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传文言文阅读理解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9-29

1. 三国志 诸葛亮传 文言文答案

17.判断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是 否正确。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4分) (1)抚百姓,示仪轨 抚:安抚, 抚慰 ( ) (2)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 益:利 益 ( ) (3)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 亲:亲 人 ( ) (4)终于邦城之内,咸畏而爱之 爱:爱戴,拥戴 ( )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 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2分 ) A.诸葛亮之为相国也 B.服罪输情者 虽重必释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虽我之死 ,有子存焉 C.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D.刑政虽 峻而无怨者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鸣之而不能通其 意 19.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 代汉语。(4分) 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

20.作者称赞诸葛亮是“识治之良才” ,请结合课文《出师表》加以说明 。(2分) 17.(1)√ (2)* (3)√ (4)√ 18.C 19.善的(或:好的)没有(因为) 微小而不奖赏;恶的(或:坏的) 没有(因为)轻微而不贬黜。

20.答案示例:《出师表》中诸葛亮 请求后主做到广开言路、严明赏罚 、任人唯贤(亲贤远佞),充分展 示了诸葛亮治国的雄才大略。 《三国志·诸葛亮传》阅读答案。

2.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阅读题答案

参考答案:

1.(1)没有成效 (2)希望竭尽自己低下的才能 (3)所有战事都取得了胜利 (4)已经抓住(抓到,擒获等) (5)早先(以前,原先,原来)不知道虚实(真实情况)(共4分。对1个得1分,得满4分为止。关键字词是判分的主要依据。有小毛病,如写了1个错别字等,可以不扣分)

2.(1)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忠于陛下职责范围中应该做的事情。(或:这是我报答先帝、忠于陛下的职责。)

(2)诸葛亮笑笑,心里知道孟获还不服,就放了他,让他改变战法再战。

(共4分,每句2分。不要求完全直译,无大错即可得满分)

3.(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1分)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1分)(共2分)

4.为出师伐魏、收复中原、振兴汉朝扫除后顾之忧(奠定坚实的后方)。(2分。意对即可。如摘录原文“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得1分。)

参考译文:

蜀建兴三年,诸葛亮率领军队到达南中,所经历的战事都获得了胜利。听说有个叫孟获的,被当地少数民族及汉人敬服,于是,诸葛亮下令把他活捉送上。已经抓住了,诸葛亮让他观看营阵,说:“这支军队怎么样?”孟获回答说:“早先不知道虚实,所以失败。今天承蒙让我观看营阵,若仅仅这样,一定能取胜!”诸葛亮笑笑,心里知道孟获还不服,就放了他,让他发改变战法再战。七次放了七次擒获,诸葛亮还要放孟获。孟获说:“您天助的威力,南人(我)不再谋反了。”于是,诸葛亮继续进军,南中得到平定。

3. 三国志.诸葛亮传全文的译文

三国志 诸葛亮传 戴文和译

诸葛亮,字叫做孔明,他是琅邪郡阳都县人;汉元帝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代.父亲是诸葛珪,字叫做君贡,在汉朝末年担任过太山郡的郡丞.诸葛亮小时候父亲就过世了;叔父诸葛玄被袁术推荐(签署)去担任豫章太守,诸葛玄就带著诸葛亮及亮的弟弟诸葛均前去上任.正好遇到汉朝改选朱皓代替诸葛玄,诸葛玄平常和荆州太守刘表有交情,就前去投靠他.诸葛玄过世以后,诸葛亮亲自在田地里耕种,平常喜欢唱著《梁父吟》的曲调.亮身高八尺,每每把自己比喻成管仲,乐毅,当时没人相信.只有博陵的崔州平,颖州的徐庶(字元直)和诸葛亮交情不错,认为他真的具有管仲,乐毅般的才华.

当时刘备驻军在新野,徐庶前去晋见刘备,刘备很看重徐庶.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这个人,就像一条潜卧的龙啊,将军您是否愿意看看他呢 」刘备说:「你请他一块儿来吧!」徐庶说:「这个人你只可以去亲近他,不能够强迫他来看你的,将军您应该委曲委曲,大驾前去看他的.」因此刘备就前去看诸葛亮,前后往返三次,终於才见到面.(见面时),刘备把人支开,和诸葛亮商量说:「现今汉朝倾倒,奸臣偷得权利,天子蒙尘受难.我德行浅薄,不自量力,想要在普天之下伸张大义,可是智慧浅,德术差,於是使得小人猖狂不已,直到今天.然而我的志向仍没打消,您说我能出什麽策略呢 」诸葛亮回答说:「自从董卓作乱以来,各地方的英雄豪杰同时兴起,占据好几个州郡的人,多得数不清.曹操比起袁绍,名气小多了,人也少多了,然而曹操竟然能够战胜袁绍,地位转弱为强,这不仅仅是时运而已,而且也是人为的谋划造成的.

现在曹操已经拥有百万大军,挟制天子,进而用天子的名义命令诸侯;这种情势,实在不能和他争强斗胜了.孙权拥有江东,已经经过三代的经营,地方险要而百姓顺从,当地的贤才能人都被他任用了,这种情势是可以和他结为盟邦而不可以打他的念头.荆州北边据有汉水,沔水,享有南海的全部资源,往东可以连结吴,会二郡,往西可以通达巴,蜀二郡;这是个可以用兵的地方,但是负责人(刘表)却不能好好据守住它.这大概是老天用来帮助将军您的,将军您是否有意思把它夺取下来呢?

益州地势险阻,拥有千里肥沃的田野,是个富庶的好地方,汉高祖(刘邦)就是凭藉这里而完成帝王的事业.(当地刺史)刘璋个性懦弱,不明事理,(黄巾贼)张鲁横行北方.这地区百姓众多,国家富有,刘璋却不知道好好地抚恤安慰百姓.当地有智慧才能的人(如张松,法正等人),很想能遇到贤明的君王.将军您既是汉朝王室的后代,守信重义名扬天下,又能够广泛地接纳各地方的英雄好汉,思得贤人好像口渴者急得想喝水一般.如果您能够同时拥有荆州,益州,保住这块险隘之地,往西通和各个戎族,往南安抚夷,越等族,对外和孙权交结和好,对内修好政治;天下局势一旦有了变化,就命令一位大将军,率领荆州的军队开向南阳洛阳(中原),将军您自己带领军队从秦川出发,天下百姓谁不是拿著碗饭,提著壶浆,热烈地欢迎将军您的王者之师呢。果真如此,那麽您的霸业就可以完成,而汉朝也可以复兴了.」

刘备听了后,说:「你讲的好!」於是刘备和诸葛亮的感情愈来愈好,一天天地更加亲密.关羽,张飞等人不高兴.刘备安慰他们说:「我有了孔明,就像鱼儿有了水一般.希望各位不要再有怨言了.」关羽,张飞才停止他们不满的言行.

刘表的大儿子刘琦也深深地看重诸葛亮.刘表听信后妻的谗言,疼爱小儿子刘琮,不喜欢刘琦.刘琦每次想要和诸葛亮商量如何自保的办法,诸葛亮每每搪塞敷衍他,并没有替他出计策.(有一次)刘琦就请诸葛亮到后花园去游赏,一同登上高楼.在喝酒吃饭的时候.刘琦就叫人拿开梯子,接著对诸葛亮说:「今天(我们两人在这里),往上到不了天,往下到不了地;话从你的嘴巴说出来,进入我的耳朵里来.您可以说了吧 」诸葛亮回答他说:「您难道没看到太子申生留在城内而危险,公子重耳逃出城外反而安全吗 」刘琦内心觉悟了,暗中计划著逃出城外.刚好江夏太守黄祖过世了,刘琦请求外调得以出城,於是成为江夏太守.

4. 诸葛亮受遗诏阅读答案

诸葛亮受遗诏

章武三年春⑴,先主于永安⑵病笃⑶。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⑷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⑸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⑹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

注释:⑴章武:刘备的年号。三年:公元223年。⑵永安:即白帝城,在今四川奉节县东北。⑶病笃:病重。⑷嗣子:此指刘禅。嗣:继承。 ⑸股:大腿。肱:自肩至肘的部分,股肱:用以比喻辅佐之臣。 ⑹敕:告诫,嘱咐。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属: 谓:

效: 事:

2、通读文言文,把握句中的停顿,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

如 其 不 才 君 可 自 取

3、用自己的话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4、本段文字记叙了刘备临死之前对诸葛亮的嘱托,找出遗诏包含的内容,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5、从文段中我们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高度信任,而诸葛亮对刘备父子的感情可用我们学过的《出师表》中的一句话概括:

6、对于三国时期的传奇人物诸葛亮,后人历来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去评价他,其实在现代史上也有许多这样的人物,试举出一例,并用一、两句话加以评论。

参考答案:

1.属:通“嘱”,嘱托; 谓:对……说; 效:献出 事:侍奉 2.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3.我一定尽一个辅臣应尽的力量,忠贞不二,一直到死(符合题意即可) 4.①肯定(赞扬)诸葛亮的才干;②辅佐儿子治理国家;③若儿子担当不了大任,取而代之。5.报先帝,忠陛下。

5. 《出师表&三国志·诸葛亮传》古文题==.甲

1。

由是感激(由是)于是,因此若嗣子可辅(辅)辅佐,辅弼2。翻译(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在乱世中苟活着,不求能在诸侯中扬名。

(2)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你(诸葛亮)的才能比曹丕高很多,一定能够安定国家,完成统一大业。

3。【乙】段具体说明了【甲】段中的哪一句话?用原文回答。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4。

你最欣赏诸葛亮哪一点?结合你所了解的诸葛亮的事迹说说理由(这题回答得简单一点就好了 TAT 。千万不要长篇大论的。)

我最欣赏诸葛亮的才能和忠心。他三气周瑜七擒孟获等都表现出了他极高的军事才能,而他在乱世里,临危受命,却并无异心,一心辅佐幼帝,突出了他事主至忠的精神。

6. 三国志之诸葛亮传全文翻译

在这段期间内,诸葛亮充分表现出他的志向来,那就是激进的话想要囊括全天下,保守的话也想要跨越既有的疆界,震荡国内。

又他自以为一旦他死了,那么就再也无人能涉足中原,与占尽优势的国家(按:指魏吴)相抗衡了,所以他不停地用兵,一再地显耀他的武略。然而,诸葛亮的才干,在理兵方面比较擅长,出奇谋却是他的弱点;又治理人民的器识远胜于做为一名将军的谋略。

而且,跟他敌对的,人家有的得到杰出的人才相助,再加上众寡悬殊,攻和守的局势也不是一成不变,所以虽然每年劳师动众,却不能成功。从前萧何推荐韩信,管仲举用王子城父,都是自度自己的长处,不能兼具各方面的缘故。

诸葛亮的器识表现在政理上头,大概能跟管仲、萧何相媲美了,可是当时的名将却没有能及得上城父、韩信的,所以,终于使他的功业迟迟不能建立,公理大义也难于伸张了。这或许是上天的旨意,要把天下归给谁都有定数的,实在不能专拿才智去争取罢。

7. 帮我找找关于诸葛亮的古文题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遂用猖獗,至于今日。译文 (2)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译文 《隆中对》一文中,刘备分析天下形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隆中对》一文中,刘备的政治抱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为刘备谋划的政治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隆中对》一文中,诸葛亮给刘备全面地分析了当时全国的形势,为刘备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战略方针。 从《隆中对》中找出成语“三顾茅庐”的原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有,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妇孺皆知,请分别写出其中的两个故事、两条歇后语、两个成语。 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 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 歇后语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遂用猖獗,至于今日。 译文 :终于因此失败,造成今天这个局面。

(2)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译文 :不仅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

《隆中对》一文中,刘备分析天下形势的句子是:汉室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的句子是: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隆中对》一文中,刘备的政治抱负是:欲信大义于天。 诸葛亮为刘备谋划的政治目标是:成霸业,兴汉室。

《隆中对》一文中,诸葛亮给刘备全面地分析了当时全国的形势,为刘备提出了: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的战略方针。 从《隆中对》中找出成语“三顾茅庐”的原句:凡三往,乃见。

还有,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妇孺皆知,请分别写出其中的两个故事、两条歇后语、两个成语。 故事:草船借箭、桃园三结义、鲁肃盗书 成语:三顾茅庐、鞠躬尽瘁 歇后语:孔明借箭,有借无还;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译文:不仅仅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 刘备分析天下形势的句子是: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的句子是: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隆中对》一文中,刘备的政治抱负是:信大义于天下。

诸葛亮为刘备谋划的政治目标是: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的战略方针: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从《隆中对》中找出成语“三顾茅庐”的原句: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故事:1)赤壁之战 2)桃园结义 成语:1)如鱼得水 2)一举两得 歇后语:1)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 2)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3)孔明借箭,有借无还; 4)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阅读《出师表》选段,完成第11—14题。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1、(3分)“愿陛下亲之信之”一句中“之”指代 ? “亲之信之”的原因: “亲之信之”的结果将是: 12、最后一句中的“报先帝”是照应上文写的什么事件而说的?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3分) 答: 答案:11侍中、尚书、长史、参军 原因: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结果: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2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