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生物学特性和栽培管理要点

如题所述

(二)生物学特性

1、块茎的休眠 新收获的马铃薯,必须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发芽,这种现象叫做“休眠”,这段停止发芽的时间叫做“休眠期”。体眠期的长短与品种特性和贮藏条件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说,较高温度(25°C)可促进发芽,提前打破休眠。

2、 植株的生长发育 马铃薯发芽后,在芽的基部出现根原基,从要原基长出根。出苗初期,地上部生长缓慢,而根系发育迅速。幼苗出土后10天左右,匍匐茎即开始从植株基部自下而上陆续长出,一般出苗后20天左右,地下各节的匍匐茎就都长出,并横向生长。出苗后一个月左右,植株开始现蕾,中早熟品种匍匐茎顶部膨大形成小块茎。现蕾后15天左右开始开花,茎叶生长进入旺盛期,叶面积迅速增大,光合作用旺盛,茎叶制造的养分向块茎中输送累积,此时,块茎膨大速度最快。因此,高产栽培关键是在现蕾至开花期实行分层培土并以充足的水分和养分给予补偿,延缓生育,为提高单株产量创造条件。

(一)选好地、深秋耕、耕耱保墒

选土层深厚、滋润、活的壤土;忌与茄科作物重茬、迎茬;繁种田须有相应的隔离条件:原种生产要求0.5公里内无毒源,一级种须连片或区域化生产。 秋耕深22cm以上。早春土壤解冻后及时耙耱镇压,确保墒情以利出苗。

(二)良种选用及种薯处理

以生产目标选定专用型品种的脱毒种薯,在播前进行催芽晒种,以15~20克小整薯为好,但要进行块选,剔除脐部发黑变色的、薯皮粗糙灰暗的块茎。大块茎种薯应进行切块或循环掰芽,切块时应注意切刀消毒,结合种薯处理淘汰不发芽或芽纤细瘦弱的病、烂、退化块茎。

(三)深施基肥,重施有机肥,配施氮、磷肥

以中上等肥力田块为例,一般亩施腐熟农家肥3000Kg以上,掺施过磷酸钙20Kg,单施碳铵15Kg。施肥应集中穴施或条施,避免撒施,化肥忌与薯块接触。实行大小犁套种。

(四)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10cm土温8~10°C时播种,4月中下旬播种。据品种特性、依生产目的合理制定种植密度,中、早熟品种,亩株数4000~4200株,行株距70×23cm。中晚熟品种亩株数3500~3800株,行株距75×25cm。

(五)合理采用农艺措施,加强田间管理

前期以促为主,后期视长相或促或控。前期浅中耕,中期深中耕、分期培土立垄。可在50~60%的幼苗顶土时闷锄或用“人”字耙闷耙一次,灭净杂草,提高地温,助苗出土。苗高8~10cm,及时浅锄一次,而后结合品种特点及时中耕培土,肥力不足,可在现蕾期乘雨或浇水追肥,一般视植株长势亩追放施尿素5~10Kg。

参考资料:www.zjkcc.heagri.gov.cn/default3.aspx?id=3932 28K 2009-2-10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