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聘面试多说好还是少说好?

如题所述

曾经看过一个趣味问答,在面试中你最害怕的场景是什么?

我看到有部分回答是——说得太少

但是在面试的过程中,说得多,一定就好吗?说得少,一定就不好吗?

大家从学校毕业都写过论文,论文的版式一定要包括大标题、目录、摘要、分论点等等,层层罗列、步步梳理,然后再针对性的深入阐述,这才能体现一篇论文的逻辑顺序和思路。

但是大家试想一下,如果面试答题按照这种模式会变成什么样?

关于这个问题我有以下看法;第一大点的第一个内容是……;第三板块第四点第三项是……是不是发现越听越乱?

面试是面对面的交流,你所表达的内容考官无法看得见,只能听,所以和书面的表达方式有很大不同。

我常给老师说,面试答题要把握两个基本点,站在考生角度,考生做得到;站在考官角度,考官能认可。是否为高分答案,还要回到刚才我说的两个重点,考生能做到,考官能认可。其实就六个字,简洁,条理,流畅

1、言语表达能力的核心是思想清晰、言语简洁

良好的言语表达能力,就是把想法用他人可以理解的话说出来。心理语言学定义了言语表达的心理过程:首先产生一个想法,然后针对想法形成表达逻辑,接着在大脑中筛选句式,在句子中填上合适的词,最后确定发音。

言之有物的基础是有想法;条理、简洁的基础是有逻辑;流畅的基础是受过训练的语音语调语速语气

许多人交谈时,常常会话到口边不知从何说起,想法不够清晰是主要原因。明确的语言取决于明确的思想,想法最初产生时,是被千丝万缕包裹的蚕茧。

这时候,我们就需要问自己:“我想表达的究竟是什么”,然后抛出一个命题,在此基础上斟酌修改,整个过程就像称重,我们迫切想表达的想法是称重对象,不断提出、修改的命题是砝码,增加或减少砝码,使砝码数接近、最后等于它。

2、有条理的演绎法

大脑接受信息的过程偏好逻辑分析的演绎法。

所以我建议,无论你是答题还是点评,或者和别人沟通思想,尽量结论先行,在你举出案例解释以前,先把你的观点、结论告诉别人;其次,让你的表述像金字塔一样,由一个总的思想统领多组思想,不要分散,不要跳跃。

讲话者将自己的思想组织成金字塔,并且保证结论先行,听众便很容易抓住重点,跟着讲话者的逻辑了解他要表达的全部内容,因为讲话者组织信息的方式契合了听众的接受能力。

这就是所谓的逻辑清晰、有条理。

3、听众思维建立在流畅之上

听众能听明白,我们的表达才有意义。

所以,言语表达要有听众思维,从听众出发,把一件事情、一个观点,说清楚、说简单、说有趣是言语表达的最高境界。

《金字塔原理》中说到:对受众(包括读者、听众、观众)来说,最容易理解的顺序是:先了解主要的、抽象的思想,然后了解次要的、为主要思想提供支持的思想。

最后,站在听众思维,我们有必要训练自己说话的语音语速语调语气。《心理科学进展》中有篇论文讲到,作为听觉线索,人类会选择性的偏好于好听的声音、温和的语调。

声音可以通过训练变得更富魅力,而好听的声音,会为我们的言语表达加分,助力我们的面试。

在面试的题本上,最优的语言表达的评分参考是这样的:善于倾听、理解,口齿清晰流畅,内容条理,逻辑性强,用词准确,有说服力;

最差的一档是这么说的:不善于理解,表达不通顺,内容无条理,不具说服力。有意训练自己提炼观点的能力,组织发言内容的逻辑、积累发言素材,熟悉听众思维,并且训练自己的声音,在面试考场上,你一定是最富表现力、感染力,最有条理并且最具说服力的那一个。

总之,你要牢牢记住六个字:简洁,条理,流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