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理学原理分析产生“高分低能”现象的原因

谁来回答我下?

大学生高分低能,多数人认为是学生自身的问题。对此,一分为二来看,有学生自身的部分原因,但是,探究根源,个人认为,问题出在中小学教育阶段上。
  就目前来说,中小学教育模式,偏重于灌输式、填鸭式教育。老师起着主导作用,中小学生大多处于“听喝”的地位。老师教什么、强化什么,学生就跟着学什么、练习什么。老师充当着学生的拐杖,学生仍是被动吸收者,对老师过分依赖。因此,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实际动手能力,都得不到充分的发掘与培养,这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性的全面发展。
  这一的问题的后果,在大学生中较为明显。中小学教育,重分轻能,大学生中的高分低能,也就普遍存在。大学教学方式有别于中小学教育,大学老师起引导指路作用,起把学生领进门的作用,学生在学习中扮演主要角色。这时,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在综合素质的提高、专业素养的打造方面,成为了决定因素。自学能力强的、会学善学、长于独立思考的,其学习优势,远远大于相对弱势的学生;高等教育的实际效果,也会有着明显的差别。善于学习的学生,其优势在毕业后也会得以持续打造、得以充分发挥,他们在事业中也就会取得相应的成就。
这里,并非崇洋媚外,说一小事以佐证。一些报道说,海外的中国留学生,大多要经过一段适应期,才能跟教授学者们合拍,普遍的反映是,自身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实际动手能力,不及国外的学生。这一现象,当值得反思。追根溯源,这一问题的产生,确是中小学阶段的病根。
  教育与学习,对学生而言,是个连续性的过程。小学——中学——大学——留学——社会,这一系列阶段,学习内容与深度差别很大,但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实际动手能力,确是一个从弱到强循序渐进式的发展过程。这些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贯穿于从小学到大学,从学校到社会的全过程。中小学教育阶段,若不在这些方面打好基础,必会为学生的大学、留学、就业、创业留下病根。
  中小学教育模式,与大学的教育模式尚未接轨。现行的中小学教育,重分轻能、重成绩轻素质,非常不利于学生的深造与长远发展,隐性地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隐性地对学生的未来不负切实的责任。高分低能,重成绩轻素质,只能害了学生,害了家长,害了社会。中小学教育,应放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着眼于启发、辅导式教育,着重培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进而为大学阶段的深入学习,为就业后的长足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再说了,学生能力提高了,分数并不是大问题。
  由上所述,妄下一断言,中小学教育,并没有为学生的大学生活、未来的就业创业生活打好真实的基础,并没有为学生的一生幸福、民族的未来做好准备;大学生的高分低能,部分是自身原因,病根却坐在中小学教育阶段上。
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也就值得对中小学教育之法进行琢磨琢磨了。祈盼,教育大家们开动脑筋,想想办法,走出去,请进来,多多参考借鉴国外相对先进成熟的教育方法。
素质教育贯彻地不够彻底,一味追求升学率有一定的关系学生高分低能,多数人认为是学生自身的问题。对此,一分为二来看,有学生自身的部分原因,但是,探究根源,个人认为,问题出在中小学教育阶段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7-10
与盲人听力超常,道理一样,主要是发展不均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