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诸葛亮传文言文答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4

1. 三国志 诸葛亮传 文言文答案

17.判断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是 否正确。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4分) (1)抚百姓,示仪轨 抚:安抚, 抚慰 ( ) (2)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 益:利 益 ( ) (3)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 亲:亲 人 ( ) (4)终于邦城之内,咸畏而爱之 爱:爱戴,拥戴 ( )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 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2分 ) A.诸葛亮之为相国也 B.服罪输情者 虽重必释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虽我之死 ,有子存焉 C.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D.刑政虽 峻而无怨者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鸣之而不能通其 意 19.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 代汉语。(4分) 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

20.作者称赞诸葛亮是“识治之良才” ,请结合课文《出师表》加以说明 。(2分) 17.(1)√ (2)* (3)√ (4)√ 18.C 19.善的(或:好的)没有(因为) 微小而不奖赏;恶的(或:坏的) 没有(因为)轻微而不贬黜。

20.答案示例:《出师表》中诸葛亮 请求后主做到广开言路、严明赏罚 、任人唯贤(亲贤远佞),充分展 示了诸葛亮治国的雄才大略。 《三国志·诸葛亮传》阅读答案。

2. 诸葛亮传(完整古文版)如题 谢谢了

诸葛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许之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建光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南中诸郡并皆叛乱,亮以新遭大丧,故未加兵,且遣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与为盟。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俊大举。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相持百余日。是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及军退,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曰:“天下奇才也!”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无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乃卒,如其所言。 评曰:诸葛亮之为相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箫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满意请采纳

3. 诸葛亮传(完整古文版)如题 谢谢了

诸葛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许之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建光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南中诸郡并皆叛乱,亮以新遭大丧,故未加兵,且遣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与为盟。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

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俊大举。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

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

相持百余日。是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

及军退,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曰:“天下奇才也!”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

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无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乃卒,如其所言。 评曰:诸葛亮之为相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

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

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箫之亚匹矣。

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满意请采纳。

4.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阅读题答案

参考答案:

1.(1)没有成效 (2)希望竭尽自己低下的才能 (3)所有战事都取得了胜利 (4)已经抓住(抓到,擒获等) (5)早先(以前,原先,原来)不知道虚实(真实情况)(共4分。对1个得1分,得满4分为止。关键字词是判分的主要依据。有小毛病,如写了1个错别字等,可以不扣分)

2.(1)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忠于陛下职责范围中应该做的事情。(或:这是我报答先帝、忠于陛下的职责。)

(2)诸葛亮笑笑,心里知道孟获还不服,就放了他,让他改变战法再战。

(共4分,每句2分。不要求完全直译,无大错即可得满分)

3.(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1分)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1分)(共2分)

4.为出师伐魏、收复中原、振兴汉朝扫除后顾之忧(奠定坚实的后方)。(2分。意对即可。如摘录原文“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得1分。)

参考译文:

蜀建兴三年,诸葛亮率领军队到达南中,所经历的战事都获得了胜利。听说有个叫孟获的,被当地少数民族及汉人敬服,于是,诸葛亮下令把他活捉送上。已经抓住了,诸葛亮让他观看营阵,说:“这支军队怎么样?”孟获回答说:“早先不知道虚实,所以失败。今天承蒙让我观看营阵,若仅仅这样,一定能取胜!”诸葛亮笑笑,心里知道孟获还不服,就放了他,让他发改变战法再战。七次放了七次擒获,诸葛亮还要放孟获。孟获说:“您天助的威力,南人(我)不再谋反了。”于是,诸葛亮继续进军,南中得到平定。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6分)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率领全

小题1:担心 因此 对峙 全,都小题2:A小题3: 等到诸葛亮死的时候,果真像他说的一样。

小题4:诸葛亮,机智聪明。士兵战时打仗,闲时屯田,连司马懿也称赞其“奇才”。

提倡薄葬,为官清廉,主动如实申报财产。这对于今天的官员尤其具有教育意义。

小题1:点评:本题有难度,个别句子不太好理解。古文字词一词多义是很多的,变化比较复杂,要掌握一词多义,必须在学习里仔细了解字词在不同语言中的用法,归纳特点,加强记忆。

小题3:试题分析:第一句,“及”,到;“卒”,死;“如”,按照。第二句,“苟全”,苟且保全,“闻达”,扬名显达,“乱世”,战乱之世,“诸侯”,天下各方(诸侯国家)。

第三句,“所以”,用……来,“动心”,惊动内心;“忍性”,忍,通“韧”,使性格坚强;“曾”,通“增”;“益,增加;“不能”,不具备的才能。点评:本题不难,句子意思较为明白,比较容易翻译。

翻译文言句子,先把字词解释好,然后连贯成句,最后再调整,便句子通顺。小题4:试题分析:要根据本段文字来评价人物,本段是主要是写诸葛亮“善治”“清廉”,士兵战时打仗,闲时屯田,为“治”,提倡薄葬,为“廉”,可联系执政为民、反腐、勤俭节约等当前主流问题谈感想。

点评:本题有难度,学生首先要从文章中读出诸葛亮的精神品质,然后才能联系现实问题,而联系现实又要求与诸葛亮的精神品质有关联,以古论今。学习古文,不仅是语言学习,更是文化方面的学习,道德思想方面的培养,所以在学习中要注意思考,受之启迪。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