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大学生内卷

如题所述

“内卷”这个词大家已经是耳熟能详了,各行业都在卷,已经都快卷成麻花了,而当代大学生还没出校门,就已经被迫加入到了“卷”的行列。大学生的内卷无非是绩点、学分的高低,考研、保研的名额及就业机会的抢夺,绩点这个东西,奖学金评比要看,保研资格要看,出国留学要看,求职中有的企业同样也要看,而考研和保研就更不用说了,关乎着以后就业空间的提升。

现在的大环境下,高校毕业生越来越多,就业岗位却没有增加,所以如今的大学生,为了能在未来同龄人竞争中获取相对优势,而不断在各方面更努力提升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每个人都处于怕被时代“抛弃”的焦虑之中,都害怕自己是那个被落下的人。“被内卷”这种现象在名校里尤为明显,他们顶着名校的帽子,被媒体们所关注,身上还背着父母亲人的期望,为了能够得到更好的工作,过上更好的生活,只能一直努力,稍微松懈,落个“落魄”的下场,就会被世人扣上“读书无用”的帽子。所以现在的大学生都是功利性地去追逐成绩、排名和名额,都会尽自己努力去多得几分,更有很多人从大一开始就把考研保研提上日程。你觉得自己优秀,却往往发现身边有更优秀的人,你起得早,我比你起得更早,你待在图书馆,我比你待得时间更长,每节课总有很多人去争着坐前排,下课积极地跟老师讨论问题,索要课件,课程内容实不实用不重要,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才重要。

在周围人都在激烈竞争的氛围下,“躺平”的你还能躺得那么心安理得吗?就好比周围人都在奋力学习,这个时候你还能打得下去游戏吗?你只会越来越焦虑,被迫加入到“卷”的行列中。因为周围的人都在努力奔跑,自己也不能停下。看着大家都这么做,自己也跟着做同样的事情,才会得到一种安全感。有人会说现在的大学生都太功利物质化了,都没有在享受学习的过程,没有钻研创造的精神,只是为了能够快速毕业找到一份优质的工作。

其实这是时代发展的后遗症,阶层越来越趋于固化,70、80后还可以享受时代的红利,而现在更多的人只能通过学习这条路径来最大限度地改变自己的命运,过上更好的生活。所以现在的高等教育更像是“投资与回报”的一笔交易,学生们都企图通过这条路径往上爬,去抓住命运中实在的、可靠的稻草,来获取一种掌控感,因为对于他们来说,这是风险最低的个人投资。这不是教育的弊端,而是大环境使然。

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被迫“内卷”会感到焦虑,但是脱离“卷”,面临的是不确定未来。就拿考研来说,2022年考研报名人数457万,录取了111.4万,这意味着其中有三分之一的人都成了炮灰。而在结果出来之前,你无法保证自己会是“成功者”还是“失败者”,在家庭没有很好的背景,没有多余的精力和资本,也没有可以动用的关系帮你找一份好的工作的情况下,你能做的是在内卷化的竞争中再多努力一点,让自己成功的可能性再高一点点。大部分大学生之所以会觉得内卷,是因为先有了一个比较低竞争度的预期,看到了更高的竞争程度后,觉得心里接受不了,本来能够轻松得到的东西,现在要付出超过原来好几倍的努力,心理难以达到平衡罢了。

各大媒体都在宣扬成功学,很难让人的预期回归理性,人人都想留在大城市,人人都想在大城市买房,实在财富自由,使得竞争越来越激烈。所以在越来越“卷”的环境下,要学会确定自己的目标,学会跟随时代环境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目标,而不是继续跟着原先的目标去完成一个注定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虽然处于同一所学校,但是每个人的发展路径都是完全不一样的,没有必要跟随大众的脚步,要考虑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有没有帮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2-22

一、内卷的由来“内卷”

一词起源于2020年在清北校园里学霸们的一张照片。这位学霸同学边骑车边用电脑,因此被称为“清华卷王”。“内卷”一词由此风靡全国,成为人们口中的常用语之一。其实最初有人将“内卷”解释为:指一类文化模式达到了某种最终的形态以后,既没有办法稳定下来,也没有办法转变为新的形态,而只能不断地在内部变得更加复杂的现象。此为内卷最初被人所定义。

二、内卷的日常显现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论在职场还是学校,总会发现有人在“内卷”。比如网上有流传这样的视频,在寝室熄灯后说我要睡觉的室友被寝室人发现还在挑灯夜读。虽然这只是一个段子,但这其中也能展现出一定的真实性。更有甚者,装作上厕所扑在厕所地板上写作业。当然了,这有着一定的搞笑成分,不能全然相信。我认为,一些人的内卷是被迫“卷”的,为什么这样说呢。举个例子,假如老师布置了作业让我们完成一篇作文,你看见你的同学写的字数比你多,你就也想去把字数写多一点。最后此消彼长,都超出了老师布置的任务要求,其实这并不符合老师的初衷,这就是恶性竞争所带来的不良现象。所以,我们要正确的去看待“内卷”,防止错误的产生。

三、如何正确看待内卷

在当今的“内卷”社会,我们要自己去适应这个不得不卷社会现状。我们要学会自我评估,去明白了解自身的水平,搞清楚自己的定位。适当的去“卷”,不要盲目跟从去“卷”别人,良性竞争。内卷的恶性竞争有点像盲目从众的心理。看见别人做了,自己也也跟着去做,也没有去了解这样做到底是不是对的。认为跟着别人做总不能错,就算错了也有着法不责众的不良心理。制定好自己的现阶段目标才是正确之路,不被别人影响,要有适当的压力,但是要去把压力转化为自己的动力去努力、拼搏。要有对自己个人的清晰认知,这样才能防止被卷。良性内卷,从我做起。我们不轻易的去卷别人,但也绝不成为别人刀俎下的鱼肉。

第2个回答  2022-03-06

内卷是当今时代的网络热词,也是当代大学生常见词语,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激烈的内部竞争,内卷原本是一个社会学术语,是指社会文化模式发展过程中的停滞,现在很多高校的学生用内卷来代指非理性的内部竞争,试图通过内卷“卷死”别人,可以说是一种无效的竞争。但是我认为内卷有褒义的说法也有贬义的说法,如果有一些是好的竞争,那么就一定也有一些是不好的竞争。

其实内卷说白了就是一种竞争,现在大学生内卷现象主要就是暗自努力最后一鸣惊人。会让别人觉得你是在默默地努力,悄悄地努力,其实大学生的内卷,也是面对日益增加的就业压力做出的应对。但是我认为也不是所有的内卷都是无效的竞争,如果内卷的目的是为了完善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好,那么我觉得应该提倡这种方式。毕竟现在的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如果还是一味的得过且过,那么面对如此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就只会被社会所淘汰。所以只有不断完善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好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不会在社会的发展中被社会所抛弃和遗忘。

在内卷的过程中,如果有一些大学生直接跟随大流,相互竞争一些有的没的不是很重要的事情,这样会引起很多大学生的效仿,或许会有人为之承担不必要的结果,其实这就是盲目的表现,我认为这种就是一种无效的竞争,根本没有什么意义。因为这种内卷方式没有让大学生自己获益,也没有让他人获益,纯粹就是因为别人做所以自己也跟着做,这种内卷方式是不值得提产的。

对于内卷行为我们不应该低质也不应该支持,所以应该一分为二的看待大学生内卷行为。

第3个回答  2022-03-06

您好,首先,我不否认许多为了卷而存在的卷和卷内的大学,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是自己没有理想的目标,只是看着每个人的音量,所以没有办法跟随音量,这是盲目的音量,是被动的音量,是恐惧的音量。这类学生可能没有什么非常远大的理想目标,也没有很强的竞争精神,只是觉得自己在大学四年里不会成功。就这样无奈的每天都有周围的卷学生蜂拥而至,当卷路盲目的跟随人群。他们不知道大学要做什么,更不知道将来要做什么,只是看着有人跑起来,虽然不愿意,但也只能跟着跑起来。

另一方面,第二种向内打滚的人,有很强的打滚动机,而且是自发的。如果说前一类人是因为心中的压迫和迷茫而卷起来,那么这一类人就是为了卷起来而卷起来。是的,这是正确的。你可以看到一个人在大学里什么都想参加,就像我一样,不管是gpa,学校活动,比赛,俱乐部活动,等等,他都想参加。但他们不会为了竞争而竞争,他们不会为了学习而学习,他们不会为了爱好和志向而参加活动。他们只会从这些东西中得到自己手中的筹码,为未来铺平道路,或研究生或就业等。也就是说,为了竞争而竞争,或者在某种意义上,他们已经认识到了大学生内部竞争的现实,所以竞争永远是第一含义。

这些人没有明确的兴趣、爱好或未来计划或理想。他们是简单的。他们只是想超过其他人,这样他们将来就会成为最好的。这就是我们当代内圈的指引,他们一般都比较坚定和自律,但是这种内圈确实有一种零和游戏的味道,他们可能活的很好,但是改变不了内圈的现状。大家都知道,现在上大学越来越容易了,但如果你想上大学,没人能上得了,这意味着什么呢?据统计,2021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报考人数达到377万人,比2020年的341万人增加36万人,增幅10.6%,报考人数再创历史新高。

但如果你仔细想想,377万学生真的想从事研究吗?很多人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是因为他们的同学在准备它是真的吗?如果我不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我觉得自己被别人疏远了,以后会比他们差。有些人想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因为他们仍然对这门学科感兴趣,想进一步学习它。一些人想要利用这个机会来提高他们的教育,这样他们就可以提高他们的竞争力。而有些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只是随大流,勇往直前。

第4个回答  2022-03-05

有人问:如何看待大学生内卷?其实我觉得这个问题没有什么太需要过多去解释的,大学生内卷这一问题已经是当今的一个趋势。也不算是趋势,但是我们总会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遇见这样的人或者是事情,毕竟每个人都想在背后偷偷的努力,偷偷地拔尖嘛。

我在上大学的时候还没有“内卷”这一个词语来准确的描述出那种竞争,学分,资源等等的词语。但是我们在背后都会有一个这样的行为,也就是给人一种“外松内紧”的感觉。例如,在我们的学习圈子里,同样都是女孩子这种现象,尤其是在放假的时候,尤为的突出,而且在刚开始我也是那个“被卷”的那一个。

同学一样,参加了许多的社团活动,然后因为高中刚刚毕业嘛,所以一下子觉得自己轻松了下来,就和几个混的比较好的同学一起学习穿衣打扮,总之,所有的精力不再放在学习上别人玩,我也在玩,别人干什么我也干什么?结果到了期末考试以后,整个群体里面只有我一个人挂科了。

说句实话,那一个寒假我回到家都是很失落的,因为我的成绩虽然在以前算不上优秀,但是也不至于到挂科的这个地步,我就一直在想,我和别人是一样的,学习一样的玩儿,别人干什么?我也在干什么?为什么我会挂科呢?

直到有一次我发现别人在听音乐的时候,可能听的是英语四六级的听力,而我在听音乐的时候就真的在听音乐人家在写作业的时候,我可能在睡觉,人家出去玩的时候,我也跟着出去玩,我不挂科,谁挂科?那么我是如何看待内圈这种现象的呢?

我觉得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一种现象了,其实不只是大学生内卷,我们在整个学生阶段甚至是在未来工作中也会有这种内卷的现象。内圈就是为了竞争嘛,不竞争就不能更好的生存,所以说对于内圈这种事没什么好多说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