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古代闹蝗灾,会有无数人饿死,难道古人不知道蝗虫可以吃吗?

如题所述

“蝗灾”这个词,在经历了坎坷的上半年之后,想必再度唤醒了国人的回忆。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数千年来我们是世界上最受蝗灾之害的国家,古时候也有不少百姓因蝗虫过境而饥饿死去,甚至会出现人类相食的景象。

但现今看着劈天盖地的非洲飞蝗,再看看网上疯传的所谓“我国美食文化什么都能吃”“来到中国一定会被吃掉”等等的戏谑言辞,想必有不少人不禁疑惑,为何古人不可以食用蝗虫来度过缺粮的危机呢?难道是因为蝗虫有毒或是有寄生虫的缘故?

▲非洲蝗灾恐怖景象

其实根据现代营养学分析,蝗虫不仅没有毒,是野生动物中蛋白质含量比例最高的物种,其中蛋白质含比占自身50%以上,而脂肪比例却不超过自身5%,用现代健身眼光来审视,简直是最好的减肥塑形的食物。据营养专家所说,同质量的蝗虫经过烹饪后,会比同质量的牛排的蛋白质高出三四倍之多。

那么,既然蝗虫有如此之高的食用价值,为何古人却宁愿饿肚子也不吃呢?

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实际上不管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同胞,在我国民间老早便有关于蝗虫的各种烹饪食用方法,而且花样繁多,千奇百怪。在如云南这种少数民族众多的省份,便有“云南十八怪,三个蚂蚱一盘菜”的说法;再如哈尼族同胞也有独特的吃法,这道关于蝗虫的菜名为蚂蚱咸菜。

▲墨江腌蚂蚱

或许有些汉族人不太能理解少数民族的饮食,甚至觉得蝗虫有些难以下咽,但那是因为在新中国建立后,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蝗灾越来越少的缘故。其实现今有些都市还盛传不少蝗虫的吃法,比如我国直辖市天津,这里不仅有“油炸蚂蚱”的做法,甚至还有独特的“烙饼卷蚂蚱”的菜式。

那么,既然我们很早便有能力将蝗虫做得有滋有味,可为何蝗灾爆发的时候,人们却仍旧宁愿发生食人或者饿死的惨剧,都不用蝗虫填饱肚子呢?实际上,大致有如下四个原因。

原因之一是迷信。在古代,但凡遇到什么天灾人祸,无力的古人们便将其归咎于老天爷对我们的神罚,而蝗灾的突发性以及突然消亡都让人们感到不解,所以也将其归于老天的惩罚。

最典型的故事便是唐朝初年,盛传蝗灾,当时搞得整个国家民不聊生,不少百姓把这场祸事归咎于唐太宗李世民无德,而大臣们虽然不说,但是也有惶恐之意,搞得李世民不得不去找几只活的蝗虫来直接吃下去,缓解众人内心的不安。但纵然如此,大家还是仍对蝗灾充满害怕,仍旧不敢食用它来解决饥饿。

其实不用这件事说明,单纯是“蝗”字的写法“虫、皇”都代表了百姓们对蝗灾的畏惧,毕竟在传统文化里,“皇”字有着至高无上的意义。所以凭借这种迷信畏惧心理,纵然百姓们平时能吃蝗虫,但当它代表上天来惩罚时,谁有敢吃这种“神使”呢?

原因之二,正是因为在古人心中对蝗灾充满畏惧之心,所以百姓们往往在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会先吃掉自己的囤粮和腌制的食物来度日。然而蝗灾来得快,去得也快,等他们将食物吃完后,纵然饿得发狂,可这时候蝗虫已经吃掉他们的粮食,逃之夭夭了,所以他们只能遭遇饥饿的灾难。

原因之三,是蝗虫种类的问题。古代百姓大都以小农经济为生,这种经济制度极为脆弱,家中有余粮的毕竟是少数,而没有余粮的大众们老早在饥饿下,不管三七二十一,开始打蝗虫的主意,在史书上其实也有人蝗灾之时想用蝗虫做食物的例子。

▲蝗灾恐怖景象

然而,实际上蝗灾之中的蝗虫种类其实和平时人们所食用的蝗虫不同,平时人们所食用的蝗虫被俗称为“蚱蜢”,它们虽然也对粮食庄稼有一定危害,但它们的体征和习性注定它们难以形成蝗灾。而蝗灾之中的蝗虫乃是飞蝗,个头普遍比蚱蜢大,而且喜好群居,行动整齐划一,一致对外,且飞行时速高达每小时15公里。所以面对这种劈天盖地、黑云压城的蝗灾,大多数人就算想要捕食也抓不了几只,它们便全都飞跑了。

原因之四,纵然有人善于捕食蝗虫,还能够捕捉不少,可是在古代没有保鲜技术的情况下,蝗虫的肉质极易腐坏,很难保存很久。或许有人认为可以通过腌制手段将其保存,可是古代食盐乃是民生之本,也算是奢侈物件,试问普通百姓哪里来这么多钱去腌制蝗虫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7
古时候,封建迷信严重,蝗虫被视为天灾,是上天降下的灾难,是污秽之物,而且古代医疗水平很低,发现不了蝗虫可以食用,即便知道了蝗虫的食用价值,思想被严重禁锢的人民也不会食用蝗虫。
第2个回答  2020-09-17
1、古代闹蝗灾后大量的粮食被蝗虫吃了,人们没有粮食吃就会饿死。2、古人的认知是有限的他们当时还不知道蝗虫可以吃。
第3个回答  2020-09-17
无法长期食用。古人知道食用蝗虫,但是蝗虫在一个地方停留时间不会太长,无法将蝗虫作为长期粮食。
第4个回答  2021-08-11
在很多老人的眼里,庚子年常常是天灾人祸多发的年头。比如1840年,也是一个庚子年,结果清朝就被英国打开了国门,开始了近代百年屈辱史。1900年,也是个庚子年,结果八国联军侵华,搞了个庚子赔款。

而今年又是一个庚子年,结果就是全球新冠疫情,非洲蝗灾等等。而且,在这个秋天时候,非洲的蝗灾在夏天消停了一会儿之后,又再次卷土重来。蝗灾发生时,会有铺天盖地的蝗虫四处取食,所到之处是寸草不生,是一种非常可怕的自然灾害。
而我国也是一个蝗灾频发的国家,根据对史实的考查统计,在我国古代,秦汉时期每9年左右就会发生一次蝗灾,到了两宋则是三年半一次,元朝时更是低至一年半一次,到明清稍有好转,大概是3年一次,但依然十分频繁。

而到现在,因为科学技术和救灾技术的进步,蝗灾渐渐已经消失在了我们的视线里。而蚱蜢蝗虫甚至还成为了一种独特的美食,深受一部分人的喜爱。于是就有人问了,为什么古代蝗灾发生时,百姓没粮食吃,宁愿挨饿也不吃蝗虫呢?

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其实有以下几个原因:
①迷信
古时候面对天灾时,在不了解的情况下,就会将之归为神力。因此什么雷震子、龙王也就应运而生了。而蝗灾的背后,也有一个“蝗神”,人们认为蝗灾是蝗神对人们的处罚,因此人们为了不更加触怒蝗神,自然就不敢动蝗虫了。

但各地的宗教信仰却不尽相同,比如犹太法律中规定,除了蝗虫之外所有的昆虫都不可以食用。因此在2004年以色列发生蝗灾的时候,很多以色列人就常常抓蝗虫吃,并且研制出了各种蝗虫食物的烹饪方法。
②不够了解
以往对于昆虫这种变态发育的物种,古人的研究是十分匮乏的。因为蝗虫长须而多足,跟水中的虾有些相似,便有著述称蝗虾之间有变化的关系。比如在陆佃的《埤雅》中就有记录——“或曰蝗即鱼卵所化”,或者在《太平御览》中记载——“蝗虫飞入海,化为鱼虾”。

因此,面对漫天飞舞的蝗虫,其实在水中通过收网等等方法抓捕鱼虾更加方便。他们认为,不管是蝗虫化虾还是虾化蝗虫,只要把虾吃了,蝗虫也就没了爹妈,自然就会退去了。可怜水里的虾啊,莫名其妙就招来了杀身之祸,不过小龙虾确实好吃就是了。
③不敢吃也不好吃
不同于现在什么烤蝗虫用的不到5厘米的小蝗虫,真正形成蝗灾的蝗虫成虫,其实是非常大的。在2020年春季爆发于非洲的蝗灾里的蝗虫,很大一部分蝗虫的个体都达到了10cm的体长。这么大的蝗虫集群飞过来,加上蝗虫带有倒钩的脚爪,完全够人吃一壶的了,根本不敢抓。

而且成虫蝗虫的外壳十分坚硬,外壳之内又都是稍显恶心的脏器,真吃起来其实味道并不好,加上一些品种的蝗虫还会分泌化学汁液,身上还携带寄生虫,就更加不能吃了。
④只是杯水车薪
蝗灾发生时,浩浩荡荡的蝗虫能够很快吃完一块地,然后以极快的速度继续飞往下一个目标。因此即使去抓,还没抓到多少,庄稼就被吃完了,而蝗虫也飞走了,没了庄稼粮食,只靠这么一点蝗虫根本无法度日。

还不如以庄稼为拖延,赶紧加紧车马逃难,去其他地方买粮食或者领救济来的有用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