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前教子」的教育方式合理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20
不合理!“父母不宣扬子女的过错,则子女对自己的名誉就愈看重。他们觉得自己是有名誉的人,因而更会小心地维护别人对自己的好评。若是当众宣布他们的过失,使其无地自容,他们愈是觉得自己的名誉已经受了打击,设法维护别人好评的心思也就愈淡薄”。可见,当着别人的面教育子女的方法不足取。须知男孩、女孩,特别是女孩与大人一样有不可凌辱的独立人格和和自尊心,如果孩子一有过失,家长就公开宣扬出去,使孩子当众出丑,其结果只会加深孩子被训斥的印象,感到自己在众人面前丢了面子因而自卑,产生逆反心理,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只有害而无益。

家长教育孩子必须注意时间、地点与方法,特别要对孩子的“过失”作慎重分析,给予正确的启发和诱导。能如此,往往会生奇效。如爱迪生小时侯蹲在鸡窝里学母鸡孵蛋时,其母亲并不认为儿子“神经不正常”而当众斥责,相反,认为儿子动了脑筋,是对母鸡孵蛋现象的一种实践探索。由于正确的启发和诱导,后来爱迪生终于成为一位大发明家。

教育孩子的基本原则,是在维护孩子的自尊心、尊重孩子人格的前提下,以十分关切的心情和非常冷静的态度,适时适地运用适当的方法给孩子指出“过失”的危害性及改正的办法和时机,并允许有一个过程,使孩子认识到家长是一位值得信赖的人,这样,教育的收效就必大。
第2个回答  2022-08-19
“人前教子 ,背后教妻 ”这也是古人总结下来的 。
人前教子也是给别人看的 ,比如:父或母带着孩子去别人家玩,孩子把人家的东西打碎了 ,父母训孩子几句 ,别人家也就会心里好受了 ,如果大人不训孩子,人家心里就会不高兴了 。同时孩子也就会知道 ,去别人家不能太随便 ,更不能打坏了别家的东西 ,从这1点来说 ,教育方式是合理的 。
第3个回答  2022-08-20
任何人如果不能教育自己,也就不能教育别人。——苏霍姆林斯基
人类作为群居性动物,寻求他人认同,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在得到他人认同时,人们就会产生成就感,提升自我价值的认同感。
反之,如果一个人长期得不到他人的认同,就会产生自我怀疑,甚至让他在这个社会上寸步难行。
这个道理放在教育孩子上同样适用。
小团子的妈妈发现小团子最近忽然变得非常“害羞”。只要家里来客人时,4岁的小团子就会马上跑到自己的房间里躲起来,怎么喊都不肯出来,只有客人走了之后才会自己跑出来。
有一次小团子的伯伯带着小团子的表哥来家里玩儿,团子妈妈硬是把团子从房间里拽了出来。
团子出来后就放声大哭,哭了好半天团子才大声说道:“家里一有客人来,我就变成了坏孩子,我不想出来。”
团子的妈妈思索了好一会儿才明白,她总是在家里有外人的时候,把团长调皮捣蛋的事情说出来,让大家一起来批评他。
团长妈妈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团子能够感到不好意思,从而改正自己的坏习惯。
但是面对团子现在的状况,妈妈不禁对自己的教育方式产生了怀疑。这种人前教子的方法是正确的吗?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来,所谓人前教子这样一种教育方式是一种并不可取的教育方式。
一、为什么说人前教子的方式不可取?
1.首先我们要明白人前教子的出处。
人前教子这句话应该出自《朱子训家》:堂前教子,枕边教妻,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这句话应该具体解释为在人前教育子孙,在家中教育妻子。
让孩子在人前明白自己的错误而感到羞耻,进一步改进自己的错误;教育妻子则要在家中,为妻子保留颜面,才能让她改过。
2.这套理论是不适用于现代教育的。
古人云“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这句话是教育人们如果没有好的品德和仪态,甚至都不配活着。从此可以看出古人对品行过分极端的追求。
作为一个现代人,我们不应该用古时候的理论来适应于现代教育。这样极致的追求,难免会矫枉过正。
3.要分清内疚与羞耻的区别。
人前教子核心思想是要利用孩子的羞耻心来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那么羞耻心真的是人进步的动力吗?
羞耻心作为人的主要情绪之一,每个人都应该体会过。
如果是在他人故意的前提下,你被动地感到羞耻,人首先产生的应该是恐惧或者逆反的心理。真正能督促人改进的应该是内疚心,而不是羞耻心。所以在教育中我们应该激发的是孩子的内疚心,而不是让孩子感到羞耻。
既然人前教子是这么的不符合现代社会的秩序,那又是什么让家长们还在继续使用这种教育方式呢。
二、部分家长推崇人前教子的根本原因。
1.陈旧的育儿观念。
相信现在很多父母小时候都经历过人前教子。在那个科学育儿并不被重视的年代,小小的我们也曾经郁闷、委屈、伤心过。
然而很多父母长大成人之后,却依然秉持着这一套理念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其实这就是一种思想上的懒惰以及教育上的不作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应该多站在孩子的角度为他们去考虑。
.家长显示权威的惯性行为。
很多家长都习惯于强调自己的权威,用说教甚至打骂的方式来体现自己作为家长的地位。教育孩子根本的立足点应该是从尊重孩子开始。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不是父母的附庸。父母更不应该通过当着他人批评自己的孩子这样的方式来获得他人的认同,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自我价值,是一种非常自私的行为。
3.家长推卸责任。
孩子犯错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情。有些家长可能会认为孩子在人前犯了错,会让别人觉得自己教育失败,而通过放大孩子的错误,在人前去教育他这样一种方式来推卸自己的责任。
孩子的教养,本来就与父母的教育密不可分。
第4个回答  2022-08-20

我感觉这种人前教育孩子的方式是不合理的,孩子也有自尊心的,这种教育方式会影响到孩子的自信,影响他的自尊心,影响孩子以后的发展,孩子只有自信了才能够学习的更好,才能够勇敢的走出自己孤独的心。

父母两个人应该如何教育孩子呢?

1、表达爱意时,两人一起带上

每一个孩子都渴望得到父母的爱。因而,父母在表达对孩子爱意时,要两人一起带上,让两个孩子都得到平等的爱和关注,让他们在父母公平的爱意中健康快乐成长。

2、公平满足孩子的客观需要

孩子有各种各样的需求,如果父母只满足了其一而怠慢了另一个孩子,那么孩子会因为父母的偏心而受到伤害。家有两宝,更需要父母花更多的精力去思考及调整自己的行为,尽可能公平合理地满足两个孩子需求,让两孩子感受到同样的爱。

3、不当孩子面讨论孩子的情况

两个孩子面前讨论他们的情况,即便没有明显的褒贬之意,但孩子也有各自的理解。孩子有很强的自尊心,不仅能够听懂父母话语背后的意思,内心也会产生激烈的反应。因而,父母平时需注意言行,别伤了孩子的心。

第5个回答  2022-08-20
人前教子,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1.家长没有人前人后的概念,想起来就教育孩子,并不会避讳场合。比如在公众场合,或者在外人面前,孩子做了一些事情。家长认为TA做的不对、不好,于是不回避外人就开始教育孩子。

2.家长认为在人前教子是很好的一种方式,或者特别喜欢在别人面前教育自己的孩子。比如在公众场合或者在外人面前,孩子没有做什么事,但是家长想起孩子私底下做过的一些事情,直接就提出来一通教育。

显然题主问的是属于第二种情况,也就是说家长是有意识地利用在人前这个机会教育孩子。相比起第一种情况,这种情况更值得我们深思。

传统意义上的人前教子,其本质的逻辑是希望通过让孩子产生羞耻感、羞愧感(shame),从而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进而改变不好的行为或者想法。

原本羞耻是用于帮助人们建立社会规范、社会道德的,当有人违反社会规范或道德时,来自周围人的谴责就会令人产生羞耻的情绪,从而调整自己的行为。

在人前教子时,家长借助外人的眼光,人为地令孩子产生了羞耻感、羞愧感(shame)——虽然这事情的起源可能与周围人无关。一个感觉羞耻的孩子大多是不会反抗的,即使反抗,往往也是因为受不了了情绪爆发,那么家长就更有理由继续教育一个情绪爆发的孩子。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家长在人前教子时,感觉效果立竿见影。所以他们会认为这是一种有效的,好的方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