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自主入睡难?家长要反思是否“哄睡过度”
自主入睡难主要表现为睡前和睡眠时两种入睡困难:第一种是宝宝在第一次进入睡眠时难以安抚自己入睡,需要寻求家长的安抚才能进入睡眠状态;第二种是晚上醒来后无法再次自主入睡(也就是无法自己接觉),只能通过哭闹来寻求家长的帮忙。宝宝出现这两种自主入睡难,家长要反思是否“哄睡过度”。
先了解一下“活跃睡眠期”和“安静睡眠期”这两个名词的意思
活跃睡眠期:当婴儿处于活跃睡眠期时,睡眠比较浅,可看到宝宝眼球或是嘴巴有微微动的迹象,处于活跃睡眠期的宝宝很容易醒来。
安静睡眠期:当婴儿处于安静睡眠期时,宝宝四肢呈比较放松的睡眠状态,这种属于深度睡眠,不易发生惊醒。
宝宝自主入睡难,可能是家长没有正确分辨宝宝的“活跃睡眠期”
宝宝的睡眠分为“活跃睡眠期”和“安静睡眠期”,婴儿的“活跃睡眠期”要比大人多30%。当宝宝在半夜哼哼唧唧身体扭动时(处于活跃睡眠期的宝宝经常会这样),家长如果看到宝宝一有动静就抱起来或是一顿猛拍,这种“过度哄睡”的行为很容易干扰到宝宝原本可以继续的睡眠。
宝宝安静睡眠增多,家长却仍旧未改变“哄睡方式”
随着宝宝长大,宝宝的睡眠模式会开始进化,他们的安静睡眠会逐渐增多。宝宝的睡眠模式的改变,如果家长不能及时地分辨并改变哄睡方式,则宝宝容易在“睡渣”之路上一去不复返。有这样一份因果关系:
1个月的宝宝:宝宝哭→家长采用奶睡、抱睡哄睡→宝宝再次入睡;
10个月的宝宝:宝宝哭→家长仍然采用奶睡、抱睡哄睡→宝宝再次入睡;
结果就是:宝宝已经10个月了,在他们的脑海里已经形成了这种关系式:“我之所以再次入睡,必须得含着妈妈的奶或是抱着才能睡啊!”
家长这种没有逐渐改变的哄睡方式,就是导致宝宝一岁乃至两岁仍然都无法做到自主入睡的原因。
在睡眠倒退期,家长“哄睡火候”把握不当
宝宝的睡眠会经历多个模式:宝宝在3个月之前,他们的睡眠模式只有两种“安静睡眠”和“活跃期睡眠”;4个月之后,宝宝的睡眠模式会逐渐与大人同步,进入更加复杂的4种睡眠模式的循环,这时随之出现的还有睡眠倒退期的到来(睡眠倒退期是指原本睡得好的宝宝突然化身睡渣宝宝)。
如果家长因为宝宝在睡眠倒退期突然的睡眠变差产生焦虑而“过度哄睡”,则很容易让宝宝形成新的睡眠依赖,睡眠问题打回原形,甚至越来越难变好。面对睡眠倒退期,家长要清楚的是宝宝每次经历睡眠倒退期都是为了“睡得更好”做准备,这个时候家长一定要把握好哄睡的火候。
除了“哄睡过度”,还有什么原因导致宝宝自主入睡难?
家长对宝宝睡眠周期的不了解,在育儿过程中常常因为焦虑而“哄睡过度”。除了家长这种人为的育儿方式有误所导致的宝宝自主入睡难,还有一些生理性和病理性的原因同样也会导致睡眠问题的产生。家长需要根据宝宝的实际情况,正确合理地判断。
生理性原因
宝宝出现生理性入睡困难以及各种睡眠问题一般是在这几个情况下:宝宝正处于出牙期、正在断奶期、预防接种后等。这种生理性原因给宝宝会带来身体上的不适感,所以出现短暂的睡眠问题,不过这种生理性原因导致的睡眠问题家长无需过多担心,不适症状消失后睡眠就会逐渐变好。
喂养问题如果家长没有正确地喂养宝宝,也是导致宝宝出现自主入睡难的重要原因:睡前吃得太饱、添加的辅食不恰当、难消化、夜间喂奶频繁等。这些会让宝宝觉得肚子不舒服,从而出现入睡困难以及各种睡眠问题。
睡前过于兴奋
宝宝在疲劳过度、睡前玩得过于兴奋或是白天受到了惊吓、情绪焦虑等情绪。使得宝宝的精神不能在该睡觉的点平复下来从而出现入睡困难这种情况也叫闹觉,很难进入安静睡眠期。
睡眠环境问题当宝宝的
睡眠环境不够舒适时,也会导致宝宝出现入睡困难:环境温度过高、环境味道过于刺激、被子盖得太厚、穿过多衣服睡觉、声音太嘈杂等等,会导致宝宝自主入睡难、睡不踏实。
宝宝身体不适如果宝宝有身体不适的症状,在这种情况下宝宝是无法自主入睡的,不仅如此,晚上更是会出现频繁夜醒哭闹等情况。宝宝如果出现这种情况的睡眠问题,家长要根据宝宝的综合情况判断,及时带宝宝去医院检查。
怎样哄睡更有利于培养宝宝良好的睡眠习惯?这份哄睡标准要清楚
新生儿:无需哄睡,只需掌握适合宝宝的睡眠方式
新生儿期的宝宝大多数时间都在睡眠中度过的,具体的睡眠时间长短主要受到生理因素影响。由于大脑神经发育不成熟,除了吃奶(没吃饱或太饱)或身体不适会产生睡眠问题外,其它时间都处于睡眠中。这个时候,家长的哄睡对宝宝来说是没有作用的,因为宝宝还没有建立对“哄睡”的条件反射。
对于新生儿期的宝宝,
家长无需想什么办法哄睡,只需掌握适合宝宝的睡眠方式即可。比如新生儿期的宝宝容易发生惊跳反射,为了让宝宝不容易被自己“吓”醒,家长可以给宝宝裹襁褓或是用防惊跳睡袋,这样能避免宝宝易惊醒。
1~3月:任何健康安全哄睡方式均可,但需开始建立入睡仪式感
1~3月的宝宝也是没有自主入睡能力的(某些天使宝宝除外),在刚刚入睡时的睡眠以浅睡眠为主,容易出现哄睡完后“落地醒”、睡一会就醒的情况。针对这个阶段的宝宝,家长可以选择抱睡和奶睡或其它适合宝宝的入睡方式,保证宝宝睡眠。
虽说这个阶段的宝宝没有办法自主入睡,但家长可以在此阶段建立入睡仪式感。比如每天在晚上睡觉时把房内的灯光调暗、给宝宝洗个澡喝完奶再哄睡,这样能够逐渐建立宝宝在夜间睡眠的仪式感;白天睡觉不要关窗帘,让宝宝养成白天是“小睡”,晚上是“睡长觉”的意识。
4~6月:“哄睡”有度,有意识地放床睡,把握“昏昏入睡”信号效果佳
到了宝宝4个月以后,宝宝大脑开始分泌褪黑色素,这种激素的作用就是给宝宝制造睡意。很多宝宝在4个月之后会开启晚上睡长觉的模式,这是由于宝宝昼夜混乱的现象消失了,这时也是家长给宝宝建立睡眠习惯的最佳时机。
提前做好入睡前的仪式感,在宝宝发射出入睡信号时,家长及时进行哄睡,把握宝宝即将要熟睡还未熟睡的状态,放在床上进行拍哄入睡。重点【哄睡到宝宝“昏昏入睡”的状态再放到床上时,更有利建立宝宝的自主入睡能力】。
12个月之后,简化之前的“哄睡”方式
在宝宝的睡眠情况逐渐变好时,家长要开始简化宝宝的“哄睡”方式。比如奶睡的宝宝在6个月之后要把哄睡方式简化为“抱睡再放下的方式”;经常抱睡的宝宝逐渐把哄睡方式简化为“放在床上轻拍入睡”。这样能够越早锻炼宝宝自主入睡的能力。
睡眠是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想要能力发挥得更好,有效的培养非常关键。宝宝能够快速养成自主入睡以及睡长觉的习惯,与家长的育儿方式息息相关。随着宝宝睡眠模式的变化迅速改变哄睡方式,进行辅助睡眠,宝宝学会自主入睡才会更加容易。
及时把握宝宝入睡信号
家长要及时把握宝宝的入睡信号,太早哄睡容易造成宝宝入睡困难,太晚哄睡容易导致宝宝出现情绪烦躁以及闹觉。所以当宝宝出现入睡信号(打哈欠、注意力不集中、眼睛无神、揉眼睛、对事物不感兴趣)时,家长要及时哄睡,切记不要等到宝宝哭闹时再哄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