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偷东西怎么办求答案

如题所述

发现这种情况应该正确的引导孩子,教育他,告诉他偷东西的严重性,帮助他一起改过。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是每个孩子成长的基础,如果小孩子长期的处在一个鱼龙混杂的环境中就会变坏,特别是受到周围大人的影响!无论是言行还是举止都会有大人的不良痕迹。所以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是每个家长的义务,也是避免孩子偷东西的首要前提!让孩子们从小就生长在一个有爱的环境下,是每个家长对孩子最大的关爱!

应当找到孩子偷东西的根本原因,然后去点醒孩子,而不是采用暴力解决。成人不要用责骂、嫌弃,把孩子当过街老鼠或审犯人一样的态度来对待,理想的方法是保持心平气和地去处理。以给孩子讲道理归还物品为主。其次,家长需要去了解一下孩子这样做的原因,从根头上入手解决。最后,在处理孩子的偷窃事件时,聚焦点是偷这种行为不好,要避免让孩子感觉自己已经是个坏人。如果能巧妙运用“点”醒而不点破,引导启发的教育方式会更见效。

固然孩子偷东西的行为不对,但是也不能搞得人尽皆知,应该关起门来在家里教育孩子,板胡孩子的自尊心。这是严重的事情,一定要狠狠的批评孩子。不能留情面,要让孩子知道他做错了,而且错的非常很,必须批评教育。孩子为什么要去偷东西,这是值得家长重视的问题。是家长没有满足孩子的要求,还是孩子有这种癖好,父母必须了解清楚。无论哪种原因引起孩子偷窃的,都需要父母正确的去引导孩子,去正面教育孩子,帮助孩子改掉偷窃的坏毛病。

其实我们小时候也做错不少事情,也偷过一些小东西,比如西瓜啥的,但是我们也没有走向歧途。孩子就是从错误中成长起来的,所以孩子犯错不可怕,只要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以后应该怎么做就可以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30

当家长第一次发现自己的孩子偷拿了别人的钱或物时,往往想不通,认为自己家中并非缺吃少穿,怎么能发生这种丢人现眼的事情呢?为此,有的感到惶惑,不知所措,有的迷惑不解,强调是受了外界的影响,有的则不间青红皂白,非打即骂,甚至关禁闭,隔离反省等等。但是这些处理方式都是不正确的,那么孩子偷东西是什么原因?孩子偷东西该如何处理?

孩子偷东西的原因

1、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

根据马斯洛的层次需要理论说明幼儿也有一定的需要,特别是被爱被关注的需要。所以幼儿“偷窃”行为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是因为他们的一些基本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比如,一些小朋友们都有的东西他没有,而他自己却非常渴望拥有,这样可能会导致“偷窃”行为。又或者有的小朋友缺乏成人的关注或关爱,于是他们就会运用一些欺骗性手段和“偷窃”行为来使自己变得引人注目。

2、家教不严,过分宠爱

幼儿的道德水平处于他律阶段,自己没有判断是非的标准。有的父母把孩子的要求当作圣旨,一切都予以满足,使得孩子心中没有是非对错的标准,想得到什么东西都毫不顾忌地去拿,而不知道私自拿别人的东西是不正确的,父母也没有给孩子指出该行为的不对,以为孩子长大了自然就不会了。还有的父母自己往往乱放钱物,当孩子发现不征得父母同意就可以拿钱去买他所喜欢的东西,而却可以不受谴责时,他就会以为这是允许的行为,以致逐渐发展到任意拿别人的东西。

孩子偷东西怎么办

1、告诉孩子他的行为哪里错了

父母的价值观会给孩子提供标准,所以给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很重要。有些家庭因为孩子小偷小摸得到好处而沾沾自喜,最终会害了孩子。父母需要经常告诉孩子,即使是一针一线,也不应该拿别人的。当孩子发生偷窃行为,父母应该引导孩子换位思考,“如果你的小黄人被偷了,你会伤心吗?你会怎么办?”,同理心能帮助孩子从他人的角度考虑事情,而减少伤害他人的行为。

2、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要让孩子面对后果,通常可以采用的方法是要求孩子赔偿,归还别人的物品,如果以上两项难以执行的话也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取消孩子一些权益来惩戒孩子,比如,取消看卡通。对于未成年的孩子,他们还没有行为判断力,因此,使用过分的手段都是不对的。孩子偷东西,相信并不陌生,但若不及时教育,会养成他们的习惯,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若到了这一步便难以挽回了。所以,教育要及时!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孩子偷东西在儿童早期是个较为常见的现象,很多家长初次发现孩子有偷窃做法的时候,都会感到惊讶,气急败坏,严厉教育,生怕自己的孩子会养成这种不良的习惯,在长大之后,害了别人也耽误了自己。然而,家长一些过激的做法反而会有不良影响。孩子偷东西,您要学会这样教育:在您发现孩子偷窃之后,气愤的怒火常常喷出,根本得不到好的效果。我们希望家长首先要保证自身不处于愤怒、失望和吃惊的状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随便给孩子贴上“小偷”的标签,也不能疏忽大意,放任不管,冷静下来,在开始您的教导工作。毕竟在儿童时期的盗窃很少会有严重的问题,您应该首先考虑到孩子偷东西的意图是什么。一些孩子看到别的孩子去买糖果或去看电影,而自己没有足够的零花钱,偷拿了爸爸妈妈的钱,家长要首先反省自己是不是经常无理拒绝孩子的一些正当要求,如果是,就应尽量提供适当的零用钱;若是孩子无理取闹,要将孩子的兴趣转移到经济条件允许的事情上来。一些独生子女常常会分不清道德的底线,他们以自我为中心,认为自己的任何要求都应立刻得到满足,做事没有计划,不顾后果,也弄不清借与偷的区别,这种心态,我们可以给予理解,但是偷窃的行为家长也要及时纠正,对这种情况,父母要向孩子讲清其行为的后果,灌输正确的道德观念。而一些常常被家人忽视的孩子,更有可能养成偷窃的习惯,这样的孩子大多因父母疏于照顾,为了引起父母注意、填补失去父母疼爱的空虚而去偷窃。这时父母要多给孩子一些关心,努力去了解他们。当然,还有些冒险心里旺盛的孩子,试图通过盗窃来证实自己的能力,家长最应该做的就是纠正这种幼稚的想法。孩子生活在家长身边,如果家长都不能安分守己,贪图小便宜,孩子也就会顺手牵羊,激进模仿。孩子偷东西是坏习惯,家长应该对这些孩子给予充分的关心和认识,在经济上给予孩子适当的补贴,在道德层面上给孩子灌输正确的观念,在心理上给予孩子亲情的温暖,在为人父母上一定要检讨自身做出榜样,面对孩子如此幼稚的做法,您要及时将孩子偷盗的东西物归原主并让孩子主动道歉,让他从心里明白偷窃是不正确,不道德的行为,自然就会改正。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10-08
孩子偷东西怎么处理?
1、保持冷静
遇到孩子偷东西,我想很难有父母还能保持淡定,恐怕是要坐立不安了,这时候,往往也就很容易失去理智。但这时候父母要保持冷静,弄清原因,判断孩子是有意还是无意。
2、对于“无意”的孩子
这时候的孩子,“自我中心”思维明显,缺乏从别人的角度看待事物的能力。父母要留意给孩子建立“物权意识”,比如“玩具是东东的,不是你的”,接着还要教导孩子任何不属于自己的事物都要“先问再拿”。
3、对于“有意”的孩子
面对孩子的偷窃行为,父母最好在事情发生时问清楚孩子偷窃的理由。孩子偷东西的行为只是一个结果,只有找到促使这个结果发生的原因,才能釜底抽薪,真正彻底的解决问题。
同时父母要基于“权威”给孩子建立道德规范,比如给孩子讲讲有关“诚实”的童话绘本,或给孩子讲讲“自律”的英雄故事,父母也最好给孩子做一份简单的道德规范表,什么行为是值得称赞的、什么行为是需要改正的,让孩子对道德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4、不给孩子贴标签
孩子小的时候 ,对自我的评价都是来自于父母的,父母如果给孩子的行为贴上“小偷”的标签,会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心理暗示,甚至让孩子对自我形成一个错误的认识,由此走上歧途。
5、给孩子保留颜面,点到为止
有些大人会一直揪着孩子的错不放,以为常常耳提面命,孩子以后就会不再犯。殊不知,孩子再小,也是有自尊心的,所以,对孩子的错误,点到即止就可以了。
第4个回答  2017-05-21
对孩子进行教育。如果孩子“偷”了东西,父母首先要对孩子进行教育,待孩子明白自己错在哪里之后,和孩子一起“善后”:将偷拿的东西送回原处或物归原主,让孩子赔礼道歉。对这种事,父母最忌讳夸大事实和乱扣帽子。比如,千万不要骂孩子是“贼”,恐吓他“将要坐牢”等。把孩子贬斥为贼,把孩子偷东西看作是借东西而视若无睹,这两种做法同样有害。孩子有偷拿东西的行为时,家长应具体分析偷窃的原因,对事不对人地对孩子进行教育。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要向他解释“拥有”、“所有权”和“所有物”等的含义。告诉孩子,哪些东西是他自己的,哪些是别人的,未经别人同意,不能随便取用。要让孩子明白,商店里的东西没有付钱就是别人的,不是自己可以拿的;即便是自己家商店里的东西也不能乱拿。同时,父母要让孩子清楚地认识到“偷”是一种坏行为。为了让孩子对“偷是种坏行为”有深刻理解,父母可以让孩子想象,如果别人拿了他心爱的东西,他会是什么感受。而后,让孩子推己及人,理解“偷”会带给人严重后果,不仅损失钱财,还会让别人伤心。

培养孩子的自制力。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注意培养孩子控制冲动的能力。例如,买回孩子想要的东西,父母可以不马上给孩子,而是告诉孩子,当他有好的表现时才能得到。如果孩子没有乱碰商场里的东西,家长一定要表扬孩子的自制力。最重要的是,父母要在孩子面前做好表率,成为孩子的好榜样,不要为占到一些小便宜而沾沾自喜,自己有过失时要及时弥补或道歉,这对孩子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很重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