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闹蝗灾饿死了无数的人,为啥古人不吃蝗虫呢?

如题所述

蝗虫是可以吃的,这个毋庸置疑。除了少数的蝗虫品种有微量的毒素,会让捕食它们的鸟雀产生不适感,其他的品种完全可以拿来吃。

埃及萨克拉村曾经出土过4400多年前的古墓,上面就雕刻着人类吃蝗虫的图案;在《圣经》之中也有人类吃蝗虫的记载;公元前8世纪的阿拉伯壁画之上,肥硕的蝗虫被人们用细长的树枝穿起来,一边放在火上烤一边吃,看起来还挺美味的;犹太教对食物的要求一直非常苛刻,但蝗虫在他们看来也是洁净的食物。

看来闹蝗灾的时候吃蝗虫似乎已经是世界各国古人的共识了。但在中国古代,人们对吃蝗虫这件事是有一个接受过程的,刚开始的时候,他们对蝗虫是恐惧的,觉得这是神灵的惩罚,蝗虫就是神灵的使者,除了祷告之外,不能做伤害蝗虫的事情。这种顽固愚蠢的思想一直持续到了唐朝。唐朝名相姚崇算是官方抨击“神”的第一人,他力排众议,向皇帝申请灭蝗。在姚崇的努力之下,蝗虫不再是不可触犯的神明,人们开始捕杀蝗虫。

唐太宗也算是吃蝗虫的第一名人了。当年长安经历了一场大旱,蝗灾蔽天,蝗虫飞过良田寸草不留,老百姓们当时只能啃树皮度日。唐太宗心中又恨又急,在农田之中视察的他,直接捉了几只蝗虫就生吞了,说道:“你如果有灵,就吃了我的心,别再吃我百姓的粮食。”

唐太宗此举的轰动非常大,现在很多网友怀疑他作秀,就算唐太宗是为了安抚人心在作秀,也是很有胆量了。儒学大家们提出了“天人感应”来约束皇帝们的行为,蝗灾被人们认为是皇帝荒政上天降下来的惩罚。唐太宗生吞蝗虫,也就是和上天叫板,抗议上天的“惩罚”。

唐太宗此举没病没死,反而向老百姓们证明了蝗虫是没有毒的,百姓们在饿的时候,自然会捕捉蝗虫来吃。

蝗虫的吃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旧唐书》之中记载,在贞元元年夏天四月,关中蝗灾肆虐,难民们将蝗虫捉来蒸;兴元元年秋天,关辅大旱,庄稼被吃光了,百姓也捉过来蒸着吃。


从宋朝开始,中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捕蝗政策了,宋神宗颁布的《捕蝗诏令》是世界上第一道治蝗的法律。这项法律规定,蝗虫肆虐的地区,县官们必须是以身作则,带头去捕捉蝗虫。

老百姓们一般不会直接吃这些蝗虫,一来,蝗虫并不易储藏,晒成干之后体积也很小,想要填饱肚子,最起码要捉上一篮子的蝗虫;二来,朝廷下了规定,老百姓们可以用捉到的蝗虫或挖到的蝗蝻直接拿去兑换钱粮。如果因为捉蝗虫损坏了庄稼,老百姓们也可以申请赔偿。在《捕蝗诏令》的激励之下,老百姓们捕捉蝗虫的积极性增强,也不必“吃蝗虫”充饥了。

捉蝗虫可以缓解蝗灾,但如果出现饥荒,吃蝗虫也没有什么作用。现在我们丰衣足食,见过蝗灾,却再也不会出现饿殍遍野惨状了。很多人不清楚,其实蝗灾和饥荒并不是同时出现的。

蝗灾一般发生在夏天,蝗虫并不会在一个地方等着人去捉。蝗虫飞过之时就像一团乌云一样,在短时间内吃完粮食就飞走,人们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将所有的蝗虫全部捉完。夏天人们可以吃的食物还是很多的,就算没有粮食,还有树叶、果实或者鱼虾,在夏天和秋天,一般不会出现大面积饥荒的现象。

而饥荒一般出现在冬天和春天,这个时候动物们都冬眠了,没有果实,植物也枯萎了。如果一年的收成非常少,到了腊月前后,穷人家的存粮早就已经吃空了。夏天至少还能拿些树叶、鱼虾充饥,大冬天找一口吃的太困难了。

而且蝗灾不可能一年就消退的,蝗虫一般伴随着旱灾,它的幼虫喜欢温暖干燥的环境,第一年旱灾,蝗虫还不会大肆蔓延,但是幼虫的孵化率会显著提高;第二年,蝗灾蔓延,产卵数量增加……所以我们看蝗灾都是连续好多年。

蝗灾困扰了中国人两千多年,而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不久就已经很少出现了。我国的专家马世骏用修建堤坝和控制水位等方式转变蝗虫生殖繁衍的有利条件,从蝗虫的源头开始遏制了蝗虫的大量繁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08
因为古时候的烹饪技术不发达,人们认为蝗虫是不能吃的,把蝗虫当做害虫。
第2个回答  2021-01-08
因为古人认为蝗灾是上天降下的惩罚,蝗虫也被认为神物,不可亵渎。
第3个回答  2021-01-08
蝗虫虽然可以吃,但是却不可以吃蝗虫来充饥,因为蝗虫的蛋白质含量很高,却不含有任何碳水化合物,长期吃蝗虫人类身体会受不了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