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大学生内卷现象?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2-10

文章脉络

我认为当代大学生普遍“内卷”的现象既有利处也有弊端。


几个月前在我们学校内做过一个采访便是关于大学生“内卷”的主题。采访中我和我的同伴们设置了这样几个问题:

    你听说过内卷现象吗?

    你认为你身边存在内卷现象吗?

    你认为内卷现象对你的影响是什么?

    你是如何应对内卷现象的?

在采访的上百人中,对于前两个问题的回答都是肯定的。这让我不禁想,“内卷”一词可以说是渗入我们大学生的日常当中。不过从采访中来看,“内卷”并不仅仅是有利无害的,有的同学可以说是深受其害也不为过。

“内卷”

“内卷”其实是有多种理解方式的。我们可以理解它为:偷偷地学习,而且不与人分享。这样便会造成一种封闭的状态,并不能够达到自己理想的状态。同样我们也可以理解成:努力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情,成为带头模范的作用。不同人不同的见解,而且产生的结果也是不同的。所以,我们应该是要用理性的眼光看待“内卷”现象。

“内卷”的利处:

    可以是驱动力。

    在身边满是“内卷”的同学周围,没有人向甘居后方。而且,大多数人是可以被周围人所影响的,尤其是周围的大多数人。于是自己也变的“内卷”起来,也不能说是“内卷”,可以说是奋斗,化压力为动力。不过,这可以算的上努力的一个动力,驱使自己行动起来,而不再是整天空喊口号。

    能够不断提升自我。

    在“内卷”盛行下,我们有了驱动力、前进意识。那么,有了一个好的开端,便能有许多人为之坚持,不断充实自己,学习各种技能。在这个“卷”的过程,从个人收获来看,可以说是一个不断自我提升的过程。

    创造竞争环境。

    “内卷”之下,可以算得上是一个高压环境,可以促使人的潜能不断激发,也能促进人们去参与。“内卷”过程便好似一个竞争的过程,我们各显本领,不断完善自身,从而能够为社会输送更加优秀的人才。

“内卷”的弊端:

     不利于合作交流。

    复杂困难的事情都不会是一个人完成的,而是需要整个团队合作,学习也是需要交流合作的。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是能出现火花的,我们在学习中不断交流、分享好的方法,也是重要的。而且我们在课堂上不也经常会有讨论的时间吗,但是“内卷”却好像把我们变得封闭,害怕我们自己“卷”不过别人,而不在交流合作。这种现象我们明知是错误的,可在“内卷”洪流中,我们也在开始接受。这无疑是“内卷”的一大弊端。

    造成“内卷焦虑”。

    当“内卷”现象愈演愈烈时,有一部分同学会陷入“内卷焦虑”之中。我们不断被身边的人影响,总之无选择的便“卷”了起来,这种好像就是被推着前进。当行进一段时间后就开始怀疑,进入思想怪圈。甚至还有一部分同学,因竞争过度而害怕落后。这些都可以说是“内卷焦虑”。

    无效“内卷”。

    对于“内卷”一词,理解是多样化的。不过,我们或许看到过甚至感受过这样的“内卷”:一篇论文要求2000字以上即可,可是因为“内卷”,便使劲加字数,写的8000、9000,如果注重质量还可以,但是如果仅仅是靠字数取胜那大概是无意义的,甚至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所以说无效的“内卷”,不仅不会进步,反而会导致退步。

我认为我们作为大学生,应该理性看待“内卷”现象。“内卷”并不是让我们“躺平”,如果不“内卷”便“躺平”,这可以说是两个极端了。

我们可以借助“内卷”情态,共同建立一个学习劲头十足的条件,让我们不断充实自我,不断交流、共同进步。我们不能够因“内卷”,而熬夜透支自己的健康,也不能助长无效“内卷”之风。“内卷”绝非一人造成的,需要我们每个被其影响的人去改变其原有之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此来应对“内卷”之中的不良风气。我们如果都能够充分认识到“内卷”之中的积极影响,并不断推动其发展,相信“内卷”也可以另有一番趣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