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行锻炼是否越多越好?

有些老人非得每天将步行锻炼走得越多越好?这样好吗?

第1个回答  2019-12-19
并不是走得越多越好,也不是每个人都必须达到这个数字才算健康。事实上,对于普通成人来说,6000步可能更适合作为最低目标,如果体力(和时间)充足,再以10000步来要求自己。而对于偏胖的、关节有问题的、没有运动基础、体能较差、有慢性疾病的人,就不要盲目地每天花好几个小时去刷步数了,因为很有可能6000步对于他们来说都太多了。

另外,有些人平时没时间锻炼,只能在周末做大量运动,来弥补工作日的不足,这些人又被叫做“周末勇士”。运动虽好,但周末勇士可未必是好事。如果你平时没有运动习惯,却在周末突然暴走个10000步甚至更多,最常见的后果就是,后续会有明显的肌肉酸痛。更严重的是,很容易脚踝扭伤、腿部肌腱拉伤断裂、小腿前侧疼痛、各种膝盖损伤、网球肘……受伤5分钟,休息100天,基本就可以跟运动说拜拜了。

因此,即便是走路这种最简单的运动,我们也要讲究“因人而异”和“循序渐进”。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每个成年人每周的活动推荐量是至少5天、每天至少30分钟。如果你之前就有运动习惯,而且已经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运动量,那坚持就好,你已经做得很棒了。如果你之前很少运动或者并没有运动习惯,那么开始的时候,可以先降低要求。

比如6000步这个运动量,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生活习惯,一次完成或者拆分调整。如果体能偏弱,完全可以早上2000步、中午2000步和晚上2000步。既往研究发现,拆分几次把运动做完,和一口气做完的运动效果,其实并没有显著的差别。如果之前并没有什么运动习惯,刚开始尝试运动时,可以先把每天6000步的运动目标降低到5000步或者4000步,随后再慢慢增加到6000-10000步。

另外,除了走路,还有很多别的运动形式,甚至很多不起眼的家务劳动,都可以换算成1个千步当量。这里的“千步当量”,指的是按照4千米/小时(3分钟行走200米)的速度,步行10分钟的活动量。举个例子,手洗衣服或扫地拖地9分钟就相当于1000步运动量;中慢速上楼6分钟,或中速(4公里/小时)走路/下楼10分钟,也相当于1000步运动量;骑自行车(12-16公里/小时)、打太极拳、打乒乓球8分钟,或跳广场舞5分钟、跳健身操7分钟,都相当于1000步运动量。

因此,大家可以按照自己的生活习惯,选择和叠加不同的活动。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12-19
如果你以为每天走了万儿八千步你就是运动达人了,那可是大错特错!真相是:你的走路速度影响着你的寿命!

有美国学者研究发现:走路速度的快慢可以很好地预测寿命长短。他们更发现:普通人的走路速度是0.9米/秒;走路速度≤0.6米/秒的人,死亡率增加;走路速度≥1米/秒的人,寿命较长。

因此,快走才能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快步走,是“最好的药”

快步走被称为“人类最好的医药”。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有规律的快步走,对健康起到非常多的良性作用。

抵御糖尿病

快走可以明显减少患上2型糖尿病的可能性。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如果经常快走,可以显著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提高性功能

研究者对一群45~55岁之间的女性进行调查后发现,那些经常锻炼(如快走)的女性,能从性生活中获得更多的满足感。

节省健身费用

根据美国心脏病协会的调研,在最近6个月里,受调查的1000名志愿者中有1/4削减了去健身房锻炼的费用。事实上,每周快走150分钟,就能起到减轻压力和预防心脏病的效果,是最划算的锻炼。

减少药物服用量

根据美国一项国民健康调查,每周走路总里程最长的人服用药物的可能性是最低的。

抵御乳腺癌

《临床肿瘤学期刊》上一篇研究显示,已患上乳腺癌的女性如果经常快走锻炼,生存率要比不爱走的乳腺癌患者高45%。

减少中风风险

研究发现,经常快走的人比少走路的人患上中风的可能性低40%。

防老年痴呆

意大利学者召集了749名记忆力有障碍的病人,记录他们的体育锻炼情况。4年后发现,那些爱散步的人比不爱散步的人最终患上老年痴呆症的可能性低27%。

快步走除了以上的好处以外,还可以强筋健骨、提高机体运动功效、健脑益智、预防骨质疏松,对于提高工作效率、防治便秘、增进胃肠蠕动、改善食欲、加速能量消耗、保持体形也有促进效果。此外,快步走还可以增强心肺功能、调节改善血脂,对心脑血管病和糖尿病具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第3个回答  2019-12-19
运动不是药,却胜过无数药。没有一种药可以包治百病,运动绝不是药,运动对身体影响的全面性是很多药物不可替代的。动有三个讲究。一是动,生命在于运动;二是在前面再加一个“多”,要多动;三是加上“杂”字,叫杂动,也就是什么都动,对身体非常好。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来,每天要做30分钟有氧运动,我们国家提出来日行六千步。每天走6000步≈3至4千米行走距离≈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因此每天6000步,是走路最健康的步数!我们的心脏一天通过跳动要往外打10万次血,血出去后还得回到心脏,谁在起作用?全身的640块肌肉。只要肌肉运动,就会把血挤回心脏,我们的眼睛打开、闭上、再打开,眼皮使劲就能够把眼球上的血挤回心脏;我们走路,每走一步就相当于把脚上的血挤回心脏。一切有氧运动都能锻炼能锻炼心肺、增强循环系统功能、燃烧脂肪、加大肺活量、降低血压,甚至能预防糖尿病,减少心脏病的发生。美国运动医学院建议,想知道有氧运动强度是否合适,可在运动后测试心率,以达到最高心率的60%—85%为宜。高脂血症,高血压、脑梗、心梗、肾梗等等,只要你少吃多运动,就会把血液控制的很好。
能走的一定要走,能跑的一定跑,能不开车的一定骑车,能走的就不骑车,能骑车就不开车,见到楼梯一定拒绝电梯,这是原则。每天要拿出足够的时间。比如说晚上七八点钟到九十点都可以适当做有氧锻炼,都是在促进身体健康。
第4个回答  2019-12-19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一项新研究称,6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每天步行4000步,可以改善注意力、提高记忆力。要想记忆好,jint速读记忆对注意力、记忆力、阅读能力、思维等都有很好的帮助。 在为期两年的研究中,研究人员招募了29名60岁以上、对自己的记忆力比较不满意的中老年人,使用加速度计追踪他们7天内的身体活动,并记录了他们每天的平均步数。

参与者被分成两组,一组每天走4000步以上,一组则步行少于4000步。随后进行的一系列神经心理测试和磁共振成像扫描发现,每天步行超过4000步一组人海马体(大脑深处的记忆关键区)及周围区域比那些走不到4000步的人变得厚一些。

研究人员称,这些区域越厚,人们在注意力、信息处理速度和执行能力方面表现越好,认知功能越强。新研究被发表在《阿尔茨海默病杂志》上。

新研究的第一作者,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普瑞巴·悉达斯教授说:“大脑厚度是比大脑容积更有效的测量方式,可以追踪人脑的细微变化,独立预测认知能力。未来的研究将会致力于了解人脑海马体薄厚变化的原因。”
第5个回答  2019-12-19
并不是步行时间越长、越多就越好!有研究表明,中国人适合的步数为6000步!值得提醒的是,虽然关于走多少步的具体数字都摆在这了,但并不是走得越多越好,也不是每个人都必须达到这个数字才算健康。事实上,对于普通成人来说,6000步可能更适合作为最低目标,如果体力(和时间)充足,再以10000步来要求自己。而对于偏胖的、关节有问题的、没有运动基础、体能较差、有慢性疾病的人,就不要盲目地每天花好几个小时去刷步数了,因为很有可能6000步对于他们来说都太多了。
另外,有些人平时没时间锻炼,只能在周末做大量运动,来弥补工作日的不足,这些人又被叫做“周末勇士”。运动虽好,但周末勇士可未必是好事。如果你平时没有运动习惯,却在周末突然暴走个10000步甚至更多,最常见的后果就是,后续会有明显的肌肉酸痛。更严重的是,很容易脚踝扭伤、腿部肌腱拉伤断裂、小腿前侧疼痛、各种膝盖损伤、网球肘……受伤5分钟,休息100天,基本就可以跟运动说拜拜了。
因此,即便是走路这种最简单的运动,我们也要讲究“因人而异”和“循序渐进”。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每个成年人每周的活动推荐量是至少5天、每天至少30分钟。如果你之前就有运动习惯,而且已经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运动量,那坚持就好,你已经做得很棒了。如果你之前很少运动或者并没有运动习惯,那么开始的时候,可以先降低要求。
比如6000步这个运动量,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生活习惯,一次完成或者拆分调整。如果体能偏弱,完全可以早上2000步、中午2000步和晚上2000步。既往研究发现,拆分几次把运动做完,和一口气做完的运动效果,其实并没有显著的差别。如果之前并没有什么运动习惯,刚开始尝试运动时,可以先把每天6000步的运动目标降低到5000步或者4000步,随后再慢慢增加到6000-10000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