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行锻炼是否越多越好?

有些老人非得每天将步行锻炼走得越多越好?这样好吗?

 究竟每天要走多少步最好呢?青壮年每天8000—10000步是正常步行量。老年人每天3000—5000步可达到运动效果。

  行走过度危害大

  1、四肢无力

  运动之后出现疲劳感是正常的现象,一般休息一刻钟的时间就可以恢复正常的体力。但如果出现四肢无力,且好几天都无法恢复正常的体力,则是过度运动的表现。因为过度走路使自身的脾受到损害,同时四肢的肌肉也会出现受损的现象。

  2、关节疼痛

  年纪较大的人群会将关节疼痛归结于风湿病,其实这与过度走路有较大的关联。因为过度走路会使腿部的韧带处于绷紧的状态,易使韧带拉伤,从而导致关节疼痛。

  3、肌肉酸痛

  多数人在进行走路运动时是没有时间规律的,导致一会长时间运动,一会休息,这易腿部肌肉出现酸痛。

  一般正常的运动后出现腿部酸痛是正常的现象,只要休息两天左右即可恢复正常,如果几天过去还是酸痛则明显是过度走路造成的。因为过度走路导致肌肉软组织受到损害,所以会出现肌肉酸痛的现象。

  4、头痛心慌

  正常步行是不会出现头痛心慌的症状,只有过度步行才会出现这种症状,这时应该立即停止步行,进行休息,最好去医院对脑部进行检查。

  5、头晕目眩

  有些人在进行暴走之后会出现头晕的现象,其实这是因为过走路的引起的。过度走路会引起心脑供血不足,但同时也提醒人们自身是否有颈椎方面的疾病。

  以上就是关于每天要走多少步最好的介绍,虽然走路是很好的锻炼方式,但是行走过度忧伤健康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19

走路锻炼在防病、抗癌、长寿方面功效突出,通过走路,能走出健康。

一是很多人觉得走路锻炼很简单,如果不连续走到话,并没有太多的健身价值。二是有些人认为运动的强度越大,效果越好,而在走路中,运动强度大一般就是指速度快。但是速度太快,很容易造成关节损害。三是有一些人的微信运动步数高达几万步,并且以此感到自豪,殊不知,锻炼也是需要适可而止的,几万步的运动量其实已经过量了,我国健康指南为标准,成年人每天应达到相当于步行6000步的中等强度运动。如果体力充足,可以每天走1万步,但是运动量要时时刻刻的跟自己的身体状态匹配。四是走路正确的姿势应该是:抬头、挺胸、目要平视,躯干自然伸直,收腹且身体重心稍向前移,上肢与下肢配合协调,步伐适中,两脚落地有节奏感。

第2个回答  2019-12-19

双脚是人体健康的根,走路可以刺激脚底的穴位,舒经通络、活血顺气、强身健体。

步行可以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调节大脑皮层的活动功能,帮助人体缓解压力、解除烦恼。饭后步行,能帮助食物在胃内更好地消化吸收,还能帮助人体改善睡眠质量。

长远来看,坚持步行的人,可以降低患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以及患神经衰弱、血栓性疾病、慢性运动系统疾病的概率。

医学角度来讲,每日最好步行一万步,若一分钟走100步,则每天步行的时间应该控制在一个半小时内。但是这个要求比较苛刻,所以对普通的大众来说,每天保证步行6000步,每次一个小时左右,其实就完全能达到健身的作用了。

【注意事项】步行需要注意什么

1.可选择在晚饭后一小时进行,这样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也能帮助减肥;

2.穿着尽量宽松,鞋子要合脚,选择空气新鲜的公园或操场;

3.如果打算长距离步行,可以带一瓶水,必要时能及时补充水分;

4.步行一定要量力而行,不能一味地追求速度、时间和距离,否则可能适得其反;

5.每天步行的时间,一定要是一次性、持续地,若断断续续进行则没有效果。

第3个回答  2019-12-19

微信圈、运动软件上都有步数排名,有人热衷刷步数,日行万步,感觉自己是运动达人,却不知,走路步数过多,可能令锻炼效果大打折扣,也会伤害膝盖使之加快老快。一般来说,成年人最多可以走1万步(不是零散步数累加,而是正式快步走),但是,对于50岁以上人群,有慢性疾病者、体能较差的人,1万步则有些“超标”,每天6000步足矣,甚至可以再适当减少步数。

为什么走路步数越多,反而会令锻炼效果起反作用?

走路步数过多,强度过大,会增加体内「肾上腺素」和「皮质醇激素」分泌,分泌量过多则会引起血糖升高、血压升高、头晕胸闷、肌肉软弱、骨质疏松等症状,对健康形成伤害,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不宜走路步数过多。

关于走路,这3点也需注意:

1、 单纯走路锻炼,快步走6000步较为适宜;

2、 起床后不吃早餐去走路,这样是错误滴,不吃早餐,血液中血糖低,加之早起后血液粘稠,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导致晕倒;

3、正确的走路姿势,长时间走路姿势不正确,又每天走几万步,那么对身体的损害也将更大,甚至严重影响我们的颈椎、骨骼健康,使身体“变歪”。正确的走路姿势应该是:①上体伸直,下巴前伸,高抬头,两肩向后舒展;②摆胳膊,后臂摆直,前臂略弯;③伸直膝盖,后脚脚尖点地,膝盖伸直,前脚挺直,脚板踏实地面;④腿伸直,膝盖伸直,前脚自然向正前方迈进(不外八不内八)。

“餐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被指不靠谱?

餐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古时即有记载,如今,消化专家指出一个误区:餐后快步走会起反作用,缓慢散步才有益,饭后快步走不但不利消化,反而影响消化,而本身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容易出现脑供血不足,头昏眼花、乏力等不适症状。所以餐后散步,应缓慢舒心,不宜求多求快。

既然说到吃餐后散步,小圈要顺便提醒大家,这些事也不宜餐后立即做:

    餐后洗澡,易造成血压瞬间升高,诱发心脑血管疾病;餐后就躺,不利消化,更容易长肉,不利于血液循环,对血管硬化的(老年)人更不好;餐后吸烟,此时胃肠蠕动消化,血液循环快,烟雾中有毒物质更易进入人体。

走路锻炼,有很多你意想不到的好处:

无需去健身房,也不用健身器材,一身轻便服装上阵,就可以去走路锻炼啦,早在 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便提出过“最好的运动是步行”,关于走路,其实有很多好处:

1、“踮脚走”增强小腿肌肉力量。每天走路时,抽出10分钟踮脚走,即脚尖撑地,脚掌离地,双脚交替前行,可以锻炼小腿和踝关节力量,腿部有力量,走起路来气场十足。

2、走跑交替,减脂肪除疲劳。如果感觉自身体能不错,可以选择走跑交替运动方式,燃烧脂肪量大,可缓解压力和疲劳。

3、倒着走对腰背好。经常腰痛、或有腰间盘突出的朋友,平时可倒着走30分钟,倒走时我们的腰背挺直,腰部肌肉和脊柱得到锻炼,血液循环加快,带走乳酸(乳酸易引起腰部酸痛),也可缓解腰间盘突出。

4、坚持走路,提高记忆力。根据自身体能,坚持走路锻炼,尤其是中老年人,可有效增强记忆力,让大脑保持年轻。

5、步行提高心脏功能,增加血管弹性。长期坚持适量步行的人,能够拥有慢而有力的心脏,心脏供血充足,血液循环顺畅,降低 冠心病、血管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

与其他健身方式相比,走路方便又实惠,我们每天抽一点时间走路,既是给自己一个放松的独处时间,又是锻炼锻炼身体的好方式。

第4个回答  2019-12-19

世界卫生组织表示,每一个人每天走6000步就可以达到健身的效果了,当然,这个步数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是会根据人的身体条件的不同而发生变化的。一般身体素质比较差、比较虚弱的人,每天坚持走5000步左右就能够达到健身的效果了,但是身体素质好的人每天就需要走8000步左右才能达到健身的效果。

每天坚持走路对每一个人的身体都很有帮助,特别是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的人,每天都坚持散步,保持良好的心态,就可以把自己的血压控制的很好,减少发病率。

每天坚持走路,坚持走6000步,其实这也帮助了身体排汗,帮助一些不能通过大便、小便的方式排出体外的毒素、垃圾等等排出体外,最终也就达到了增强身体免疫力、强身健体的效果。

每一个人每天走路的步数不要过多,并不是走的步数越多,运动效果就越好,身体就会越健康的。如果人们每天都坚持走10000步或者是更多,这是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的,因为人的膝盖无法承受这么高强度的压力,会不断的磨损。所以说即使是每天走路的步数也要适量,走得太多或者是太少都是不行的。

再次强调,步行运动量必须要以个人身体情况为准,达到身体发热、稍微出汗、不疲惫、关节不疼痛为标准即可,千万不可强求。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