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当老师是否大材小用?

深圳「四大校」中学教师面试一半是博士,越来越多博士生选择当老师,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第1个回答  2021-10-11
一下只代表个人观点。
首先我认为这是个好现象,证明我国的博士资源比原来丰富多了,社会对博士需求的缺口一步步减小,让博士不不再是过去那样稀缺资源,可以去当老师。
而且其实教师队伍也需要博士,培养人才也总是更重要的。
但是我认为也代表一部分问题。专业教育博士是否真的适合去教应试教育的中学教育,博士出身也许并不会比师范出来的优秀教师强。
同时是否这证实社会并没有给博士生创造足够的合适岗位,使一部分博士毕业没有出路迫不得已职教。或者另一方面就是博士的研究方向是否符合社会需求。有个物理学博士去B战当视频审核。
总之这是个好现象,但是确实反应问题,我反正真的没多大学问,如有纰漏,欢迎指正
第2个回答  2022-05-11
不是!但是,招博士当中小学教师,并非不合情理。

招博士当中小学教师,立足于学生素质发展需要。与这些老师匹配的中学生生源质量想必较高,升学率高,学生热衷于参加各类全国性竞赛,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应试机器。普通师范专业的老师熟稔于课本,更擅长于针对试题进行日常教学,但仅限于考试这类单一层面,相比之下,硕博群体能够给出更具前瞻性、创造性、深层次的指导意见与建议,在思维逻辑层面进行更高层次的引导,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中学教育是学生进入大学的基础阶段,简单地把“博士进中学”与人才浪费挂钩,是对基础教育重要性的低估与矮化。更多硕博群体进入中学,对基础教育推进大有裨益,就像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谈到的,“博士进中学,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深圳中学校长朱华伟博士也指出,“基础教育是人才成长的起点,青少年素质培养的根本在教师。最优秀的人才能培养出更优秀的人,真正的‘大材’才能培养出‘大材’”。硕博群体进入深圳中学任教,是莘莘学子一大利好,是“大材大用”。在社会越来越重视学生基础教育与能力培养的今天,招博士当中小学教师,是合理的教学需求,并无不可。

由于就业压力与社会对人才学历要求提高,基础教育领域的就业竞争已然十分激烈,学生考研已成高校热潮。一些985、211重点大学扩招明显,部分学校已不再给专硕学生提供住宿,均表明硕博群体人数将持续稳步攀升,硕博群体并非像大众所想那般稀缺。另一方面,高校与各科研院所对教师引进要求也水涨船高,例如需海外留学背景等,客观上为部分人才分流向中学创造了条件。

从个体层面看,职业选择应充分考虑自我兴趣、自身特长、发展规划等因素。博士生作为我国知识链顶端者,运用所学知识,较高的专业技能,投身至相关领域,在学术地图上开创一块新领域,自然是一种较好的选择,但并非唯一路径。白云区学校无论给出的薪资,还是提供的福利都是可观的,培养出广州地区一群优秀的孩子也能带来不小的成就感、价值实现感,公众应该尊重这些博士群体综合考量过后的选择。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10-11
博士当老师 是否大材小用?博士生当老师 不是大材小用。而是正当。老师。当老师是教出来更高的水平教出来的学生更有知识,更掌握的知识,更多博士生当老师是能培养出来高材生,所以现在大学的老师都要求是博士生研究生都不要,所以大学老师全都是博士生。博士生当老师是很好的理想,很好的人才支撑,所以我认为博士生当老师不是大材小用。
第4个回答  2022-05-15
当然不是,因为这里所谓的大材小用本来就是不对的。学历高就是“大材”了吗?当中学教师就是“小用”了吗?亲爱的各位,你们真的不知道时代已经变了吗?你们既然知道内卷已经很严重了,难道就想不到这是科研领域人才饱和的征兆吗?

刚开始的时候,大学毕业是国家分配工作的。为什么?就是因为大学生就那么点,是重点保护对象啊。后来怎么不分配了?因为大学生满大街都是了,他们不再是珍稀物种了。

随着中国人的平均教育水平的提高,逐级淘汰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以前研究生都去搞科研,因为研究生就那么点。现在研究生也已经满大街都是了,你们还想着拥有国家保护吗?想想也不是不行,不过想想就好了。
别当真,更别指望太高。

当初我们大学毕业的时候也有很多人在说:不给我们安排政府工作而让我们去社会上浪荡,那简直就是大材小用。结果怎么样呢,是大材小用了吗?是如今我们不得不承认自己就是小菜一碟。我们现在只求别人记得伸筷子来夹我们呢,只求我们还能对社会用一点点用处就好了。我们都快被社会淘汰掉了,这好意思说自己是什么大材吗?

中国的教育再这么发展下去,那天研究生当幼教也不是没可能。

中国的人才实在是太多了,已经没有足够的岗位让大家都人尽其才了。现在要想做到让中国人各尽其才。但是,第三世界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很大的。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献身中西部发展才是中国人才的最好出路。才是解决人才内卷的最好方案。大禹治水的精髓在哪里,我相信大家应该都懂的。
第5个回答  2022-05-18

读书,获得学位,获得知识,甚至拥有智慧,是很多人有机会去靠近和接触的。然而,幸运者学有所得之后可以从事什么职业,或者说能够去涉足什么行业,更多的是由当事者所出的社会环境,与个人能力可调控的志向所决定。

所谓人文,可能就是摆脱了旧时代里世代承袭的枷锁,和把如果可以我想选择这个转变成如果可以我能放弃这个。

知识,学问,也可以只是人们生命素质的一个单纯的组成,可以不用来去谋生,可以不用来去交际,等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