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海鲜 冻梨什么的要用冷水解冻而不用热水?

这是一道物理题

冷水传热好,解冻快 传热学里有个公式可以计算温差和传热速率与“热稳定状态”的关系。
“热稳定状态”就是“不再吸、放热时物体的温度”
但是公式牵涉到微积分的知识,我这里就不拿出来了

但是,可以对公式进行一下通俗解释

假设存在一个正方体的物体,取两个相互正对的面,比如说一个铁块的顶面和底面,进行分析。
首先有个明确的前提:
热量在介质中传导的过程中会对介质进行加热。
假设顶面是高温区,温度控制在100度;底面是低温区,60度(单位均为摄氏度)。
这个铁块的平均温度就肯定是60到100之间的某个值。
而每个独立平面的温度不同
科学家测定的结果是:随着测定点位置的不同,测定点的温度也不同。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画出一条函数曲线,变量是测定点所处平面到顶面(底面,两者道理上是一样的)的距离,函数值是平面的温度。
而这个函数图像并不是一条直线,是一条曲线。图线所表示的意义是越接近顶面,温度下降的越慢;越接近底面,温度上升的越慢。

对于不同的顶、底面温度以及不同的材质,我们可以画出的图像都不一样。

依据实验数据作图得到这么一个结论:
物质的导热性能越好,从温度最低平面到温度最高平面之间的温度-距离图像就越像一条直线;导热性能越差,图像就越像一个英文字母"S"。
高低温区温差越小,从温度最低平面到温度最高平面之间的温度-距离图像就越像一条直线;高低温区温差越大,图像就越像一个英文字母"S"。

豆腐的导热性能绝对很差。

假设有这么两块冻豆腐放在容器里,四周都是水。A浸在热水中(60度),B浸在冷水中。(5度〕

我们这个理想试验中的高温区就是豆腐的六个外表面,
低温区就是豆腐的几何中心。

一句我上文中给出的结论,对两块豆腐都能做出"S"形图像。

我们要注意的是,A豆腐的高低温温差大,所以中心区附近有一块温度和最低点接近的区域难以升温的地方,这一块在实际生活中就完全没有化开,还是冻着的;B豆腐也存在这么一个区域,但是由于高低温区温差小,所以,豆腐内部温度基本上是均匀变化的(图形类似于直线),因此不会出现外面解冻了,里面还是冻着的这种尴尬现象。

既然A豆腐是终究没有完全解冻,自然是用凉水的B豆腐优先被我们吃掉啦。哈哈哈哈!

至于东北的冻梨用冰水解冻;人冻伤时不要烤火,不要用热敷,反而要用冷水疗伤,都是一个道理。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1842044.html?si=2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4
  因为冻肉、冻梨等温度是在0℃以下,若放在热水里解冻,冻肉从热水中吸收热量,其外层迅速解冻而使温度很快升到0℃以上,此的肉层之间便有了空隙,传递热的本领也就下降,使内部的冻肉不易再吸热解冻而形成硬核。
  若将冻肉放在冷水中,则因冻肉、冻鸡吸热而使冷水温度很快降到0℃且部分水还会结冰。因1克水结成冰可放出80卡热量(而1克水降低1℃只放出1卡热量),放出的如此之多的热量被冻肉吸收后,使肉外层的温度较快升高,而内层又容易吸收热量,这样,整块肉的温度也就较快升到0℃。如此反复几次,冻肉就可解冻。从营养角度分析,这种均匀缓慢升温的方法也是科学的。
  不过建议不要用水解冻.最适宜的方法是用两个金属容器把解冻品平面接触(盆底)在空气中静置,速度快而且不破坏内部细胞组织。
第2个回答  2013-08-20
这是因为肉类食物在速冻的过程中,其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迅速冻成了冰,形成了肉纤维与细胞中间的结晶体。这种汁液的结晶体是一种最有价值的蛋白质和美味物质。如果用热水解冻,不但会失去一部分蛋白质和其香味物质,更主要的是会生成一种称为丙醛的一种强致癌物。所以,冻肉一定要用冷水解冻或使其缓慢地自然化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