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法案例分析

著名学者甲于1971年被迫害致死,甲于临终前将其回忆录手稿赠予好友乙。该手稿扉页上题有“吾将不久与人世,谨以此绝笔赠至友,望珍藏密室,令其永不面世”的字样,乙遵遗嘱密藏之。1991年乙病故,其继承人丙获得该手稿。1994年丙将该手稿借与学者丁,供其研究甲生平时参考。丙在出借时声明“根据作者遗愿,手稿不得公诸于世”,丁应允。1996年丁在征得甲的继承人戊同意后,将手稿以“内部资料”的形式刊印400册,在一定范围内散发。请根据以上事实回答下列各题中的问题。
问:(1)本案中,甲已去世,其著作权是否仍然受法律保护?为什么?
(2)乙是否享有该手稿的发表权?为什么?
(3)丙享有手稿的所有权,丙将手稿借与丁是否侵犯了甲的著作权?
(4)丁刊印手稿得到了戊的同意,戊是否有权许可丁的行为?为什么?
(5)丁以“内部资料”的形式刊印手稿,是否侵犯甲的发表权?为什么?

1、受法律保护 著作权保护期限为作者终身及死亡后50年 但署名权是无期的
2、乙不享有 乙不是著作权人 只是持有人 持有人要想享有发表权限于作者不明
3、丙出借手稿不侵犯著作权 丙只是出借作品 并没有转移著作权 其也无权转移
4、戊有权许可 著作权继承,是继承人在著作权保护期间内,即作者生前及死亡后50年之内,可以继承被继承人的作品使用权、发表、复制、发行作品的权利和获得稿酬权
5、不侵犯 参见上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8-22
《知识产权法案例分析》,2007年06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81页, 重约0.336KG。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妯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法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知识产权法》(第三版)的配套教材。教材以近十几年来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审理的较为典型、并具有代表性或者具有争议的案例为基础,依据判决书,在对案件进行简要而全面描述的前提下,依据法理、法律规定做出适当的分析评论,以帮助读者理解知识产权法。司法既是一种认识活动,也是一种创造活动,这种活动的结果无一不受到司法人员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制约,因而无一例外是有局限的。同理,研究者对案件的评析也是有局限的,但是这种研究,可以结合司法判决为我们认识问题提供更多的维度,以便为后学者提供多元的视角,从而获取相对全面、相对确定的知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