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高一学生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如题所述

如何提高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
高一新生无论从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还是从学习主动性、学习能力、自制力等方面都不能一下子适应高中阶段的要求,为了使之能尽快完成由初中学生到高中学生的角色转变,有必要为高中一年级学生培养数学学习的适应性。高中学科的特点是知识量大,知识点多,在高一就开设的九门学科的知识,比初中要增加许多,高一是学生求学阶段获取基础知识的重要阶段,这一学期所学内容的容量 增大,难度大,灵活性强表现在初中和高中知识上有跨度,这一跨度要不细嚼慢咽,就会给把握知识带来一定困难,日常所学知识的抽象概括性比初中高得多。高一数学学习的难度还在于学习进度快,课时不够,如果跟不上进度,往往出现“消化不良”或“负债”现象要解决一个问题,往往需要综合应用各科知识系统性强 。
近年来,由于高中办学规模的扩大,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薄弱,差别很大。高中数学在学习内容和方法上与初中数学有较大的区别。一方面高中数学教学更注重课堂效率,同时随着学生生理发育的成熟与接受能力的提高,教师讲授的容量与反复次数可逐渐调整,另一方而也反映了当前中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着为了保证高三有一年复习的时间,而不考虑学生的承受能力,片面追求快节奏、大容量的倾向,其结果造成一部分学生不能适应高中数学。初、高中数学知识内容、教学特点、教材特点的对比看,高中数学知识概念抽象,在定理的掌握上,理论要求程度高,教学内容难度大、容量大;教材对知识的呈现不像初中阶段语言叙述通俗易懂,突出直观性、趣味性,而是更多注重知识的严谨性、系统性。对上述情况,学生的心理准备不足.另一方而,由于高考升学的压力,部分高中数学教师过早与高考对口实施教学,偏重教学设计的“一步到位”,忽视了大多数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基础和思维水平.如何帮助学生平稳地从初中数学学习过渡到高中数学学习关键问题在于解决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学生以优秀的数学成绩升入高中后,满怀信心投入到高中数学学习中.但在高一阶段,一部分学生由于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影响到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学习水平下降、成绩滑坡。在长期的数学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同一班级的,原来知识水平和能力相近的学生,经过一、二年的学习后,在数学学习上差别很大,有的学生不仅知识掌握很好,在能力上也有较大的发展。还有很多学生不适应高一的数学学习,他们不但成绩差,就连学习也失去了信心。高一是数学学习的一个关键时期,许多小学、初中数学学科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阶段,第一个跟一斗就栽在数学上。对众多初中数学学习的成功者,进高中后数学成绩却不理想,数学学习缕受挫折,对学生弱小的心理产生巨大的创伤,加上这些同学不了解高中数学的特点,学不得法,从而造成学习成绩的整体滑坡,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随着学习的深入,数学成绩的分化是必然的。接受性学习仍是当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模式,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现代科学方法论中,教学过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实践表明,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内容在教学的过程中传授和获得,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教学的基本规律存在于教学过程的发生、发展之中。一般包括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四部分。根据高一数学学科教学的特点[6][7],我认为在高一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发展途径主要有如下几点: 首先,高一数学教材本身就直接或间接的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学习适应性培养的教育资源。教师可以直接利用这些教学内容作为学习适应性的教育内容,也可以归纳、总结、衍生、拓展这些教学内容,找出“此”与“彼”的结合点,作为学习适应性的教育内容。其次,高一教学过程中蕴藏着丰富的学习适应性培养的教育资源。再次,数学课堂教学特决定着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学习适应性培养。
总结前人的研究结果和我自身的教学经历,我认为,可以从一下几天做出改变: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学要求上改“一刀切”为“因材施教,分层要求”。课堂教学中立足十中等生,坚持以“纲”为纲。课堂训练题、课外作业的布置上根据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要求。对十学有余力的学生注意开拓他们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能力;对不适应学生则着力十基础知识的过关,这样增强了不适应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 教学内容上变“攀高求难”为“夯实基础,滚动提高”。在教学中,根据大纲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注意能力的培养。在新授课中有意识、有计划的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在巩固己有知识和适当降低难度的前提下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教学方法。控制了教学内容之后,不适应学生也能基本掌握当堂所教的知识,缩小好与差的距离。让学生学会所学的内容是学生对数学感兴趣的重要原因,尤其不适应学生更是如此,学生上课听懂了,课后能独立或稍微给以帮助就能完成作业,这时他们就愿意学数学,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学生是因为解出难题以后的情绪体验促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的,兴趣是认识过程中带有情绪色彩的意识倾向性,当学生学会了所学课题的时候,当学生解出难题以后,他们必定有一种偷悦的心情,有一种获得成功后的快乐,这种快乐就是他们对数学感兴趣的内在动力,这就要求教师讲课时要生动有趣,在讲解时善十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使学生易十理解,便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进度上变“压缩新授课”为“合理控制进度”。在教学进度的安排上我们注意合理控制时间,增加新授课时,减少复习时间。同时,每教一个知识点,都有足够时间用以对其进行多角度理解,注意直接、变式、横向运用等内容;每教完一个单元,安排一些课时进行梳理和小综合运用,达到“滚动提高”的目的。
2、加强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
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是培养自学能力、“授人以渔”的重要环节,数学阅读是一种从辨认文字、数学符号与图形,进行思考、了解其中意义的复杂的心理过程,是一种心智技能,是获取信急、处理信急、应用信急全过程的初级阶段加强阅读能力的训练,不仪是提高获取信急的的手段,更是提高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除注意规范自身的课堂教学(数学用语准确、规范,课堂表述干净利落)外,还应该采取各种方法,加强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促进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的形成。该环节可以进行的教学活动有,要求和训练要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木,通读内容,了解概要,准确理解,在阅读过程中如果产生疑问(或教师设置了疑问),教师要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再仃细阅读有关内容,通过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使疑问得以解决,必要时还可让学生阅读相关知识点的内容,通过新旧知识的比较联想,使学生将这些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成为自己的知识同时,教师还要指导和训练学生会读数学题从找关键字、词、句以及对一道题划分出层次理顺关系,逐步使学生能够联想、迁移相应的知识,能确定应用每个条件的先后顺序,掌握各个条件之间的交点。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师还可适当引入应用问题,通过复述题意及题设条件、简述有关知识、简述解题思路等训练,使学生能顺利完成文字语言到数学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转化,准确地把实际问题抽象概括成数学问题。 3、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数学表达能力是在数学表达活动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对一个人来说这种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提高的,因此,教师应在学生一入学时就着手培养学生学习期间,在课堂的时间占了一大部分。因此听课的效率如何,决定着学习的基本状况,提高听课效率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课前预习能提高听课的针对性。
预习中发现的难点,就是听课的重点;对预习中遇到的没有掌握好的有关的旧知识,可进行补缺,以减少听课过程中的困难;有助于提高思维能力,预习后把自己理解了的东西与老师的讲解进行比较、分析即可提高自己思维水平;预习还可以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2)、听课过程中的科学。
首先应做好课前的物质准备和精神准备,以使得上课时不至于出现书、本等物丢三落四的现象;上课前也不应做过于激烈的体育运动或看小书、激烈争论等。以免上课后还喘嘘嘘,或不能平静下来。
其次就是听课要全神贯注。全神贯注就是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
耳到:就是专心听讲,听老师如何讲课,如何分析,如何归纳总结,另外,还要听同学们的答问,看是否对自己有所启发。眼到:就是在听讲的同时看课本和板书,看老师讲课的表情,手势和演示实验的动作,生动而深刻的接受老师所要表达的思想。
心到:就是用心思考,跟上老师的数学思路,分析老师是如何抓住重点,解决疑难的。
口到: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回答问题或参加讨论。
手到:就是在听、看、想、说的基础上划出课文的重点,记下讲课的要点以及自己的感受或有创新思维的见解。
若能做到上述“五到”,精力便会高度集中,课堂所学的一切重要内容便会在自己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