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偷东西的孩子该如何教育

如题所述

首先孩子拿了别人家的东西,千万不要说孩子偷东西,因为孩子的性格比较顽皮,他们只是对这个东西喜欢,而自己又没有,他们想要把它占用了。而家长给他们冠上偷的罪名,他们就会觉得父母对自己不好。所以这个时候,父母应该温和地对他们说:你是不是拿了其他小孩的玩具了,人家找不到得多着急呀,要是你的玩具丢了,你找不到你会不会着急呀?父母或者老师应该用一些温和或者反问的语气来询问孩子,而不是以强硬的态度去询问他们,这样他们是不会承认的,反而下回还会去做这样的事情。
在家长的一点点开导下,孩子慢慢也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时候父母就要继续开导他们去承认错误,有时候孩子可能不好意思去承认错误,所以父母一定要陪伴他们一起去,到了同学家里要教导孩子说:对不起,我不应该拿你的东西,请你原谅我吧。一般小孩之间是不会记仇的,双方发生这样的事情反而会让双方之间的感情加深。
各位家长一定要记住让孩子亲自去承认错误,而不是家长代替承认错误,因为孩子不懂得承担责任,他们是永远不会改正自己的错误的,只有让他们真正内心知道自己做错事了,他们才会慢慢改正过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5
  从儿童心理学来分析,孩子偷拿别人的东西是由于两种心理因素引起的:一是孩子有一种占有欲望,他对他没有玩过的东西,既好奇又想获得,而且企图马上获得。在私欲的引领下,他便悄悄将别人的东西据为已有。一是孩子有一种异乎成人的冒险心理,他们心想,我拿了别人的东西,只有自己知道,别人却不知道,这是多刺激和神秘呀。偷东西的行为大多发生在孩子幼年时,大多数孩子并不清楚偷盗这种行为的卑劣之处。因此,我们的家长要注意在这个方面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在对孩子进行此方面的教育时,同样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光是没完没了的责备,要做到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不激发他们的对抗与报复心理,或产生对自身的厌恶,从而失去自信心。我们要针对事情,而非人的本身。明智的教育既能使孩子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又能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保持良好的心态,增加对别人的关切之情。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7-02-23
把钱放到他找不到的地方, 然后给他规定每周的零花钱,对于这种孩子不应该用体罚的方式.你们应该首先让他知道偷钱是多丢人的一件事,如果大家都知道了这件事就都会笑话他,但你又不能张扬出去,你要他知道如果偷东西别人会不在喜欢他的,但是知错能该大家也会原谅他,待他和以前一样,不过最重要还是家长,应该多多关心孩子,注意孩子的心理变化,这样才能往正确的方向教育孩子,还有不时的请教一下周围的有孩子的同事朋友,或者老师互相交流一下教育孩子的经验,不要故步自封,以为体罚就可以解决问题.还有在学校里孩子都是很要面子的,偷钱的事情如果被同学知道了会还丢人的,那样他会更加灰心,还有他偷钱无非是满足自己对外界物品的好奇心里,还有小孩子都喜欢听故事,你可以找一些对于"偷"不好的故事给他听,偷钱的孩子一般体罚是不管用的,既然他敢偷,那他就不会怕你的体罚,最后说一句,好好教育孩子吧,都是爸妈的心头肉啊.~!
第3个回答  2007-02-25
我认为首先应该让孩子从心里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然后用一些事例来教育他,平时家长也要多向好的方向来引导,俗话说:“孩子就是墙上的一根草,你向那里指他向那里去。”所以作为家长要在生活中多教育。
第4个回答  2007-02-25
家长要了解为什么,是孩子零用钱不够,是受人指使或胁迫,是物欲诱惑,还是有恶癖?其中最本质的问题是,这种情形是偶然发生的还是已形成习惯?而在事情发生后,他又是如何对待自己的错误?如果家长只会大吼:“你偷东西了—别的我什么也不想知道!”那这就是最蠢的家长了。
有一个相当流行的观点,“偷窃”是特殊的过错,要求家长严厉体罚。而教育学家却有大量数据表明:事实正好相反,孩子由于害怕和屈辱,变得不敢吐露真言,更加趋向于不诚实。
教育学方面有这样的建议:“应当从儿童的需求做起,如果孩子的要求对于他这个年龄来说是合理自然的,那么家里就应当尽可能给予满足。应让孩子觉得成人在关心他们,尊重他们的愿望,这样,他就不会通过拿别人的东西这种途径来满足自己的愿望了。
孩子被吸纳参与家庭经济活动
孩子被吸纳参与家庭的经济活动乃至预算,这是家教中对孩子进行金钱教育的最好方式,可以让孩子从中了解金钱的意义、金钱在生活中的地位和使用方法。孩子会因此感到自己是家庭的主人,并学习合理地使用金钱。
=========================================
原因:孩子偷钱为了什么
上网玩游戏,买零食吃,买喜欢的文具、玩具,买想看的书,给同学送生日礼物,跟同学出去玩等等,当这些需要不能以正当方式从家长那里要到钱时,只好“私拿”。家长应控制过激反应情绪,冷静分析一下孩子为什么要偷钱,分析出真正原因才有利于解决因其他坏习惯和不良行为而产生的偷钱后果。
一般的孩子偷钱只是偶尔行为,带有父母不会发现的侥幸心理。记者在采访调查中发现,很多孩子都曾有过偷拿家长钱的行为,有的家长还向记者承认他们小时候也有过偷拿父母钱的经历,与“学坏”、“犯罪”无必然联系。三毛在她的《倾城》专辑里收录的《胆小鬼》一文,就是记叙她小时候偷钱的一段往事。“说着说着,发觉姐姐弟弟们在笑,原来都偷过钱,也都感觉不好过,这一段往事,就过去了。”
有的孩子花钱大手大脚和偷钱成恶性循环,形成坏习惯后,就需要家长耐心地说教,采取适当的方法纠正孩子的行为偏差。
有的孩子明明自己有零花钱,但是还是喜欢去偷,不偷就觉得不舒服,成了一种“癖”,中南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罗学荣教授称,偷窃成瘾的孩子患的是品行障碍。这时家长一定不要讳疾忌医,应带孩子到正规的心理诊室进行治疗。
建议:尊重孩子,正确引导
记者采访长沙市未成年人心理发展咨询指导中心和中南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儿童心理问题研究有关专家时,他们建议对孩子拿家里钱的行为,轻易不要用“偷”这个字,在心理上对孩子压力小些,有利于教育。
首先,家长发现问题后,不要怒不可遏,连打带骂,而应尽量控制自己。把孩子叫来,坐下来认真交谈。让孩子谈是怎么样想的,花钱买了什么东西,怎么处理的。根据实情,给孩子重点分析两方面问题:一是是非问题。联系实际,给孩子讲清如何对待钱会反映一个人的品质,小的毛病发展下去,会铸成大错。二是想花钱应该怎么办。告诉孩子,想买什么跟家长说,家长给钱或不给钱是经过思考的,要钱就给对孩子成长没有好处。如果家长平时忽视了孩子的某些合理需要,应该向孩子做自我检讨,让孩子服气。
其次,家长做好理财榜样。有的孩子偷拿家里的钱是发现家长对自己的钱没有清楚概念,以为自己拿了家长也不知道,让孩子钻了空子。专家认为,家长有必要当着孩子的面对家庭收入支出,做比较详细的记录。一方面,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理财习惯,另一方面,让孩子知道自家的经济情况,培养合理用钱意识。还有,应该给孩子适度的零花钱。给零花钱多少要从实际出发,看家庭经济条件和孩子实际需要,而且要指导孩子怎样花钱。
最后专家建议,改变孩子拿家里钱的行为,出发点首先是尊重孩子的人格,切不可一下子把孩子看扁了,而且切忌不要当着外人的面来处理这件事,更不要把孩子曾经偷钱的事情挂在嘴边,时不时“揭孩子的短”,随意惩治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