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7《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读书笔记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3
      发掘知识的内在魅力

      最大可能地促进、实现学生每个个体的学习,这是有效教学的根本追求,也是将课堂的注意力从教师的教转变到学生的学的关键所在。但是,如果没有充分理解有效教学框架中的教学目标,尤其是核心教学目标这个概念,没有将整个教学框架视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那么片面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就同样要冒滑向“虚假的主体性”或“主体性神话”的危险。

      重视探索知识的神奇过程

      课堂的中心,应该是一个问题的提出、理解及解决的过程,是一个知识——作为问题解决的工具被探索、被发现的过程。优秀的课堂教学,要重视这一神奇的创造过程。也就是说,优秀的科学课堂,应该在课堂重现这一切:人类面对宇宙及生命现象而战栗,而感动;对未知的漫长探索,知识的艰难的形成过程,其间的种种困惑、尝试、失败以及豁然开朗后的狂喜。这个过程中,将继续保持对未知领域的敬畏和惊奇。

      如果消除了对事物及其奥秘的敬畏,人类就会走向肤浅与狂妄,而如果失去对事物及其奥秘的惊奇,人类就会走向麻木及早熟。无论是光现象、电现象、原子结构、显微镜下的细微之物,以及化学的变化……这一切,曾经带给人类多少深刻的困惑与喜悦。科学教育,要重视这一切。教学不是重复前人定下的知识,而是重视这个知识发现的过程,是重新经历。经历原初的困惑与探索,以及喜悦。

      第二重境界的主体是全体学生

      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的魅力,重新经历此一过程的,不应该只是教师,而更应该是学生——全体学生。这样,课堂教学上的三个元素:知识、教师、学生,就不应该是教师隔在知识与学生之间,用某种手段,将现成的知识转交给学生。优质的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的围绕在“问题——知识”的周围,来进行一次艰苦的探索。从这个意义上讲,第一境界有效教学框架中强调学生预习,也是确保每个学生能够直接地接触问题与知识,而不只吞食由教师仔细嚼烂了的软化了的知识,即现成的结论。

      心得:

      新教育的另一个核心概念:共读共写共同生活,让我同样很受启发。我们不仅应该共读共写共同生活,通过共读共写,师生、亲子间拥有共同的语言与密码,而且只要坚持这样行动着,教育的命运共同体就会慢慢形成,共同生活就会出现,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就会在整个艰难、探索的过程中不断闪现。

      发现与探索的过程就是独立思考形成的重要历程,作为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引领作用就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做得更好,懂得更多,唯有教师的专业成长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因此在发掘知识的内在魅力时,这不是一个人的孤军奋战,而应该是全体师生的奋力狂奔,在共读共写中,产生共鸣,逐步达到完美的教育状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