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蜀国的参军蒋琬谁认识?谁有他的资料。要全面,要真实!不要《三国演义》里的!要历史上真实的...

三国时期蜀国的参军蒋琬谁认识?谁有他的资料。要全面,要真实!不要《三国演义》里的!要历史上真实的!谢谢!

蒋琬(?—246)汉族,零陵湘乡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初随刘备入蜀,诸葛亮卒后封大将军,录尚书事,封安阳亭侯,旋受命开府,加大司马,辅佐刘禅,总揽蜀汉军朝,统兵御魏。采取闭关息民政策,国力大增。延熙九年病卒。死后葬于涪城西山,陵墓为著名的三国遗迹。
军师将军诸葛亮称赞他说:“蒋琬是国家的栋梁之材,而非平庸之辈。他推行政务皆以安定百姓为根本,也不会用表面功夫来敷衍,希望主公能再三考虑。”
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刘备称汉中王时,蒋琬升任尚书郎。
建兴元年(223),刘禅即位,丞相诸葛亮开府,征召蒋琬担任东曹掾一职,又举荐他为茂才,后又升为参军,参预决策。
建兴五年(227),诸葛亮率军驻扎汉中,作为丞相府参军的蒋琬与丞相府长史张裔留守丞相府,统理后方事务。

建兴八年(230),代替已经去世的张裔为长史,加抚军将军,成为蜀汉后方负责治理政事的实际最高负责人。诸葛亮率军北伐,蒋琬常筹集粮草兵员,以相供应。诸葛亮曾多次对人说:“公琰讬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并密奏刘禅说:“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
建兴十二年(234),诸葛亮卒于军中,蒋琬升任尚书令,加官代理都护,假节,领益州刺史,迁大将军,录尚书事,封安阳亭侯,接替诸葛亮主持蜀汉朝政。当时,新丧主帅,朝野惶惧,蒋琬虽初总朝政,而镇定自若,“既无戚容,又无喜色,神守举止,有如平日”,因而民心迅速安定。

蒋琬为人宽厚,东曹掾杨戏性情孤傲,蒋琬与他交谈时,他经常不应答。有人想陷害杨戏,便说:“杨戏故意不回答,轻慢上司,太过分了!”但蒋琬并未理睬。又督农杨敏曾诋毁蒋琬:“作事愦愦,诚非及前人。”有人告诉蒋琬,主管官吏要求将他治罪,蒋琬却不打算追究。后杨敏犯事被关押在狱中,蒋琬也没有公报私仇,使其得免重罪。蒋琬为政遵诸葛亮遗风,明察善断,循法治国,不喜阿顺,不听谗毁。故群臣悦服,乐于效命。

延熙元年(238),后主下诏蒋琬曰:“寇难未弭,曹叡骄凶,辽东三郡苦其暴虐,遂相纠结,与之离隔。叡大兴众役,还相攻伐。曩秦之亡,胜、广首难,今有此变,斯乃天时。君其治严,总帅诸军屯住汉中,须吴举动,东西掎角,以乘其衅。”命令蒋琬统帅诸军屯驻汉中、开府,准备伐魏。

熙二年(239),蒋琬晋升为大司马。鉴于诸葛亮数出秦川伐魏,因山道阻,运粮不便,终难取胜,蒋琬曾筹划东下由汉、沔水路袭击上庸、魏兴(今湖北陕西交界处),后因旧疾复发,无法指挥,故未能实行,于是朝中有不少人反对蒋琬此项计划。

延熙四年(241)十月,后主乃遣尚书令费祎、中监军姜维前往向传旨暂缓伐魏,蒋琬于是上疏后主,提出应该继续联吴伐魏,建议由姜维为凉州刺史,率军出征,衔持河右,而他将驻扎在涪县负责接应支援。

延熙六年(244)十月,蒋琬进驻涪县,后因疾转增剧,不能理事,朝廷遂任命尚书令费祎为大将军。延熙九年(246)蒋琬卒于涪县,谥号为“恭”。蒋琬卒后葬于涪城西山(今四川绵阳西山),墓前有一通高2米的石碑,上书“汉大司马蒋恭侯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0-15
建议到百度百科里查蒋琬的资料,很详细,而且史实、小说、传说都有……我就不复制粘贴了,Lz可以自己研究一下。
就我个人的评价,历史上的蒋琬比小说里要出彩不少。《三国演义》在诸葛亮死后,就重点着墨于姜维,而蒋琬几乎不着笔墨,这对于蒋琬这个实际上的诸葛亮后继者来说却是不是很公平。
诸葛亮死后,蒋琬官拜大将军、大司马,可以说是军政大权独揽,说是蜀汉实际山的权力者也不为过。
相比诸葛亮连年北伐,导致国力衰微,蒋琬更加注重以静治国。但这不代表蒋琬就是偏安一隅之辈,实际上蒋琬实行了很多军事改革,在多次令姜维出山伐魏的同时,考虑水路进攻,并采取闭关息民增强国力以防守反攻。
个人认为诸葛亮连年征战无果对于国力的损耗是相当巨大的,实际上现在有很多评论认为诸葛亮不擅打仗,而且连年北伐治国方针有误。但我认为诸葛亮此举无可厚非,因为历史上很多偏安一隅的政权实际上最后都是守不住的,比如汉朝之前的秦朝……偏霸一方必亡,诸葛亮不可能不知道这个道理,所以诸葛亮一生的理想都系于北伐……
当然,蒋琬闭关息民的政策也十分稳健。连年征战导致国力衰微,要支持北伐,必然要有一段时间来进行休整。而且百姓所盼望的永远是和平安宁,蒋琬此举可以说也很有当权者的气量。
只是作为诸葛亮的后继者,蒋琬还是忘不掉北伐的责任,所以闭关息民的同时也有军事上的行动,只是收效甚微。
蜀国在他的治理下,国力大增,而且上下一心非常团结。个人认为,蒋琬在个人才华上不及诸葛亮,但是很好的继承了诸葛亮的思想和政策路线,并能够加以发挥,根据时事变化而变通。为人大气宽厚,确实是一名卓尔不群的政治家,更是诸葛亮最好的继任者。
第2个回答  2012-10-15
三国时期的正史资料最可靠的当属西晋时期陈寿的《三国志》了。据《三国志》记载:

1、生平简介:
蒋琬(168年—246年)汉族,零陵湘乡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初随刘备入蜀,诸葛亮卒后封大将军,录尚书事,封安阳亭侯,旋受命开府,加大司马,辅佐刘禅,总揽蜀汉军朝,统兵御魏。采取闭关息民政策,国力大增。延熙九年病卒。死后葬于涪城西山,陵墓为著名的三国遗迹。

2、历史评价:
①卓尔不群,深受器重
②遵守成规,选贤举能
③心系北伐,壮志难酬
④大度雍容,胸襟宽广

3、综合:
蒋琬的才能远不及诸葛亮,这是无可置疑的,但他能沿用诸葛亮的成规,以静治国,注意选拔人才,用人之长,兼之气量宽宏,心存大局,因此使蜀汉在失去了诸葛亮之后维持了稳定的政治局面。至于北伐,他审时度势,积极进取,虽壮志难酬,但其所作所为亦基本符合天下大势和蜀汉国情。从上述几点看,蒋琬仍不失为一个继诸葛亮之后的一个作风稳健的政治家。
第3个回答  2012-10-24
蒋琬(?~246年)东汉末年零陵郡人(今属湖南永州零陵人),三国时蜀国大司马。字公琰,少以才闻名于郡县,随刘备入蜀。刘备称汉中王时为尚书郎.后主时,诸葛亮辟为东曹椽,举茂才,迁参军,又迁长史,加扶军将军。诸葛亮去世后,蒋琬以出类拔萃、神色自若使得众望所归,任尚书令一职,正式成为诸葛亮的继承者。不久升职为大司马。
第4个回答  2012-10-15
蜀汉大臣。随刘备入川,因其政以安民为本,不加修饰,所以被免官。后被重新起用,得代张裔为长史。蒋琬很 得诸葛亮的赏识,诸葛亮曾向刘禅说:“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诸葛亮去世后,蒋琬以出类拔萃、神色自若使得众望所归,任尚书令一职,正式成为诸葛亮的继承者。不久升职为大司马。蒋琬谦恭厚道,品性高洁,为人所崇。
00蒋琬在战略上大胆改革,以“防守反攻”代替“以攻为守”来进行战略布局,闭关息民,蜀汉的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后琬又以大将军的身分屯驻汉中,并对诸葛亮的北伐策略作了认真研究,他以为:“昔日诸葛亮数窥秦川,道险运艰,竞不能克,不若乘水东下。乃多作舟船,欲由汉、沔袭魏兴、上庸。”并且上疏刘禅,提出了“东西并力”、“涪为本营”、“姜维驻凉”三条良策。然而,天妒英才,正当蒋琬要一展鸿图的时候,不幸得急病辞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