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萃取-二硫腙光度法

如题所述

方法提要

在pH4~5的酸性介质中,银与二硫腙形成黄色配合物,被苯或四氯化碳萃取,于波长460nm处有最大吸收。二硫腙试剂于波长450nm和620nm处有吸收峰,在波长570nm处试剂与配合物的吸光度差别较大。可选用波长570nm至620nm处测量吸光度。

在硝酸-乙酸钠缓冲溶液(pH4.7)中,用二硫腙-苯萃取,仅银、汞、钯和铂等进入有机相,用氯化钠-盐酸溶液反萃取,银以氯配阴离子进入水相与汞等分离。水相中的银再用二硫腙-苯萃取。在10mL苯中含0~25μg银符合比耳定律。

仪器

分光光度计。

试剂

EDTA。

硝酸-乙酸钠缓冲溶液(pH4.7)称取250g乙酸钠溶于水中,稀释至1000mL,与等体积的0.5mol/LHNO3混合。

氯化钠溶液(250g/L)。

氯化钠-盐酸溶液称取100gNaCl,溶于1000mL0.02mol/LHCl中。

二硫腙-苯溶液称取0.012g二硫腙,溶于50mL四氯化碳中,用干滤纸过滤于300mL分液漏斗中。加入150mL(2+98)氢氧化铵,萃取至有机相无绿色,弃去有机相。水相用(1+1)H2SO4调至酸性,加入苯100mL和EDTA少许,萃取1min,弃去水相。将有机相放入250mL容量瓶中,加苯稀释至其吸光度约为0.7(1cm比色皿,波长570~620nm)。

银标准储备溶液ρ(Ag)=1.00mg/mL称取1.5750gAgNO3溶于水中,加l~2mLHNO3稀释至1000mL。

银标准溶液ρ(Ag)=10.0μg/mL由银标准储备溶液(1.00mg/mL)稀释配制。

校准曲线

移取0.00mL、0.50mL、1.00mL、1.50mL、2.00mL、2.50mL银标准溶液(10.0μg/mL),置于150mL烧杯中,用水稀释至10mL。加入0.5mL(1+1)HNO3、4mL250g/LNaCl溶液、1~2gEDTA、30mL缓冲溶液,置于电热板上煮沸1~2min。冷却,移入分液漏斗中,用少量水洗净烧杯。向分液漏斗中加入10mL二硫腙-苯溶液,萃取1min,弃去水层。加入10mL氯化钠-盐酸溶液,振荡1min,将水层定量放入100mL烧杯中。有机相再用3mL氯化钠-盐酸溶液洗1次,水层合并,弃去有机相。加入0.5gEDTA和30mL硝酸-乙酸钠缓冲溶液、煮沸1~2min。冷却后将溶液移入分液漏斗中,准确加入10mL二硫腙-苯溶液,萃取1min,弃去水层。有机层用1cm比色皿,以水作参比,于波长570nm至620nm处测量吸光度。绘制校准曲线。

分析步骤

称取0.5g(精确至0.0001g)试样[如为硅酸盐类试样,先在铂坩埚中加1mL(1+1)H2SO4和5mLHF,加热蒸发至冒硫酸烟,以分解试样并除去硅,然后用少量水将坩埚内容物移入250mL烧杯中]。用少许水润湿,加10mLHNO3、10mLHCl,于电热板上加热溶解并蒸发至近干。取下,用约10mL水冲洗杯壁,用(1+1)氢氧化铵中和至出现氢氧化铁沉淀,再滴加(1+1)HNO3使沉淀刚溶解并过量0.5mL。以下步骤同校准曲线。

计算公式同式(63.7)。

注意事项

1)有机相和水相的体积的改变对萃取无明显影响。

2)在避光情况下,有机相中银与二硫腙配合物的颜色可稳定6h以上。

3)铅、铜、镍、钴,铁和锰等干扰测定,可用EDTA掩蔽消除。

4)用二硫腙-苯萃取,无论第一次或第二次萃取,苯层都应呈现剩余二硫腙的绿色;否则应补加二硫腙-苯溶液。第二次萃取时最好按二硫腙-苯10mL的整倍数补加,并在计算结果时乘上相应的系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