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大学生内卷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2-21

内卷一词自登上热搜后,其热度一直没有褪去。类似边骑车边看电脑,论文要求 5000 字却写了 10000 字,等大学生内卷现象已经不再是新闻,内卷开始渗透到大学生活的各个方面,小到上课占座,大到考证、考研、就业,内卷几乎无处不在。

那么究竟什么是内卷呢?首先我不否定确实存在许多为了卷而卷的内卷,大学里面主要分为两类。其一是并无自己的理想目标,只是看大家都在卷,所以没办法就跟着卷,这是盲目的卷,是被动的卷,是恐惧的卷。这类同学可能并没有些许很远大的理想目标,也没有很强的好胜心,但是只是觉得自己大学总不能碌碌四年。所以无可奈何的每天被周围卷的同学卷进去,当了内卷路上盲目从众的人。他们不知道大学要干什么,更不知道以后要干什么,只是看着有人跑了起来,尽管不愿意,但是也只能跟着跑起来。第二类内卷的人则不然,他们很有动力去卷起来,而且是自发的卷起来。如果说前一种人是因为心里的压迫和迷茫而卷起来,这一种人则是单纯地为了卷而卷起来的。对,没错,你不难看到大学里有这样的同学,不论什么他都要参加,俨然是我全都要的样子,无论是学习上的绩点还是学校的活动,又或者是各种竞赛评比,社团活动等等等等。但他们不是为了竞赛而竞赛也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更不是因为兴趣爱好志向去参与各种活动。他们只是将从中取得的东西看作自己手中的筹码,用来为以后的道路铺垫,或保研或就业等等。也就是为了竞争而竞争,或者说一定意义上他们已经认知到了现实大学生内卷竞争的实态,所以永远将竞争放在第一要义上。这类人也并无明确的兴趣爱好或者未来规划和理想,很单纯,他们只是想要比过所有人,这样,未来一定是人上人。这是我们当代内卷的引路人,他们一般还是比较意志坚定和自律,但这种内卷确实有点零和博弈的味道,他们或许在当下活得不错,却无法改变的内卷的现状。

面对严重内卷的生活,对我们也有好处,可以警醒着我们不要停下前进的脚步,每天也会适当的学习,充实一下自己。然后,也没有必要和她们对比,做好自己就好,每天在完成自己的任务后,该吃吃,该喝喝,该玩玩。总之,要有自己目标,不要迷失自己,这样大学毕业后才不会很后悔。

第2个回答  2022-03-05

      其实内卷的本意是指人类社会在一个发展阶段达到某种确定的形式后,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这样子,看起来比较复杂,其实通顺一点来说,就是你背着我偷偷学习,却不告诉我,我要比你更加努力学习。然而,最近这个词在大学生中广为流传,屡次出圈,一起一波又一波的网络讨论。大家都说你在内卷,你咋这么内卷等等。


       其实我个人觉得,这种内卷现象其实激励了我们的学习。因为当我们不知道别人是否在悄悄努力的时候,我们都会觉得他是在偷着学习,那么我们就会害怕他比我们更加的优秀。所以我们也会努力学习,这其实是一个好的现象,因为我们都在努力的向上走。不断的学习。

     我们宿舍有姑娘就自己每天一个人去图书馆,我们其他人在宿舍待着。久感觉不太好意思,也开始了学习。不断的努力学习,激发自己的兴趣。所以我们不应该指责内卷,我们可以继续这样下去,这样我们就不知道别人努力了多少,就会更加夸大化的认为他永远比我们努力的要多,所以我们也会进一步的更加努力。使我们自己一步步的变好。

      最后对大学生的内卷行为,我们要清楚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找到自己真正在意的事情,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虚荣心和攀比心理,我们刻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当然上面只是我个人的看法,每个人的看法都不一样,大家遵循自己内心的选择。祝愿每一个大学生能理智地看待内卷,不要加入内卷,而是要为喜欢的事情而努力。

第3个回答  2022-03-06

   内卷,躺平,这两个词的热度一直很高。自登上热搜后,其热度一直没有褪去。什么是内卷?1963 年,美国人类知名学者首次把这个词提出,当时指的是概念用于了某种农业经济过程的概括。也就是一个系统在外部扩张受到约束的条件下,内部精细化发展的过程。1970 年,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提出了内卷来描述一类文化模式。

大学生是如何被内卷的?相比较与来说是大学生内卷,我个人更倾向于被内卷这一观点,之所以说是「被内卷」,是因为几乎没有人会主动加入内卷。为什么这么说,试问,有哪一个人愿意主动加入内卷那?内卷的实质是不良的竞争、徒劳无功的努力、明知没有价值依然不得不做的无意识行为。每一次竞争都像是在过独木桥,经历过高考的洗礼,每个大学生都是高考大军中的优胜者,可当他们进入大学时,发现比他们优秀的人有很多,不仅优秀还很有竞争意识。

内卷永远离不开一个词那就是竞争。于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不自觉地被内卷:我一定要比他们更优秀,做得更好,才能成功。被动卷入竞争内。本身蛋糕就那么大,每个人都很优秀,那我能有什么能力去和他们竞争那?

我只能让我自己变得更优秀,就是如此,也只能这么做。内在的自身因素:没有规划,没有方向感,这也是当代学生很常见的一点,归根结底来说,大学生之所以会被内卷,是因为他们自己对未来没有规划,没有方向感,所以只能被竞争所裹挟。有很多大学生做的去竞争的都是一些很自己所学没有相关联的事情。试问,这样,会不会加重内卷那?所以,x要给自己指定明确的规划,让自己的路看的更清一些。

第4个回答  2022-03-06

关于大学生内卷是竞争还是内耗呢,这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


内卷一词,其实很早就有了。但,内卷这个词又一次流行居然是出现在大学生口中,就很让人震惊。
“可我是一棵卷心菜,有卷死别人的心,但我菜。”
“感快成花卷了”
“大家都在玩手机,我一边大声放抖音,一边背英语单词,卷死她们!”


这样的话语在网络上快速走红,真的就很无语的,被迫内卷,好像自己不去参与那些内卷,自己就像一个没用的人。
但是其实并不是的,我们要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哦。我认为“现在内卷更多地表达一种消耗精力的死循环。其实作为同样是大学生的我,,我个人也是能理解这种竞争和一定程度上的攀比心理,但是我们现在在和同辈交流的过程中,就会更加希望自己要有意识去思考,不要让自己进入这个陀螺式的死循环中。”
我们一定要有“思维意识”,很多大学中的考核并不是比量的竞争,因此学生们要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跳出自己认为的高度一体化的竞争,静下心来向内分析自己,再向外分析整体竞争环境,结合大势锻炼和发展自己。这就对我们是否拥有思维意识有很高的要求。
而且,无论是相对于个体而言,还是相对于整个社会来说,面对“内卷”都是一项挑战。首先,大学生自己本人要想明白自己杀望成为怎样的人;而教育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以及学生父母,需要想清楚'高等教育教育目标是为了培养怎样的人才’'社会希望看到孩子成为怎样的人。



希望大家都能好好的学习,不要盲目内卷。内卷的恶化发展就是内耗,我们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要被别人带偏。慢慢来,努力拼搏的同时也要注意自己的内心世界哦,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5个回答  2022-03-06

内卷的定义

一般用于形容某个领域中发生了过度的竞争,导致人们进入了互相倾轧、内耗的状态。其实最初有人将“内卷”解释为:指一类文化模式达到了某种最终的形态以后,既没有办法稳定下来,也没有办法转变为新的形态,而只能不断地在内部变得更加复杂的现象。此为内卷最初被人所下的定义。

内卷的现象


早些时候,在清北校园里面,出现了这样的一张照片,一位学霸边骑着车边用电脑。而因此,还出现了“清华卷王”这一个词。而“内卷”也是因为此现象而风靡全国。比如网上流传着这样一个视频:有人将书本塞到了床上,造成了自己在睡觉的假象,其实自己是在学习;老师布置了一个作文题,夸奖了这位学生写的字数很多,后来就跟着有更多的人把自己的字数增加到很多。虽然这只是一个段子,却出现了恶性竞争的不良行为,这种现象也引发了广大网友的深思。

如何看待内卷

对于内卷一词,不知道你会不会有这样的一个感受?当你的室友在偷偷学习,你的内心会有一种莫名焦虑感。而这种焦虑感就会给你带来很多压力。你为了去掩饰这种焦虑,就会背上自己的书包,逼迫自己去学习。然而,当你拿起书本的时候,你却不知道你要学什么。其实,这就是因为我们没有清楚的定位,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那么,为了避免这种现象,我们就要为自己制定一个清晰的目标,把自己所需要做的事情写在纸上,以列表的形式记录下来,完成了就可以把它给划掉,当你的任务已经全部完成,再看向你偷偷学习的室友之时,你就不会再有焦虑感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