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陈琳 《饮马长城窟行》

如题所述

饮马长城窟行
陈琳(魏晋)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展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尽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我们先分析一下这首诗,“青青河畔草”一句,开篇起兴,借用古诗《青青河畔草》的现成句子。一个女人看着河边草色青青,随着小河流去的方向,绵延延伸,一直到很远的地方,于是不由自主地想到她在外的丈夫。“绵绵”,既说道路之遥远,更说情思之悠长,情意绵绵。她这样想了,但又觉得,这样也不能见到自己的丈夫,不知道他现在什么地方。心里不免有些惆怅,叹一口气道:“远道不可思。”眼前只有夜里的梦:看着他就在自己身边,可是忽然知道他是在他乡。在梦中寻找自己丈夫的踪迹,辗转到过好多地方,但怎么都找不到,无论如何也见不着面。显然,这梦是思妇对丈夫日夜思念的结果。梦里说好不容易见到了,丈夫却又飘忽不定,这是思妇渴望见到丈夫,既患得之,又患失之心理的幻化。
妇人醒后,现实更加残酷,更教人难受。中间四句极为深刻地揭示了思妇的内心世界。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诗中说,“枯桑”、“海水”也不是完全麻木无知的。枯桑虽然说已经枯萎,但也能感到风的存在;海水尽管不结冰,但也感觉得到天的寒冷。人们都各自回家,男欢女爱,可是自己呢?谁愿意与自己说话?孤单凄冷,没有跟自己说句话的人。有人说这很像李清照“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的那种心情——我是一个人,我怎能耽得这样的孤寂啊?!这四句,充满了凄凉,哀怨,感人至深。“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一句应该算是流传千古的名句。

上面四句是相思之苦,下面最后八句则回到了现实中来。客人从远方来了,给我书信,叫儿子拆开信,看里边的内容。虽然古人经常用鲤鱼来代表书信,但是我还觉得这里当鲤鱼比较好:丈夫让人捎回几条鲤鱼,是想念家人,妇人让儿子做鱼吃,发现了鱼腹中的信件。思妇看到信友怎样呢?“长跪读素书”,妇人见到信是那么的开心,跪下就读了起来,急着看信中说了什么,希望知道丈夫的下落。但信中有什么?“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全都是生活中的小事,细节,但是却蕴含着丈夫的片片思念和关切之情,多吃饭,多想念。最后两句感人至深,约是生活中的细节越能看出两人之间的感情,就像父母对孩子的呵护。有人说最后八句是从别的诗中凑来,以好唱出来,与前面没多少关系。我觉得这样的虚与实的结合,则更好的表现出了夫妇二人的深厚感情。

没有什么海誓山盟,也没有那天长地久,但这些却胜过一切!虽没有《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直率,但感情却胜过这些!

《乐府诗集》 郭茂倩说:“长城,秦所筑已备胡者,其下有泉窟可以饮马。古辞云‘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言征戊之客至于长城而饮其马,妇人思念其勤劳,故作是曲。” (《乐府诗集》)郑孟彤在《汉代乐府诗里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一文中也认为当时大多数年轻人在统治阶级压迫下,或被迫去当兵或被迫去劳役,离开家乡。然而,《古今乐录》说:“王僧虔《技录》云:‘《饮马行》,今不歌。’”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乃是一篇思妇之辞,与长城饮马无涉,用作《饮马长城窟行》的乐辞。吴兢谓是“伤良人游荡不归”(《乐府古题要解》)。我也认为本诗是写妇人的思念丈夫之情,并非写战争的残酷。

《饮马长城窟行》属乐府相和歌瑟调曲,又称《饮马行》。相和歌辞为汉代新兴俗乐,曲调源于民间,演唱时“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宋书·乐志》),故名。其乐器主要有笙、笛、节、琴、瑟、筝等,声调清婉哀怨,十分动人。〔1〕(P43)

此诗用“顶针格”,尤其在文意突然转折处用顶针格,可以减缓意义衔接上的突兀感。而每一衔接,意思则转进一层,深入一层,使全诗波澜叠起。既有文人诗的细腻缠绵,又有民歌的清新自然,不假雕琢。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以为此诗“流宕曲折,转调极灵,抒写复快,兼乐府、古诗之长,最宜诵读。子桓(曹丕)兄弟拟古,全用此法”。《梦雨诗话》说:“‘枯搡’ 、‘海水’诸句,以物感人,成晋以后思妇诗一格;张华《情诗》,全用此法。”

下面再了解一下乐府诗:乐府,原来是由汉武帝设立的汉代音乐机构的名称。它主要掌管、制作、保存朝廷用于朝会、郊祀、宴飨时用的音乐,还要兼采民间歌谣和乐曲,加以修改、润色,“略论律吕,被之管弦”,制定乐谱,配上乐曲,使之合乐歌唱。魏晋以后,人们便将由汉代乐府机构收集、演唱的诗歌统称为“汉乐府”,这样,乐府便由一个音乐机构的名称,变为一种可以入乐的诗体的名称。

从内容看,汉乐府收集广泛。从小河边青年男女的谈情说爱,到农村上门催租官吏的吆喝;从孤儿、病妇、走投无路铤而走险的汉子,到从军归家的老人,以及被抛弃的妇人,这些组成了汉代丰富多彩的世俗长卷。本诗就是描写思妇对丈夫的无限想念之情,感人至深。

从风格和创作特点看,乐府诗采自民间,这些“街陌谣讴”上乘《诗经》“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传统,形成了“感与哀乐,缘于事发”(《汉书·艺文志》)的特点。这一特点,使汉乐府的题材、思想、艺术、形式都有一股活跃旺盛的生命力,形成了由《诗经》开创的现实主义传统的新源头。本是从生活中的小事入手,用小事来表达深刻的感情。〔2〕

明徐祯卿《谈艺录》说:“乐府往往叙事,故与事殊。”在描写方法上,汉乐府一个显著的特色是用叙事体,像戏剧小品般选择一个生活场景,通过对人物动作、心理、对话和事件的描写,表现一则带有普遍性或典型性意义、典型感情的事件,现实性强而生动感人。本诗先写景,然后叙事,两者结合,情景交融。来自民间的乐曲更是感人。

《汉书·艺文志》在叙述西汉乐府歌诗时写到:“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代、找之讴,秦楚之风。感与哀乐,缘于事发。”两汉乐府诗都是创作主体有感而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激发乐府诗作者创作热情和灵感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件,乐府诗所表现得也多是人们普遍关心的敏感问题,道出了那个时代的苦与乐、爱与恨,以及对于生与死的人生态度。〔3〕(P98)

《饮马长城窟行》作为一首好诗,留给我们的东西很多,这里仅作浅显的分析。希望大家能从中学到些东西。

参考文献:

〔1〕(P43)王运熙 王国安《汉魏六朝乐府诗评注》齐鲁书社2003年版

〔2〕〔3〕曹旭《古诗十九首与乐府诗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张永鑫《汉乐府研究》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参考资料:http://haoazs.bokee.com/4152506.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6-21
饮马长城窟行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展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
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