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不与官争,穷不与富斗 出自哪里??

民不与官争,穷不与富斗 出自哪里!!

民不与官争,穷不与富斗 出自《隋唐演义》。原话应为“穷不与富斗,富不与官斗”。

解释:指穷人斗不过富人,富人斗不过官府。

原文:《隋唐演义》五:“‘我国剿盗,误伤你主人,实是错误。我如今与你银子五十两,你从厚官敛送回乡去。待我回籍时还差官到潞州登堂吊孝。’安慰了一番。自古道:‘穷不与富斗,富不与官斗。’况在途路之中,众人只得隐忍,自行收拾。”

作者:清代-褚人获


扩展资料:

“穷不与富斗,富不与官斗”的典故: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北宋时,常州的太守名叫田登,为人专制蛮横,因为他的名字里有个“登”字,所以不许州内的百姓在谈话时说到任何一个与“登”字同音的字。于是,只要是与“登”字同音,都要其它字来代替。谁要是触犯了他这个忌讳,便要被加上“侮辱地方长官”的罪名,重则判刑,轻则挨板子。

不少吏卒因为说到与“登”同音的字,都遭到鞭打。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即将到来。依照以往的惯例,州城里都要放三天焰火,点三天花灯表示庆祝。州府衙门要提前贴出告示,让老百姓到时候前来观灯。可是这次,却让出告示的官员感到左右为难。怎么写呢?

用上“灯”字,要触犯太守;不用“灯”字,意思又表达不明白。想了好久,写告示的小官员只能把“灯”字改成“火”字。这样,告示上就写成了“本州依例放火三日”。告示贴出后,老百姓看了都惊吵喧闹起来。尤其是一些外地来的客人,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还真的以为官府要在城里放三天火呢!

大家纷纷收拾行李,争相离开这是非之地。当地的老百姓,平时对于田登的专制蛮横无理已经是非常不满,这次看了官府贴出的这张告示,更是气愤万分,忿忿地说:“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是什么世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穷不与富斗,富不与官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4-13
这是一句俗语。
在《拍案惊奇》中,总结出的社会通则是:“那富的人,怕的是见官。”许多小说中的民谚也高度概括了百姓人身和财产与统治权力之间的法权关系:“自古贫不与富斗,富不与势争”(《祷杌闲评》);“自古道:穷不与富斗,富不与官斗”(《隋唐演义》)。又如《警世通言·吕大郎还金完骨肉》写一商人在县城入厕时,“偶然官府在街上过”,吓得他“心慌起身”逃走,惊慌中把装银子的袋子遗忘在厕所——为何官员隔墙路过就将一个本分商人吓得魂飞魄散?如果了解到秦汉以后两千年间,统治者经常鼓励全民对富户监视告密并由官府抄没其财产、至明代“厂卫”特务横行之下此种制度更加横暴,就不难知道“那富的人怕的是见官”的社会通则中包含着无数商人和百姓破产灭家的惨剧。

参考资料:http://economy.guoxue.com/article.php/10620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7-04-01
可能是一句俗语,难以考证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