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鲁迅的《风筝》中的一些疑难句子

1.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的他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的孩子的玩意。“破获秘密的满足中”是什意思?“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感觉有些不通顺?
2.我即刻伸手抓断了胡蝶的一支翅膀,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做?
3.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是什么意思?
4.精神的虐杀,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5.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是什么意思?
6.但心又不竟堕下去而至于断绝,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堕着。是什么意思?
7.我也知道补过的方法:送他风筝,赞成他放,劝他放,我和他一同方是什么意思?
快点啊!急用!!谢了!!

一、整体把握

这篇散文中,有鲁迅的兄弟之情,有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有鲁迅的自省精神,有鲁迅对小兄弟身受“虐杀”却无怨恨的深沉感慨。

文章说的是小时候不许小兄弟放风筝,不准小兄弟弄这种没出息的玩艺,行为十分粗暴。待到明白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鲁迅醒悟过来,自己当年的行径,简直是“对于精神的虐杀”。虽然事隔久远,鲁迅还是一心想补过,然而小兄弟却全然忘却,“我”的沉重的心只得一直沉重下去。

从手足之情上看,当年不许小兄弟放风筝,是为小兄弟有出息,那气恨,是恨铁不成钢。一旦明白自己错了,虽是几十年前的往事,虽为兄长,也要讨小兄弟宽恕。同胞手足之情溢于言表。

从游戏的意义上看,“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游戏实在出于儿童天性,游戏使儿童活泼、健康、聪明。因此不准游戏,无异于虐杀儿童天性。鲁迅看到外国的儿童教育主张,认识了中国旧式教育的落后,愿中国的儿童教育改变落后的偏见,愿儿童精神从此不受压制,从此能够健康成长。

从鲁迅的自省精神看,鲁迅是严于解剖自己的,严于自省的,往事,小事,都一丝不苟,知错必改,郑重其事,这种精神非常可贵。

从小兄弟身受“虐杀”却毫无怨恨这种现象上看,鲁迅的感慨尤其深沉,文章就落脚在这一点上,留下无尽的悲哀和发人深思的问号。小兄弟为什么全然忘却?原来他偷做风筝,自己也并不认为正当,以为兄长该管,因此并不耿耿于怀。

二、问题研究

(一)第一层面的问题

1.这篇散文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2.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怎样理解?

3.“我”懂得游戏的意义后,心情沉重,总想补过,这说明什么?

4.“我”讨弟弟的宽恕,弟弟全然忘记了,为什么“我”的心情反而“只得沉重着”?

初读后,可以感知鲁迅先生不是天生的智者,他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传统观念有落后的一面。但是鲁迅先生可贵的是,一旦接受科学思想,是知错必改的,鲁迅先生充满自省精神。鲁迅又感叹被虐杀者的健忘和毫不抗争,在他看来,这正是虐杀者之所以能够肆意虐杀的原因。

“精神虐杀的这一幕”说明什么呢?

“我”过去认为,放风筝“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作为兄长,严格管束弟弟,原是为弟弟有出息,现在反思起来,当年为落后观念所支配,自己的行径实在是“精神虐杀”的行为。从这一幕里,我们可以看出鲁迅童年时代长幼之间很不平等的封建秩序。“论长幼,论力气,他是敌不过我的”,可见作为兄长的粗暴行径是以暴力为基础的。鲁迅把自己写得很粗暴,字里行间深含自我谴责的意味。做弟弟的呢,兄长不许放就不敢放,只得偷偷做风筝,被兄长发现,惊惶失措,快要完工的风筝被兄长践踏,也毫无抗争的意思,除了绝望,没有一句抗辩的话。

鲁迅一旦接触科学思想,就认识错误,设法补过,并不因为自己当初的动机是好的就原谅自己,也不因为当初的想法是受了传统的影响而宽恕自己,也不因为时间相隔久远就不了了之,他的心情是那么沉重,可见他是多么严厉的解剖自己,他的为人是多么严肃认真。

“我”讨弟弟的宽恕,弟弟却全然忘却,毫无怨恨,“我”的心因而不得轻松,只得沉重着,这又翻出一层意思。被虐杀者并不认为被虐杀,把兄长的行径视为合情合理,做风筝要偷着做,正说明自己也不认为游戏是“正当”的,一旦被兄长发现,自认该罚。被虐杀者的麻木使虐杀者可以恣意妄为,这是尤其令人悲哀的。所以鲁迅只觉得这世界一片肃杀和寒威。

探究这篇散文,可以悟到这样一层道理,中国人的思想行为需要用科学思想来指导,惟有这样,才不至于干出逆情背理、愚昧落后的行为,而正当的行为也应该捍卫自己正当的权利。只有科学思想,才能照亮中国人的思想行为。

(二)第二层面的问题

1.为什么“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看上下文,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惊异”,为什么“悲哀”。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温和的春二月,而北京却是肃杀的严冬。故乡的风筝时节,杨柳发芽,山桃吐蕾,而北京,“灰黑色的秃树枝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所以惊异于北京竟在这样的季节放起风筝来了。“我”见风筝而悲哀,是因为想起小时候“精神的虐杀”的一幕,而且这一幕永远无法补过。说“惊异和悲哀”,从结构上说,是为了引出下文。

2.“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怎么说春天“久经逝去”?为什么又说这春天就在北京的天空中荡漾了?

这里所说的“春天”,有特定的含义,是小时候的故乡的春天,是天空中有风筝的春天,现在,在北京,看见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由风筝而联想到故乡风筝时节的春天气息,所以觉得这春天“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3.写风筝事件的两段文字,感情色彩似乎挺复杂,该怎样体会?

的确挺复杂。鲁迅是用今天的眼光去观照当年的情景,但是写的又是当年自以为是的行为,所以褒贬的色彩挺复杂。试看他写的小兄弟,“多病,瘦得不堪”,怪可怜的。放风筝,去春光明媚的野外活动活动,本是大有好处的,可是因为兄长不允许,只得呆看人家的风筝。他有时惊呼,有时跳跃,天真活泼的儿童天性跃然纸上,这本是极正常的,而“在我看来却是笑柄,可鄙的”,一脸严冬般的肃杀,连看看风筝,连惊呼跳跃都加以鄙弃。鲁迅把这样的压制写得多么严酷,这里隐含着对小兄弟的同情,对自己深深的自责。

写小兄弟偷做风筝,隐隐写出了儿童的动手能力。上文写蟹风筝、蜈蚣风筝、瓦片风筝,小兄弟做的却是蝴蝶风筝,可见他聪明肯动脑筋,很会设计。这样有益身心的正当行为而要偷偷来做,实属可怜之至。褒扬与同情是可以体会得到的。作者把自己写得犹如凶神恶煞,以破获秘密为满足,以摧毁小兄弟的心血为胜利,那“傲然走出”的步态神气活现,鲁迅是在自责当年扮演了精神虐杀者的角色。最后“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看见”。小兄弟的痛苦我们可以想像得到,而自己则是冷酷无情,这里含着同情、后悔与自我谴责之意。

4.看到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为什么说是“不幸”?

跟“惩罚”一词联系起来就明白了,因为自己一向以为管小兄弟管得对,现在见到书上的道理,心情一下子沉重起来,受到惩罚了,对旧“我”来说,良心遭受了谴责,可谓“不幸”。

5.末段的语句怎样理解?为什么说“悲哀”是无可把握的悲哀?为什么说“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我”要讨弟弟的宽恕,抚平他精神的创伤,而弟弟却全然忘却,毫无怨恨,精神被虐杀而不自知,“我”沉重的心情因无法补过而只能一直沉重下去,这是怎样的悲哀啊。而这种悲哀是意想不到的,所以说“无可把握的悲哀”,想摆脱也不可能了。

“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就是不要望见春天,不要望见风筝,这才能忘却,才能摆脱悲哀。我只感觉到“非常的寒威和冷气”,不仅指当时的天气,而且指心头的悲凉。当年虐杀者与被虐杀者都被愚昧观念所支配,彼此都不以为有什么错,现在虐杀者有了觉悟而后悔痛苦,而被虐杀者已经全然忘却。觉悟者永远无法补过,这是尤其悲哀的,使人不寒而栗。

练习说明

一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看到“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就感到“惊异和悲哀”,这是为什么?

2.文中所说的“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具体指什么?

3.“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本题除练习朗读之外,要求抓住三个关键,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深入理解思想感情。第1小题要联系上下文,分别思考为什么“惊异”,为什么“悲哀”。第2小题主要练习概括。第3小题较难,要化成几个小问题来思考:为什么“我”的心只得沉重着?为什么小兄弟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小兄弟不怨恨好不好?文章是不是局限在风筝事件上,有没有更加深广的含义?

1.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春光明媚,北京冬季未过,就放风筝,所以“惊异”。见到风筝,就想起小时候精神的虐杀的一幕,而且无从补过,心头不禁悲哀。

2.这一幕,是指“我”不许小兄弟放风筝,发现他偷做风筝,气得我把他快要完工的风筝抓断踏扁了。

3.表达了更深沉的悲哀。小时候,自己对弟弟那样管束,简直是精神的虐杀,而弟弟却并不认为兄长的行为是精神的虐杀,时过境迁,忘得一干二净。我也无从补过,无从求得心情的轻松,因而更加悲哀。被虐杀者甘受虐杀,毫无抗争,使虐杀者横行无忌,这正是旧秩序能够维持的原因,所以令人悲哀、沉重。

二 课文中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你小时候也做过许多游戏,玩过不少玩具吧?选一个你最难忘的说给同学听听。

本题练习口语表达,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玩具可以是自己制作的,也可以是买的,主要说说是怎样一个玩具,怎样玩法,怎样好玩,怎样开心。

三 下面几段文字,也是回忆儿时放风筝的。试与课文比较,说说它们所蕴含的情感有什么不同。(《满天的风筝》略)

鲁迅的《风筝》与《满天的风筝》,思想感情全然不同。《风筝》笼罩着深沉的悲哀,小时候不许小兄弟放风筝,后来懂了新道理,觉悟到这是精神的虐杀而心情沉重,想求补过,小兄弟却全然忘却,无可补过,因而心情依然沉重,悲哀之至。《满天的风筝》抒发的是小时候跟二哥一起放风筝的快乐,写自己糊的风筝放起来又满足又骄傲。

这些答案不知道行不行,挑一下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1-28
  《风筝》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⑴灰黑色的秃树枝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丫杈:即桠杈,形容树枝歧出。)

  ⑵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仃地显出憔悴可怜模样。

  (伶仃,这里指风筝数量少。)(憔悴:在句中指色彩黯淡。)

  ⑶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苦心孤诣: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

  ⑷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肃杀:形容秋冬天气寒冷,草木枯落。)

  2.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B )

  我即刻伸手____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____在地下,____扁了。

  A.拉 丢 压 B.抓 掷 踏

  C.抓 掷 压 D.拉 丢 踏

  3.下面与例句的修辞方法相同的一项是 ( B )

  例句: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仃地显出已憔悴可怜模样。

  A.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B.干干静静的蓝天上,偷偷溜来一团乌云。

  C.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D.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4.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丫杈( chà ) 诀( jué )别 吐蕾( lěi )

  伶仃( líng dīng ) 瑟( sè )缩 嫌恶( xián wù )

  5.下边每一句中都有一个字书写有误,请在括号内写出正确的字。

  ⑴他那时大慨十岁内外罢。( 概 )

  ⑵早的山桃也多吐雷。( 蕾 )

  ⑶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极杂物的小屋去。( 积 )

  ⑷灰黑色的凸树枝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 秃 )

  二、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叉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
  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黑色
  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
  仃地显出樵悴可怜模样。但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
  们的天上的点缀照应,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我现在在那里呢?四面都还是严冬的
  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
  子所做的玩艺。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
  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
  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
  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旧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
  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同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
  封的什物堆中发见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
  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蝴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
  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
  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折断了
  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
  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
  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之后,我已经是中年。我不幸偶
  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
  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
  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的堕下去了。
  但心又不竟堕下去而至于断绝,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堕着。
  我也知道补过的方法的:送他风筝,赞成他放,劝他放,我和他一同放。我们
  嚷着,跑着,笑着。——然而他其时已经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
  我也知道还有一个补过的方法的:去讨他的宽恕,等他说,“我可是毫不怪你
  呵。”那么,我的心一定就轻松了,这确是一个可行的方法。有一回,我们会面的
  时候,是脸上都已添刻了许多“生”的辛苦的条纹,而我的心很沉重。我们渐渐谈
  起几时的旧事来,我便叙述到这一节,自说少年时代的胡涂。“我可是毫不怪你呵。”
  我想,他要说了,我即刻便受了宽恕,我的心从此也宽松了罢。
  “有过这样的事么?”他惊异地笑着说,就像旁听着别人的故事一样。他什么
  也不记得了。
  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之可言呢?无怨的恕,说谎罢了。
  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
  现在,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
  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罢,——但是,四面又明
  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一九二五年一月二十四日

  1."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怎么说春天“久经逝去”?为什么又说这春天就在北京的天空中荡漾了?

  答:这里所说的“春天”有特定的含义。作者离开故乡多年,依然怀念着小时候故乡的春天,是天空中有风筝的温和的春天,而北京此时却是肃杀的严冬,竟然有一二风筝浮动,由风筝而联想到故乡风筝时节的春天气息,所以觉得这春天“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2.看到一本外国讲儿童行为的书,为什么说是“不幸”?

  答:自己向来以为管小兄弟管得对,现在看到一本外国讲述儿童行为的书,才明白了“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自己多年的自信一下子崩溃了,感到无限的懊悔,心情也一下子沉重起来,受到了惩罚,这个“不幸”是对旧“我”来说,良心遭受了谴责,可以说是“不幸”的。

  3.文章第二段中加点的“即刻”“完全”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不能。“即刻”表示“马上”,表现了“我”盛怒时的蛮横行为,“完全”反映了小兄弟在“我”面前的软弱、无奈,使文章更生动,表达效果更准确。

  4.最后一段中的“惩罚”有什么意义?

  答:书上的道理让“我”明白了自己行为的错误,心灵遭受谴责,所以说是“惩罚”。

  5.请谈一谈对文中加线句的理解:作者刻意将“我”写的凶神恶煞,已破获秘密为满足,以摧残小兄弟的风筝为胜利。当“我”傲然离开后,我们可以想象小兄弟的痛苦。这里包含同情、懊悔与自我谴责之意。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11-30
花是妈妈的微笑
地是爸爸的怀抱
星是遥远的愿望
带给我梦的味道

我希望天上有一个人
他什么都知道
也知道
我的快乐和烦恼

快乐是爸爸讲故事的神态
烦恼是妈妈渐渐地变老
而我需要的是
记住快乐了 忘记烦恼

从小事做起
替爸爸洗脚
从现在做起
逗妈妈微笑

花是妈妈的微笑
地是爸爸的怀抱
我站定大地 看着飞花
散发着梦的味道
第3个回答  2010-12-07
这不是很简单么???
第4个回答  2010-12-02
武器二位的撒旦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