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三国时期的蜀中四相:诸葛亮、费祎、蒋琬、董允,除诸葛亮外其他三位的履历如何?(重金悬赏)

如题所述

1、费祎(?~253年2月),字文伟,江夏鄳县  (今河南省罗山县  )人,三国时期蜀汉名臣,。深得诸葛亮器重,屡次出使东吴,孙权、诸葛恪、羊茞等人以辞锋刁难,而费祎据理以答,辞义兼备,始终不为所屈。孙权非常惊异于他的才能,加以礼遇。

北伐时为中护军,又转为司马。当时魏延与杨仪不和,经常争论,费祎常为二人谏喻,两相匡护,以尽其用。诸葛亮死后,初为后军师,再为尚书令,官至大将军,封成乡侯。费祎主政时,与姜维北伐的主张相左,执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为蜀汉的发展尽心竭力。费祎性格谦恭真诚,颇为廉洁,家无余财。后为魏降将郭循(一作郭脩)行刺身死。葬于今广元市昭化古城城西。

2、董允(?~246年),字休昭,南郡枝江(今湖北省枝江市)人,三国时期蜀汉重臣,掌军中郎将董和之子。

东汉末年,其父董和跟随刘璋,担任益州太守。刘备册立太子刘禅,以为太子洗马,后为黄门侍郎。延熙六年(公元243年),加辅国将军。延熙七年(公元244年),以侍中守尚书令,担任大将军费祎的副手。延熙九年(公元246年),去世。

3、

蒋琬(?~246年),字公琰。零陵郡湘乡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宰相。

蒋琬最初随刘备入蜀,为广都县长。因其不理政事,惹怒刘备,在诸葛亮的劝说下才免于一死。后重获启用,受到诸葛亮的悉心培养,累官丞相长史兼抚军将军。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去世,蒋琬继其执政,拜尚书令,又加行都护、假节,领益州刺史,再迁大将军,录尚书事,封安阳亭侯。延熙元年(238年),受命开府,加大司马,总揽蜀汉军政。曾制定由水路进攻曹魏的计划,但未被采纳。

延熙九年(246年),蒋琬病逝,谥号为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1-08
费祎(168-253年),字文伟,江夏鄳县人,三国时蜀汉名臣,与诸葛亮、蒋琬、董允并称为蜀汉四相。深得诸葛亮器重,屡次出使东吴,孙权、诸葛恪、羊茞等人以辞锋刁难,而费祎据理以答,辞义兼备,始终不为所屈。孙权非常惊异于他的才能,加以礼遇。北伐时为中央军队保护总监,又转为丞相府参谋长。当时魏延与杨仪不和,坐常争论,费祎常为二人谏喻,两相匡护,以尽其用。诸葛亮死后,初为后军师,再为尚书令,再迁大将军,执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为蜀汉的发展尽心竭力。性格谦恭真诚,很廉洁,家无余财。后为魏降将郭循行刺身死。葬于今广元市昭化古城城西,墓碑为清朝光绪年间昭化知县吴光耀所立,墓志铭为其长女所书。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费祎的生平与正史大体相同,性格宽和,刘备平定益州时,在蜀为文官。刘备死后,诸葛亮辅刘禅当国,重用费祎及蒋琬等。南征孟获时,诸葛亮以费祎为长史随军。后来兴师北伐中原,诸葛亮撰《出师表》,称费祎等“皆良实,志虑忠纯”。北伐期间,费祎常为使节,往来汉中成都,又常替魏延、杨仪弭息纠纷。诸葛亮死时,将国事付与蒋琬、费祎 ;其时魏延不服诸葛遗命,费祎以其反情告杨仪,并回奏后主,方证是非。后杨仪又不服待遇,口出不臣乱言,亦赖费祎密状其词,以正国法。后来姜维执意北伐,费祎以内治无人、国实不殷阻其事,然皆不为所听。
第2个回答  2021-11-09

费祎(?-253年2月),字文伟,江夏人。深得诸葛亮器重,屡次出使东吴。

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立太子,费祎为太子舍人,后迁太子庶子。

建兴五牟(227年),随诸葛亮伐魏,任命为参军。

建兴八年(238年),转为中护军,又转为司马。

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死后,为后军师,再为尚书令,后至大将军,封成乡侯。

蒋琬(?-246年),字公琰,零陵人。

最祁随刘备入蜀,为广都县长。建安二十四年(249年),刘备进位汉中王,调蒋琬入任尚书郎。

建兴元年(223年),刘禅即位,丞相诸葛亮开府,辟蒋琬为东曹掾。后迁为丞相参军。

建兴八年(230),蒋琬任丞相长史,加抚军将军。

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病逝,蒋琬任尚书令,不久又加行都护、假节,领益州刺史。再升任大将军、录尚书事,封安阳亭侯。

董允(?-246年),字休昭,南郡人。

章武元年(221年),任命董允为太子舍人,后任太子洗马。

建兴元年(223年),刘禅即位后,任命董允为黄门侍郎。

建兴五年(227年),董允为侍中,兼领虎贲中郎将。

延熙六年(243年),加封为辅国将军。

延熙七年(244年),董允以侍中身份担任尚书令,成为大将军费祎的助手。

第3个回答  2021-11-09
费祎(?~253年2月),字文伟,江夏鄳县(今河南省罗山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名臣,与诸葛亮、蒋琬、董允并称为蜀汉四相。深得诸葛亮器重,屡次出使东吴,孙权、诸葛恪、羊茞等人以辞锋刁难,而费祎据理以答,辞义兼备,始终不为所屈。孙权非常惊异于他的才能,加以礼遇。
北伐时为中护军,又转为司马。当时魏延与杨仪不和,经常争论,费祎常为二人谏喻,两相匡护,以尽其用。诸葛亮死后,初为后军师,再为尚书令,官至大将军,封成乡侯。费祎主政时,与姜维北伐的主张相左,执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为蜀汉的发展尽心竭力。费祎性格谦恭真诚,颇为廉洁,家无余财。后为魏降将郭循(一作郭脩)行刺身死。葬于今广元市昭化古城城西。
蒋琬(?~246年),字公琰。零陵郡湘乡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宰相,与诸葛亮、董允、费祎合称“蜀汉四相”。
蒋琬最初随刘备入蜀,为广都县长。因其不理政事,惹怒刘备,在诸葛亮的劝说下才免于一死。后重获启用,受到诸葛亮的悉心培养,累官丞相长史兼抚军将军。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去世,蒋琬继其执政,拜尚书令,又加行都护、假节,领益州刺史,再迁大将军,录尚书事,封安阳亭侯。延熙元年(238年),受命开府,加大司马,总揽蜀汉军政。曾制定由水路进攻曹魏的计划,但未被采纳。
延熙九年(246年),蒋琬病逝,谥号为恭。
董允(?~246年),字休昭,南郡枝江(今湖北省枝江市)人,三国时期蜀汉重臣,掌军中郎将董和之子。
东汉末年,其父董和跟随刘璋,担任益州太守。刘备册立太子刘禅,以为太子洗马,后为黄门侍郎。延熙六年(公元243年),加辅国将军。延熙七年(公元244年),以侍中守尚书令,担任大将军费祎的副手。延熙九年(公元246年),去世。
当时,蜀人称诸葛亮、蒋琬、费祎及董允为“四相”。
第4个回答  2021-11-08
董允(?~246年),字休昭,南郡枝江(今湖北省枝江市)人,三国时期蜀汉重臣,掌军中郎将董和之子。东汉末年,其父董和跟随刘璋,担任益州太守。刘备册立太子刘禅,以为太子洗马,后为黄门侍郎。延熙六年(公元243年),加辅国将军。延熙七年(公元244年),以侍中守尚书令,担任大将军费祎的副手。延熙九年(公元246年),去世。
蒋琬(?~246年),字公琰。零陵郡湘乡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宰相,与诸葛亮、董允、费祎合称“蜀汉四相”。[1]

蒋琬最初随刘备入蜀,为广都县长。因其不理政事,惹怒刘备,在诸葛亮的劝说下才免于一死。后重获启用,受到诸葛亮的悉心培养,累官丞相长史兼抚军将军。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去世,蒋琬继其执政,拜尚书令,又加行都护、假节,领益州刺史,再迁大将军,录尚书事,封安阳亭侯。延熙元年(238年),受命开府,加大司马,总揽蜀汉军政。曾制定由水路进攻曹魏的计划,但未被采纳。

延熙九年(246年),蒋琬病逝,谥号为恭。
费祎(?~253年2月),字文伟,江夏鄳县(今河南省罗山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名臣,与诸葛亮、蒋琬、董允并称为蜀汉四相。深得诸葛亮器重,屡次出使东吴,孙权、诸葛恪、羊茞等人以辞锋刁难,而费祎据理以答,辞义兼备,始终不为所屈。孙权非常惊异于他的才能,加以礼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