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郑成功是哪一年收复台湾的,还有郑成功的故事。

如题所述

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人手里收复台湾。

1661年农历三月,郑成功留下儿子郑经防守厦门、金门,亲自率领大军二万五千人(一说四万多人),战船百艘(一说三百多艘),从金门岛的料罗湾出发,向台湾进军。24日,大军进入澎湖海面,狂风暴雨,突然袭来。为了早日完成光复大业,在极端恶劣的气候条件下,成功传令大军连夜破浪前进。郑成功的大军在一个海水涨潮的夜晚,于鹿耳门的禾寮港登陆,进攻赤嵌楼。敌军守将描难丁战败投降。于是成功留部将杨朝栋守赤嵌楼,亲自率军乘胜进攻赤嵌城(荷兰殖民者在台南建筑的“王城”)。郑成功写了一封信给荷兰殖民头目台湾总督揆一,要他投降。信中有这样几句话:“然台湾者,早为中国人所经营,中国之土地也。……今予既来索,则地当归我。”明确地指出中国人民收复失地是不可磨灭的真理。然而侵略成性的揆一,仍然企图据险顽抗,成功命令大军把赤嵌城严密包围起来,发炮向城里进攻。赤嵌城附近的高山族人民都来欢迎和援助郑成功,城里的汉人也给郑成功传递消息,殖民者的命运完全控制在郑成功的手中了。荷兰殖民者在死亡之前,依然企图进行绝望的挣扎,他们从巴达维亚派来一支援军,但是迅速地被郑成功的军队击退了。赤嵌城被围困了七个多月,敌军官兵死伤一千六百多人,最后敌军水源被我切断,揆一黔驴技穷,只好扯起白旗,宣告投降。这一年的农历十二月,敌人在投降条约上签了字。揆一率领残敌五百人狼狈退出我国领土台湾。沦陷了三十几年的台湾,从此重又回到祖国的怀抱。

剑井

相传郑成功带兵北上,驻兵在台中县大甲镇铁砧山上时,当时兵队内每个都喊没水喝,口渴难受,郑成功就向上苍祈水,之后,拔出随身的宝剑往地上一砍,水源源不断的冒出,成了一口井,今天这口井依然存在,上头还有于右任先生所提的「剑井」两个字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6-17
具体是在公元1661年
郑成功是南明抗清名将,华夏志士,父亲为海盗出身的南明将领郑芝龙,母亲为日本人田川氏。郑成功原籍福建泉州石井(现拆分为晋江安海镇,南安石井镇),出生于日本九州平户藩,祖籍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当地有他的衣冠冢),后迁莆田(郑克塽“先世自光州固始县入闽,由莆居漳”[2])。1646年劝阻其父降清不成,起兵抗清,是南明最主要的抗清势力,以金门、厦门等地为根据地,连年出击粤、江、浙等地。1659年与张煌言合兵,进入长江围攻南京,兵败后退守厦门。1661年,率军渡过台湾海峡,在台湾南部登陆,攻克荷兰殖民者的巢穴赤嵌城(今安平)。次年,荷兰总督投降,台湾重归祖国。他在台湾建立行政机构,建立台湾第一个汉人政权,史称明郑时期。他推行屯田,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第2个回答  2012-06-17
郑成功,明代永历皇帝封他为延平郡王。17世纪初,荷兰殖民主义者侵占
了我国宝岛台湾。1646年明政权灭亡后,郑成功决定收复台湾。1661年,经过充分
准备,留下儿子郑经守金门、厦门,郑成功亲率战舰350 艘, 将士2万多人,渡
台湾海峡,出奇兵取道鹿耳门,在禾寮港胜利登陆,在台湾人民的积极支援下,经
过9个多月的战斗,荷军死伤惨重,其总都曾写信给郑成功,表示如郑放弃台湾,
愿送10万两白银,遭郑拒绝。次年2月1日荷兰侵略者投降,被荷兰侵略者占踞38
年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第3个回答  2012-06-17
1662 1661从金门横渡台湾,1662年收复台湾
第4个回答  2012-06-17
多少沙发2沙发分地方撒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