评价、外部对标数据等多方面综合思考,科学设计,最总检验是否是一套好的薪酬制度的标准,1、是否解决了希望解决的问题;2、多数员工,包括关键岗位员工是否满意;3、薪酬体系是否在未来的3-5年的发展中,是否依然持续有效,如:薪级薪档的宽度、未来新增岗位的薪酬归位是有预留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