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的选官制度与魏晋南北朝时有什么不同?

隋朝的选官制度与魏晋南北朝时有什么不同

魏晋南北朝时的选官制度主要是九品中正制,隋朝时开启了科举制度
两种制度针对对象不同:九品中正制又名九品官人法,分为九个等级,作为政府选用官吏的依据。标准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九品中正制是保护士族世袭政治特权的官僚选拔制度。
科举制与九品中正制的明显区别是选拔官吏不再以家族名望而是以考试成绩为依据,选官的权力不在地方而是收归中央。科举制则是对全民开发,有才能而任之。

九品中正制是东汉以来世家大族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它加速了魏晋以来士族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科举制的创立是封建选官制的一大进步:它抑制了门阀世族势力,扩大了官吏来源,实质上反映了隋唐时期阶级关系的变化;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有利于政治的清明;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3-21
魏晋南北朝时的选官制度主要是九品中正制,隋朝时开启了科举制度。
两种制度针对对象不同:九品中正制又名九品官人法,分为九个等级,作为政府选用官吏的依据。标准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九品中正制是保护士族世袭政治特权的官僚选拔制度。
科举制与九品中正制的明显区别是选拔官吏不再以家族名望而是以考试成绩为依据,选官的权力不在地方而是收归中央。科举制则是对全民开发,有才能而任之。
九品中正制是东汉以来世家大族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它加速了魏晋以来士族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科举制的创立是封建选官制的一大进步:它抑制了门阀世族势力,扩大了官吏来源,实质上反映了隋唐时期阶级关系的变化;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有利于政治的清明;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
9
6评论

1条回答被折叠
治疗皮肤病方法,皮肤病哪里看比较好?

最近31分钟前有人咨询相关问题
Ⅶ治疗皮肤病方法,皮肤病困扰怎么办...
免费咨询-更多详情;
太原肤康中医皮肤病..广告 
一扫光零食加盟店,源头厂家,低折扣供货

关注零食的人也在看
一扫光零食2019零食加盟优选品牌...
免费咨询-更多详情;
上海卡哇伊实业广告 
十分钟有问必答
1877人正在问
隋朝的选官制度与魏晋南北朝时有什么不同?
去提问
—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
隋朝的选官制度与魏晋南北朝有什么不同,隋朝灭亡的原因?
隋唐时期的选官制度是科举制。隋统一全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隋文帝开皇七年(587)废九品中正制,设秀才科。隋炀帝时又建进士科,以“试第”取士,并创立了以公开考试、择优选才为特征的科举制度。
1赞·25浏览2020-02-11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是什么?
魏晋南北朝时期选官采取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是魏文帝曹丕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意见,于黄初元年(220年)命其制定的制度。 中正九品制一般是指各州县对大中正义的选拔,选拔大中正义必须是德高望重的中央官员。大中型企业又开始生产中小型企业。中正是鉴定人才的正式称号。 大中小学出现后,中央政府将发放人才问卷,将人才分为上、上、下、上、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下、中、下九个年级。 这是一张来自世界各地的流亡者的名单,不管他们是否要离开办公室。该列表中记录了该年的详细信息,并添加了注释。小中正协助大中正在考试结束后将表格交给正式部门。官方部门根据表格对官员进行提拔和罢免。 扩展资料 隋唐科举制度继承了汉代科举制度,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三大官制之一。实际上,这是汉代科举制度的延续和发展,或是科举制度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系统在九种产品中的积极作用: 1、在人才选拔中发挥作用,兼顾家庭和道德的选拔标准; 2、九级制的实行,也剥夺了郡县建立自己官僚机构的权力,把官员的任免权带回中央,有利于加强中央的权力。 参考材料:百度百科-九品中正制
4赞·2,092浏览2019-12-11
隋朝的科举制和魏晋时期的考试制度有什么区别
隋朝科举考试属初创阶段,为地方荐举与中央考试相结合。开皇七年(587)定制,每年各州荐举贡士3人入京考试,成绩优异者称秀才。十八年(598)分科考试,当时仅设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两科,由京官五品以上和地方总管、刺史荐举考生。隋炀帝即位后,扩大为包括文才、武艺、品德、治能等方面十科,由文武五品官以上荐举,规定有一艺可取即应采录,且随才升擢。同时设进士科,用诗赋、试策进行考试。这是科举制确立的重要标志。由于科举考试公开进行,有规定的知识结构作为公认的主要录取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允许平等地公开竞争,尽管此制当时尚不完备,但已显示其选拔人才的一定优越性。科举制度的产生适应了封建社会政治发展的需要,把选用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手中收归朝廷,有利于中央集权制的巩固,被后来历朝所沿用。 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选官制度,自曹魏创立至隋朝废止,沿用300余年。220年,曹丕篡汉建魏后,为争取世家大族的 支持,规定举荐有声望的官僚担任其本乡本土的推荐官,人才的等级由他们评定,称中正。郡邑设小中正,州设大中正,将本地的人物评定为上上 上中 上下 中上 中中 中下 下上 下中 下下共九品,作为选拔官僚的依据。当中正的都是都是大世家。评定人物,官僚升降,单凭门第,不看才能,从而成为士族地族操纵政权的工具,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隋炀帝时废除该制度。 特点是导致世家大族掌握了国家主要职位。
1赞·369浏览
汉朝,魏晋南北朝,隋朝,唐宋的选官制度的标准分别是什么
先秦 世官制(贵族制) 继承 血缘 西汉 察举制 推荐 孝廉 魏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 中正官品评 门第 隋唐以来 科举制 考试 才学成绩
4赞·322浏览
隋朝以前有什么选官制度?
1、夏、商、周时代:“世卿世禄制”,盛行于夏、商、周时代。原始社会末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禅让制破坏后,出现了“大人世及以为礼”的世袭制。 2、秦国:按军功授爵,打破了奴隶主贵族世袭爵位的制度,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势力的增强。 3、两汉:汉朝建立了一整套选举人才的选官制度,有察举制和征辟制。 4、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注重门第出身。中正官的设置,既保留了汉代乡闾评议的传统,又改变了汉末名士请议左右乡议和地方大族操纵选举的局面,把品评与选官的权力收归中央。 扩展资料 科举制度的特征: 1、从文化渊源上来看,科举制度是儒家所崇尚的“大一统”政策和精英治国的思想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 2、从选才方式和原则来看,科举制度以考试为核心,分设科目,面向广大读书人的公开考试,在某种程度上有着公平竞争,择优录取的原则。 3、就其发展轨迹和功能变迁而言,科举制度经历了创立、发展、鼎盛与衰亡的历史进程。出现了明显的阶段性特点。随着历史和社会的发展,科举制度逐渐为国家选取良才的通途蜕变为人才成长的桎梏。 4、从经历时间来看,科举制从隋朝开始到清末废除,期间将近1300年的历史,极大的影响了我国古代文化思想发展历程,也影响了知识分子的思想演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科举制度
5赞·1,046浏览2019-06-09
花椒直播app下载超火爆的直播APP_新版免费下载
花椒直播app,来这里精彩直播免费看,在线与高颜值主播实时互动交流!
山西晨盛铭钰科技有..广告 
荔枝直播app大秀进行中,精彩不断,全场免费不要钱
喜欢看直播的看过来,新版荔枝直播app精彩大秀进行中,强势推荐,手机下载就能看,画质清晰,荔枝直播app还可以一对一,千位主播虚位以待,全天好看不断,现在下载全免费,惊喜多多!
盐城市三只熊文化传..广告 
演员拍吻戏时是在真吻吗?
在看到吻戏的时候我们不能完全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的,因为有的时候拍吻戏会有借位或者替身的情况,并非所有
864条回答·15,282人在看
霍金的“2032年预言”是真的吗?
末日言论的预言可不是科学家该干的事情,况且霍金也没有做过2032年世界末日的预言,只是有的人想借霍金之名,来满足吃瓜群众的小心灵。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很多人对于这种末日危机、地外文明、神秘生物等都特
25,391人在看·40赞
为什么一个女生很容易吸引男生呢?
一个女生看上一个男人,你要吸引这个男人,你必须得知道这事情:你吸引到一个男人,不是说他就喜欢上了你,
424条回答·15,548人在看
历史上最传奇的丑女子,留下几个千古解不开的谜
题记: 无论春秋还是战国,齐国始终都是一个大国。有这样一位奇女子,师出鬼谷,孙膑、庞涓是她的师兄,苏秦、范雎是她的师弟。她一身武艺乃骊山老母亲自传授,东征西讨为齐国立下赫赫战功。她推荐孟子成为齐王上宾
3,394人在看·25赞
公司没给员工交社保离职赔多少钱
不缴社保也不犯法?注意:不缴社保的公司,你要给员工赔很多钱
9条回答·2,021人在看
为什么成年人都喜欢用微信而00后们喜欢用QQ?
我是个伪00后,其实我也喜欢用QQ,QQ的玩乐功能多,年少的时候,QQ会员超级会员的,QQ飞车黄钻红
122条回答·5,309人在看
人类为什么要男女一起才能繁衍下一代?不能无性繁殖吗?
早在物种发展到哺乳动物之前,有性繁殖已经成为物种繁衍的主要途径,从三千万年前的原上猿到1000多万年前的拉玛古猿,再到600万年前南方古猿,都是有性繁殖,没有可能会在人类身上突然变异出一个无性繁殖来,
60,852人在看·32赞
月球撞向地球会发生什么?
咣当地球
第2个回答  2020-08-26
隋朝科举考试属初创阶段,为地方荐举与中央考试相结合。开皇七年(587)定制,每年各州荐举贡士3人入京考试,成绩优异者称秀才。十八年(598)分科考试,当时仅设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两科,由京官五品以上和地方总管、刺史荐举考生。隋炀帝即位后,扩大为包括文才、武艺、品德、治能等方面十科,由文武五品官以上荐举,规定有一艺可取即应采录,且随才升擢。同时设进士科,用诗赋、试策进行考试。这是科举制确立的重要标志。由于科举考试公开进行,有规定的知识结构作为公认的主要录取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允许平等地公开竞争,尽管此制当时尚不完备,但已显示其选拔人才的一定优越性。科举制度的产生适应了封建社会政治发展的需要,把选用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手中收归朝廷,有利于中央集权制的巩固,被后来历朝所沿用。
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选官制度,自曹魏创立至隋朝废止,沿用300余年。220年,曹丕篡汉建魏后,为争取世家大族的 支持,规定举荐有声望的官僚担任其本乡本土的推荐官,人才的等级由他们评定,称中正。郡邑设小中正,州设大中正,将本地的人物评定为上上 上中 上下 中上 中中 中下 下上 下中 下下共九品,作为选拔官僚的依据。当中正的都是都是大世家。评定人物,官僚升降,单凭门第,不看才能,从而成为士族地族操纵政权的工具,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隋炀帝时废除该制度。
特点是导致世家大族掌握了国家主要职位。
第3个回答  2020-02-11
隋代科举制
为隋代通过考试选拔人材的制度。魏晋以来,均以「九品中正制」选拔、任用人材,由是导致门阀世族垄断朝政。隋代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打击门阀世袭,故在开皇末年实行科举制,规定六品以下官吏须由尚书省吏部铨举,废除了传统的州郡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隋代的考试制度,除有秀才、明经科外,炀帝时又加了进士科;进士只试策,明经除试策外还试经。这两种科目都适应了一般士绅的要求,通过考试,即可入仕。由是就算是一般庶族寒门,只要有才就有机会跻身掌权的统治阶层中。后来唐代进一步完善科举制,起到奖拔寒庶、抑制门阀的重要作用。

中文名
隋代科举制
概念
为隋代通过考试选拔人材的制度
特点
有才就有机会跻身掌权的统治阶层
拼音
suidaikejuzhi
为隋代通过考试选拔人材的制度。魏晋以来,均以「九品中正制」选拔、任用人材,由是导致门阀世族垄断朝政。隋代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打击门阀世袭,故在开皇末年实行科举制,规定六品以下官吏须由尚书省吏部铨举,废除了传统的州郡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隋代的考试制度,除有秀才、明经科外,炀帝时又加了进士科;进士只试策,明经除试策外还试经。这两种科目都适应了一般士绅的要求,通过考试,即可入仕。由是就算是一般庶族寒门,只要有才就有机会跻身掌权的统治阶层中。后来唐代进一步完善科举制,起到奖拔寒庶、抑制门阀的重要作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