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是河南省的地级市,开封历史上被黄河水淹过几次?

如题所述

史上开封城被黄河水总共淹埋了6次。

金贞元年(1213年)的汴京文庙,在元至元元年(1264年)改建为汴梁路学,此后学庙屡遭洪水淹没。先是元至正四年(1344年)黄河决口汴梁,学宫被淹。明洪武三年(1370年)改称开封府儒学,洪武二十年(1387年)、二十三年(1390年)河决开封,府儒学两次被淹。

明永乐五年(1407年)开封府儒学移建于丽景门(宋门)内西北,明天顺五年(1461年)黄河决口土城,开封城内洪水深丈余,府儒学又被淹没。

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官军先决口黄河,水淹闯王农民军,后闯王农民军决口水淹明官军,开封全城毁灭,文庙随之全部淹没于地下,直到清顺治九年(1652年),开封知府朱之瑶将文庙移至今文庙街处。

扩展资料

历经金元的洗劫,万国咸通,富丽甲天下的汴京城开始走上衰败,但使开封真正走上败落的是水患,确切的说是人祸。明末,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打开封,遭到了殊死抵抗,三月未能攻下开封,后来,有人想到了扒开黄河,水淹开封,

到底是奄奄一息的明王朝官军或是穷凶极恶的李自成义军作孽,史料记载有很大争议,有记载干脆说双方都比着掘黄河大堤,但无论是谁,都是不可饶恕的千古罪人,,史载黄河决口后,犹如巨雷奔腾而至,大水将开封整个淹没于水下,仅城墙门楼和大相国寺屋脊顶可见,大水过后,

开封城36万人仅2-3万人逃生,开封城不仅成了废墟,更是成了人间地狱,开封城被黄沙埋地下数米,连相国寺高大的弥勒佛也仅可见头颅和手指,似在为遭到劫难的生灵哀悼,今天的大相国寺八角琉璃殿就被大部分埋于地下,后人想办法提升的结果。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河南网-品读开封:开封府文庙 曾六次被黄河水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03

史上开封城被黄河水总共淹埋了6次,又一次次的崛起。

开封,古称老丘、大梁、陈留、汴州、东京、汴京、汴梁等,简称汴。金贞元年(1213年)的汴京文庙,在元至元元年(1264年)改建为汴梁路学,此后学庙屡遭洪水淹没。先是元至正四年(1344年)黄河决口汴梁,学宫被淹。

明洪武三年(1370年)改称开封府儒学,洪武二十年(1387年)、二十三年(1390年)河决开封,府儒学两次被淹。明永乐五年(1407年)开封府儒学移建于丽景门(宋门)内西北,明天顺五年(1461年)黄河决口土城,开封城内洪水深丈余,府儒学又被淹没。

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官军先决口黄河,水淹闯王农民军,后闯王农民军决口水淹明官军,开封全城毁灭,文庙随之全部淹没于地下,直到清顺治九年(1652年),开封知府朱之瑶将文庙移至今文庙街处。

扩展资料:

开封的先民活动最早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开封市祥符区万隆乡万隆岗遗址和尉氏县洧川镇断头岗遗址,发现了数处新石器早期裴李岗文化遗址,其发掘证明,早在五、六千年前,开封市域内就已经有人类活动。

五帝之一的颛顼早年因辅佐少昊有功,被封于高阳(今杞县高阳镇),故又号称“高阳氏”。夏朝,自帝杼至帝廑在开封一带建都217年,史称老丘(今开封市东北国都里村),这是开封有明确历史记载的第一次建都。

参考资料:凤凰河南网-品读开封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10-03

六次。

开封有座文庙,这座居汴水之南,金贞元年(1213年)的汴京文庙,在元至元元年(1264年)改建为汴梁路学,此后学庙屡遭洪水淹没,先是元至正四年(1344年)黄河决口汴梁,学宫被淹;

明洪武三年(1370年)改称开封府儒学,洪武二十年(1387年)、二十三年(1390年)河决开封,府儒学两次被淹;

明永乐五年(1407年)开封府儒学移建于丽景门(宋门)内西北,明天顺五年(1461年)黄河决口土城,开封城内洪水深丈余,府儒学又被淹没;

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官军先决口黄河,水淹闯王农民军,后闯王农民军决口水淹明官军,开封全城毁灭,文庙随之全部淹没于地下,直到清顺治九年(1652年),开封知府朱之瑶将文庙移至今文庙街处。其间,开封府文庙达到了北宋之后的又一个昌盛期。

扩展资料:

开封具有“文物遗存丰富、城市格局悠久、古城风貌浓郁、北方水城独特”四大特色,迄今已有4100余年的建城史和建都史,先后有夏朝,战国时期的魏国,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

后周,宋朝,金朝等朝代相继在此定都,素有八朝古都之称,孕育了上承汉唐、下启明清、影响深远的“宋文化”。

战国魏惠王六年,魏国君主魏惠王(公元前369年即位,公元前334年称王)迁都于大梁(今开封市鼓楼区)。魏国迁都大梁之后,引黄河水入圃田泽(今郑州市管城区)开凿鸿沟、引圃田水入淮河。水利既兴,农业、商业得到极大发展,日趋繁荣。

他还修魏长城、联诸侯,国力日盛,乃得称霸于诸国,使大梁成为当时繁华的名都大邑之一。公元前225年,秦国战将王贲堵截黄河大堤,引黄河水入鸿沟,淹没大梁城,致城毁人亡,成为一片泽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开封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品读开封:开封府文庙 曾六次被黄河水淹

第3个回答  2019-10-09
历史上开封城被黄河水总共淹过6次,又一次次的崛起。这座被黄河淹了六次,却一次次在废墟上建起了城上城的开封城,是一个巨大的博物馆,每一块残砖旧瓦上写尽半部华夏史。
金贞元年(1213年)的汴京文庙,这座文庙居汴水之南,在元至元元年(1264年)改建为汴梁路学,此后学庙屡遭洪水淹没。先是元至正四年(1344年)黄河决口汴梁,学宫被淹。
明洪武三年(1370年)改称开封府儒学,洪武二十年(1387年)、二十三年(1390年)河决开封,府儒学两次被淹。明永乐五年(1407年)开封府儒学移建于丽景门(宋门)内西北,明天顺五年(1461年)黄河决口土城,开封城内洪水深丈余,府儒学又被淹没。
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官军先决口黄河,水淹闯王农民军,后闯王农民军决口水淹明官军,开封全城毁灭,文庙随之全部淹没于地下,直到清顺治九年(1652年),开封知府朱之瑶将文庙移至今文庙街处。
第4个回答  2019-10-03
  水淹开封
  世界上没有哪个城市象开封一样屡遭水患,仍能一次次崛起,洪水带给了开封无穷无尽的灾难,把无数的风流故事掩没于地下。开封的每一次兴衰都与洪水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古城开封第一次遭水患应该是历史上有名的人祸,公元775年,王贲引鸿沟水淹大梁,中国当时最富庶的城市魏都大梁一下子成了废墟,魏国的公子王孙成了强秦的阶下囚。开封城由繁华逐渐衰败。司马迁到大梁采风吊古,寻觅信陵的足迹,哀叹大梁城已成大梁之墟。
  历经金元的洗劫,万国咸通,富丽甲天下的汴京城开始走上衰败,但使开封真正走上败落的是水患,确切的说是人祸。明末,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打开封,遭到了殊死抵抗,三月未能攻下开封,后来,有人想到了扒开黄河,水淹开封,到底是奄奄一息的明王朝官军或是穷凶极恶的李自成义军作孽,史料记载有很大争议,有记载干脆说双方都比着掘黄河大堤,但无论是谁,都是不可饶恕的千古罪人,,史载黄河决口后,犹如巨雷奔腾而至,大水将开封整个淹没于水下,仅城墙门楼和大相国寺屋脊顶可见,大水过后,开封城36万人仅2-3万人逃生,开封城不仅成了废墟,更是成了人间地狱,开封城被黄沙埋地下数米,连相国寺高大的弥勒佛也仅可见头颅和手指,似在为遭到劫难的生灵哀悼,今天的大相国寺八角琉璃殿就被大部分埋于地下,后人想办法提升的结果。
  这次大水的残酷更甚于金元的铁蹄对开封的践踏,明朝对开封的记载尚有汴河、蔡河,但黄河水淤平了汴河,京杭大运河从此改道,繁华汴梁从此一蹶不振,无数的名胜人文古迹被冲毁或埋于地下,明朝尚有的夷山、艮岳、资圣阁、金明池、州桥等全被埋于地下,铁塔的基座连同下面三层都被埋于地下,伴随开封几千年的蓬泽,也被黄河水淤为平地。可以想象此次黄河水淹汴梁,远甚于秦朝的那次大水,那次大水至少未影响宽阔的蓬泽。
  蒋介石领导的全国抗战,那不屈不挠,焦土抗战的精神令人景仰,但扒开黄河大堤,致使几十万豫东豫南百姓流离失所的做法确实不敢苟同,尽管这次大水不及明末的水淹开封,但确实是给黄泛区人民带来了无穷无尽的苦难,同时,也未能达到以水为兵,阻挡日寇的目的。
  明末水淹开封以后,开封先后七次遭大的黄河水患,但危害相对较小,无数英杰为治水而不辞劳苦,栉风沐雨,民族英雄林则徐在流放伊犁的途中,就和开封人民一起治理黄河,那些治理黄河的36位英杰,至今仍在开封古吹台上供奉,被后世景仰。
  解放后,确保黄河安澜一直都是开封的头等大事,近些年来,由于上游大量截流,黄河源头的荒漠化,黄河几乎年年断流,黄河对开封的威胁已家降到最低限度,但是水患大于天,黄河悬河的危害丝毫不敢懈怠,当小浪底水库投入使用后,曾喊出可抵御千年一遇洪水的口号,但当年就冲垮了离开封近在咫尺的兰考堤防。三门峡水库修成,大家为黄河就要变清欢呼时,黄河泥沙十年淤死了水库,并倒灌了肥沃的渭河流域,毛泽东一生喊国无数豪言壮语,但面对黄河悬河,老人忧心忡忡,如此堤随水高,何日是个尽头啊!
  今天治黄已进入高科技时代,人类对黄河有了更多的应对策略,黄河水淹开封似乎已成往事,黄河水最后一次威胁开封也有了百年历史,去年,有人曾把抵抗黄河水进入开封的最后一道大堤屏障挖开了几百米长的口子,引起了开封市民的震惊。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还是想告诉人们,治理好黄河,做好三道堤防仍是正在走上崛起的开封不可忘记的重中之重。
  愿黄河永远安澜,愿原离黄河水患的开封再次走上辉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