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为何要执行严格的避讳制度?何种情况下需要避讳?

如题所述

因为避讳是为了避免人或者鬼对自己的加害,直接使用别人的名字时,古代都会避讳。而避讳起源于商周时期的“巫文化”,在商周时期,因为很多的事情都是依靠占卜来决定的,所以在这时期避讳的思想便开始形成。

而避讳这个词最初是来源于人们对言语的敬畏,在早期,人们大多都会认为,使用人名的话会伤害到这个人,因此避讳自己的名字是保护自己不受别人或者鬼的加害。后来,当人们的这种意识形成后,便开始有意识的避讳别人的名字,同时这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敬。

到了周代,避讳这一制度就受到了中央政府的重视,因为重视避讳,所以当时的中央政府设立了很多制度,而这种制度在后来的朝代中都得到了延续。当时的历代政府不仅设立了制度,同时还在官员之中专门设立了管理避讳事宜的官员,这些避讳官员的设立不仅等到了政府的承认,而且也表明了避讳对当时政治生活的重要性。

在三国时期,吴国皇帝为了让天下人避讳,更是专门给自己的四个儿子独创了字,同时还昭告了天下,随即如果有人使用这个字的话,那么就要避讳了,不然的话就会受到应有的惩罚。而在乾隆时期,因为江南南举人王锡侯在编撰字书时,没有对名字进行避讳,最后竟然被乾隆下了文字狱。可见,避讳在古代制度中的重要性,同时避讳也被古代列为了法律,所以一旦有人触犯这个法律的话,都会得到相应的惩罚。不过,随着避讳制度的发展,到了汉代和魏晋南北朝时期,避讳制度相对宽松了不少,等到了宋代,儒家文化日渐完善之后,避讳便渐渐有了稳固的根基,最后一直延续到了清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4-03
因为避讳了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争执,在古代一般如果父亲主持当届科考,儿子就不会参加这届考试。
第2个回答  2020-04-03
这样的制度主要是为了表示对帝王的尊重。他和帝王同名以及比较有名的人同名的时候,都会选择进行避讳的。
第3个回答  2020-04-03
古代的避讳制度叫尊者讳。这是和当时的社会制度人伦纲常有直接的关系。君王的名讳,父母的名讳,祖宗的名讳,都要说的时候写的时候都要用其他字来代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