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节性硬化是怎么引起的?

如题所述

结节性硬化症属于基因点突变疾病,可分为TSC1和TSC2基因突变,突变的基因不能完成原基因调节细胞的分化和增殖的功能,从而导致外胚层、中胚层和内胚层细胞异常分化和增殖,从而出现脑、肾、皮肤、心脏等多器官受累。
一、主要病因
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本病外显率不完全,无性别和种族的差异,1/3的患者有家族史,本病的家族内和家族间差异性极大,表明部分差异性可能由遗传决定。
2、两个致病基因:目前已经发现本病存在TSC1和TSC2两个致病基因,分别引起各50%的结节性硬化综合征,临床上无表型差异,TSC1基因位于第九号染色体的长臂(9q34), TSC2基因位于第十六号染色体连锁的短臂(16p13.3),在结节性硬化症中,TSC1和TSC2的基因突变包括碱基缺失、插入、错义复制或形成重复片断,但没有明显的突变热点存在。TSC1和TSC2基因都具有生长抑制作用。
二、诱发因素
1、家族中有患有结节性硬化症的家属。
2、母亲孕期接触药物、辐射等,未规范作产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5-05
结节性硬化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遗传所引起的,根据基因定位可分为四型:TSC1、TSC2、TSC3、TSC4。TSC1和TSC2突变分别引起错构瘤蛋白和结节蛋白功能异常,影响其细胞分化调节功能,从而导致外胚层、中胚层和内胚层细胞生长和分化的异常。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家族性病例约占三分之一,即由父母一方遗传而来突变的TSC1或TSC2基因;散发病例约占三分之二,即出生时患者携带新突变的TSC1或TSC2基因,并无家族成员患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