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鲁迅的《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提提意见

安排了这样的一个小段剧,但是不知道怎么样表演好。
是不是应该添加些语句?如果添加,应该加些什么呢?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鲁迅•
奴才总不过是寻人诉苦。只要这样,也只能这样。有一日,他遇到一个聪明人。
“先生!”他悲哀地说,眼泪联成一线,就从眼角上直流下来。“你知道的。我所过的简直不是人的生活。吃的是一天未必有一餐,这一餐又不过是高粱皮,连猪狗都不要吃的,尚且只有一小碗……”
“这实在令人同情。”聪明人也惨然说。
“可不是么!”他高兴了。“可是做工是昼夜无休息:清早担水晚烧饭,上午跑街夜磨面,晴洗衣裳雨张伞,冬烧汽炉夏打扇。半夜要煨银耳,侍候主人耍钱;头钱从来没分,有时还挨皮鞭……。”
“唉唉……”聪明人叹息着,眼圈有些发红,似乎要下泪。
“先生!我这样是敷衍不下去的。我总得另外想法子。可是什么法子呢?……”
“我想,你总会好起来……”
“是么?但愿如此。可是我对先生诉了冤苦,又得你的同情和慰安,已经舒坦得不少了。可见天理没有灭绝……”
但是,不几日,他又不平起来了,仍然寻人去诉苦。
“先生!”他流着眼泪说,“你知道的。我住的简直比猪窝还不如。主人并不将我当人;他对他的叭儿狗还要好到几万倍……”
“混帐!”那人大叫起来,使他吃惊了。那人是一个傻子。
“先生,我住的只是一间破小屋,又湿,又阴,满是臭虫,睡下去就咬得真可以。秽气冲着鼻子,四面又没有一个窗子……”
“你不会要你的主人开一个窗的么?”
“这怎么行?……”
“那么,你带我去看去!”
傻子跟奴才到他屋外,动手就砸那泥墙。
“先生!你干什么?”他大惊地说。
“我给你打开一个窗洞来。”
“这不行!主人要骂的!”
“管他呢!”他仍然砸。
“人来呀!强盗在毁咱们的屋子了!快来呀!迟一点可要打出窟窿来了!……”他哭嚷着,在地上团团地打滚。
一群奴才都出来,将傻子赶走。
听到了喊声,慢慢地最后出来的是主人。
“有强盗要来毁咱们的屋子,我首先叫喊起来,大家一同把他赶走了。”他恭敬而得胜地说。
“你不错。”主人这样夸奖他。
这一天就来了许多慰问的人,聪明人也在内。
“先生。这回因为我有功,主人夸奖了我了。你先前说我总会好起来,实在是有先见之明……。”他大有希望似的高兴地说。
“可不是么……”聪明人也代为高兴似的回答他。
一九二五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余半得曰:
聪明人,他的聪明在于不是解决眼前的矛盾,而是用未来的希望把眼前的矛盾盖起来,并且以同情和慰安,使他舒坦,让他等待未来的希望。他恰到好处,满足了奴才诉苦的要求。所以,他永远有说话的时间、地点和听众。(间接为主人服务)
傻子,他直来直去,想立即解决问题,即使一点也可以。他不明白:奴才的诉苦就是唯一的目的。他不研究客观情况。不了解奴才与其主子之间发生矛盾冲突时,奴才必须自觉屈服,主动离开自己的立场,而站到主子的立场上去,维护主子的利益。所谓傻子,就傻在“不明白”、“不研究”和“不了解”三个问题上,于是变成“强盗”“ 要来毁咱们的屋子,”被众奴才赶跑。(不考虑后果的蛮干)
看!奴才多机灵。“先生”变“强盗”;口,改变得多快,又多么准确;与此同时,站到主子的立场上去,神速得出奇。“打开一个窗洞”变“毁屋子”。这奴才灵活、聪明。奴才,他不是猪,也不是狗,当然是人。他也想像人一样过日子;能像主子一样过日子,是他梦寐以求的。但是,他最最需要的,也是唯一需要的是:【“你不错。”主人这样夸奖他】,其他全可忘记或不要。所谓奴才,不管他有没有主子,他们都是主子的附属物,他们的思想或行为,自觉或不自觉都是为主子服务的,能得主子的夸奖,就是最高的奖赏!有了奖赏之后,有的慢慢再求吃、工作、住的改善和安逸。
主人是谁?没戴皇冠的皇帝。
写文章的目的何在?盼望众奴才清醒过来,为民族、为国家、为时代、为人民而奋斗!不要再做皇帝的奴才;像鲁迅一样,有清醒的头脑,不做奴才做战士!
文章是否有现实意义?有。社会还有阿Q,它就还有存在的必要也!【网上不少人认为:《野草》比《阿Q正传》更难读懂、通、透;我认为《阿Q正传》是一座完美的艺术宫殿,我对她发了酒笔、走笔、蜂皇浆的议论。后人如果不理解我的走笔之说,他就别想读透《阿Q正传》。我很自信,历史会证明我的话是正确的。更何况众多的曲解,成了障目的一叶。所以《阿Q正传》,很难很难读懂、通、透。至于野草,她是一个一个短篇组成的。对一个短篇,你细心读,容易懂,要通,那是要用yryr先生的扇形思维,如果要求要透,那太难了。我读《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是用四性(知性、奴性、悟性、理性)来读她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