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去西藏旅游,西藏有哪些特色饮食啊,据说饮食文化挺有特色的,求详细一点儿资料? 谢谢了

如题所述

藏族的饮食,牧区与农区稍有不同,但有共同的嗜好,都喜欢吃青棵面、酥油茶和牛肉、羊肉、奶制品。过去牧区粮食极少,肉食与奶制品又相当匾乏,裕粑也磨得粗糙,不吃蔬菜,并视蔬菜为野草,逐水而居,饮食无定顿,饥而食,竭而饮,旺季饱食饱饮,淡季节食。现在牧区生活已大有改善,看一个家庭富裕程度如何,主要是看储备粮的多少,而不是看肉和奶的储备量,因为这些东西都是富足的,不稀罕。
  
牧民吃肉喜欢用白水煮,把带骨大块肉放锅里,肉煮至半熟时就可捞出来吃。吃时一手抓肉,一手握刀,把肉片下,剩下干净的骨头。多用胸岔肉和助条间的肉敬客。对尊贵的客人要奉敬~盘羊尾,尾捎上还要留有一塔象征吉祥的白羊毛。牛羊的头和小腿肉留作自家食用。肩呷骨处的肉是给牙齿不好的老人吃的,假如小伙子在女朋友家吃了这种肉,即表示女方已默许了他们的婚事。
  
藏族代表性的食品:
  青棵面,藏语叫糟粑。是将青棵炒熟后磨成的细面,色白,味香浓,外出远行总要带上酥油和糟粑,格粑面可直接放入口中吃,称干惜粑。在家中吃精粑时,多将奶茶烧开后倒入碗中,加入酥油、奶渣,待化开后,加入格粑粉,迅速用右手4个手指将其搅拌均匀,团成一个个小团,边团边吃,边喝奶茶,这些都是去西藏旅游必了解的藏族饮食文化。

  古突,是藏族的年饭,在藏历腊月二十九日吃,本意是“腊九粥”。粥由9种东西熬成:麦粒、杏、羊毛、辣椒、瓷片、内向捻线团、外向捻线团、豌豆、木炭。每种物质都有一定意义。食得羊毛者,预示来年心肠软;食得辣椒者,嘴不饶人;食得木炭者,心黑,等等。现在吃这种年饭,已不再究其原意,只不过是以此相戏,合家逗乐罢了。有些地方改用牛羊肉、面团及一些作料做成带汤的食品。

  波突,即惜粑粥。做法是将牛(羊)骨放在石臼内砸碎,加盐、姜粉、野香草粉、白萝卜丝一起熬汤,钢开后放入惜粑粉,搅匀便熟。清香利口,最直做冬季晚餐,几碗下肚,全身流暖。

  扒擦磨古,原是僧人食品。做法是在碗中打两个鸡蛋,加水、盐、野香草粉,用它和面,做成小圆块,用水煮熟后捞出盛碗中,倒入熔化的酥油,撒进奶渣、糖、五香粉、辣椒油即可食用。

  巴拉饼,原是由四川巴塘地区传入西藏的一种大锅盔。是用鸡蛋、苏打、糖和面,烤制的大圆饼(直径30厘米,厚约10厘米),吃时切成三角块。香甜松脆,耐存放。

  粑羌,是外出放牧时的零食小吃。用惜粑和酒曲制成,味甜而松软。

  哲羌。是用大米做成的干醒糟,松软不粘,味道甘酸。

  烤猪肉。林芝地区盛产一种个头小的瘦肉型藏猪,宰杀后带皮割成两指宽的长条,撒上盐及作料,挂在屋顶,地上燃火,肉便成意肉,吃时肉皮朝下放柴火堆上烤熟。进餐时,多与糟粑、酥油茶一起吃。

  风干牛肉,是藏族喜爱的生食牛肉。每年秋季制做,将鲜牛肉割成条,穿成串,撒上食盐、花椒粉、辣椒粉、姜粉,挂在阴凉通风处,风干后即成,味道麻脆酥甘,酸香满口,咀嚼时无渣塞牙。在西藏高寒地区,食品不易霉烂变质,去水又保鲜,故时至今日,吃风干牛肉之风仍极盛行。

  萨干察门,是一种奶制品,简称萨干。流行干藏东南察隅地区。当地盛产“拐树”,将树枝去皮,取15根盘放于挤奶桶中,倒入鲜奶,拐树枝的周围则逐渐结出一层厚厚的奶糕,则称为“萨于”,极鲜嫩,不可久放。将其取出与肉一起加上作料煮,则成萨干肉;锅内加酥油,热后放入萨干、少许糖或盐,即成萨干汤,有补血益气的功效;将萨干煮熟捞出,晾凉,加入辣椒、香菜、野葱、酸奶即成凉拌萨干。萨干也可与肉一起拌馅做包子。

  布鲁,是年节食品。用牛奶、面粉、鸡蛋、酥油调成糊状物,发酵后,像点豆腐一样往热油锅里倒,绕成一圈一圈的,炸好后又香又脆。

  酥油茶。是在熬好的茶水中加入少许酥油和盐,放酥油茶桶中搅打数次,水油交融后,倒入锅内加热(不能煮沸)便可饮用了。如果早晨喝足酥油茶,即使不吃午饭,也不会觉得饥渴。酥油茶是藏民时刻不可缺少的饮料。

  藏族的饮料除酥油菜外,还有其他种类的茶,例如用牛奶煮的奶茶;用牛奶、红茶、白糖熬的叫甜茶;什么辅料也不加的茶叫黑马茶。青棵酒也是一种必备的饮料,即青棵啤酒,度数低,酒色黄绿,其味甘酸,不易醉人,一但醉了,也不易醒酒。还有一种用青棵酿制的白酒,藏民叫“阿热”,度数很高,达65度,酒香浓烈,几乎家家会做。

  藏族的餐具是木碗和小刀,一般都随身携带。吃饭时讲究食不满口,咬不出声,喝不作响,拣食不越盘。

  藏族待客多以酥油茶、惜粑和肉食品。以酥油茶敬客,客人必须喝3碗,第一碗不能喝尽,否则是对主人不尊重,3碗之后,如果不想再喝,可将茶渣泼到地上,否则主人会一直劝客人喝下去。有些地方,客人若无告辞之意又不想喝了,主人斟满后,就放在那里,待告辞时一饮而尽,更多的内容可去西藏旅游攻略网上看看,蛮全的。必须要注意的是:主人劝酒时,客人要用无名指在酒中蘸3下,向空中弹3次,祝福后才能饮下,第一碗必须喝完,再干3碗,若喝不完,主人要唱劝酒歌,歌声一落,客人要一饮而尽,逢上节庆日,都要喝得一醉方休。有的地方作客之人要自带干粮、餐具,主人只供给饮料。

  藏民喜欢过节,几乎每月都有节日活动。例如藏历正月初一吃卓索切玛(是一种供品,用麦穗、炒麦花、格粑、酥油等做成),表示吉祥。正月十五洪元宵;三月一十八是“杰朵”节,四月十五日是“萨嘎达瓦”节(传说是释加牟尼降生和淫梁的日子);五月过“瞻部林吉桑”节(又称烟祭节);七月是望果节(游田之意),乞求丰收;十二月二十九日是古突节等。在节日里定要改善饮食。

  藏族不吃马、驴等奇蹄类牲畜的肉,不吃五爪的鸡、鸭、鹅及狗、兔、獭。大部分地区的藏民不吃鱼和飞禽肉。凡偶蹄类的猪、牛、羊、鹿等动物的肉都吃。藏民有爱护鸟兽鱼虫的优良传统,除狼等少数危害牧业生产的野兽外,野生动物资源很少受到破坏。

这资料够全了吧,找了好久,希望能帮到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0-10
西藏的特色饮食很少,糌粑、酥油茶、牦牛肉、青稞酒。追问

只有这些么?

追答

这些是西藏特色的,其他全国各地的也有。

第2个回答  2012-10-10
单说拉萨的话,一路上的藏族馆子有很多,进去看就知道了,一样一样吃过来呗。不过传统的食物只有新鲜感,味道什么酒不敢恭维了。他们自家酿的青稞酒很好喝,高度酒,而不是路边大娘卖的那种。
第3个回答  2012-10-10
  藏族的饮食,牧区与农区稍有不同,但有共同的嗜好,都喜欢吃青棵面、酥油茶和牛肉、羊肉、奶制品。过去牧区粮食极少,肉食与奶制品又相当匾乏,裕粑也磨得粗糙,不吃蔬菜,并视蔬菜为野草,逐水而居,饮食无定顿,饥而食,竭而饮,旺季饱食饱饮,淡季节食。现在牧区生活已大有改善,看一个家庭富裕程度如何,主要是看储备粮的多少,而不是看肉和奶的储备量,因为这些东西都是富足的,不稀罕。
  
牧民吃肉喜欢用白水煮,把带骨大块肉放锅里,肉煮至半熟时就可捞出来吃。吃时一手抓肉,一手握刀,把肉片下,剩下干净的骨头。多用胸岔肉和助条间的肉敬客。对尊贵的客人要奉敬~盘羊尾,尾捎上还要留有一塔象征吉祥的白羊毛。牛羊的头和小腿肉留作自家食用。肩呷骨处的肉是给牙齿不好的老人吃的,假如小伙子在女朋友家吃了这种肉,即表示女方已默许了他们的婚事。
  
藏族代表性的食品:
  青棵面,藏语叫糟粑。是将青棵炒熟后磨成的细面,色白,味香浓,外出远行总要带上酥油和糟粑,格粑面可直接放入口中吃,称干惜粑。在家中吃精粑时,多将奶茶烧开后倒入碗中,加入酥油、奶渣,待化开后,加入格粑粉,迅速用右手4个手指将其搅拌均匀,团成一个个小团,边团边吃,边喝奶茶,这些都是去西藏旅游必了解的藏族饮食文化。

  古突,是藏族的年饭,在藏历腊月二十九日吃,本意是“腊九粥”。粥由9种东西熬成:麦粒、杏、羊毛、辣椒、瓷片、内向捻线团、外向捻线团、豌豆、木炭。每种物质都有一定意义。食得羊毛者,预示来年心肠软;食得辣椒者,嘴不饶人;食得木炭者,心黑,等等。现在吃这种年饭,已不再究其原意,只不过是以此相戏,合家逗乐罢了。有些地方改用牛羊肉、面团及一些作料做成带汤的食品。

  波突,即惜粑粥。做法是将牛(羊)骨放在石臼内砸碎,加盐、姜粉、野香草粉、白萝卜丝一起熬汤,钢开后放入惜粑粉,搅匀便熟。清香利口,最直做冬季晚餐,几碗下肚,全身流暖。

  扒擦磨古,原是僧人食品。做法是在碗中打两个鸡蛋,加水、盐、野香草粉,用它和面,做成小圆块,用水煮熟后捞出盛碗中,倒入熔化的酥油,撒进奶渣、糖、五香粉、辣椒油即可食用。

  巴拉饼,原是由四川巴塘地区传入西藏的一种大锅盔。是用鸡蛋、苏打、糖和面,烤制的大圆饼(直径30厘米,厚约10厘米),吃时切成三角块。香甜松脆,耐存放。

  粑羌,是外出放牧时的零食小吃。用惜粑和酒曲制成,味甜而松软。

  哲羌。是用大米做成的干醒糟,松软不粘,味道甘酸。

  烤猪肉。林芝地区盛产一种个头小的瘦肉型藏猪,宰杀后带皮割成两指宽的长条,撒上盐及作料,挂在屋顶,地上燃火,肉便成意肉,吃时肉皮朝下放柴火堆上烤熟。进餐时,多与糟粑、酥油茶一起吃。

  风干牛肉,是藏族喜爱的生食牛肉。每年秋季制做,将鲜牛肉割成条,穿成串,撒上食盐、花椒粉、辣椒粉、姜粉,挂在阴凉通风处,风干后即成,味道麻脆酥甘,酸香满口,咀嚼时无渣塞牙。在西藏高寒地区,食品不易霉烂变质,去水又保鲜,故时至今日,吃风干牛肉之风仍极盛行。

  萨干察门,是一种奶制品,简称萨干。流行干藏东南察隅地区。当地盛产“拐树”,将树枝去皮,取15根盘放于挤奶桶中,倒入鲜奶,拐树枝的周围则逐渐结出一层厚厚的奶糕,则称为“萨于”,极鲜嫩,不可久放。将其取出与肉一起加上作料煮,则成萨干肉;锅内加酥油,热后放入萨干、少许糖或盐,即成萨干汤,有补血益气的功效;将萨干煮熟捞出,晾凉,加入辣椒、香菜、野葱、酸奶即成凉拌萨干。萨干也可与肉一起拌馅做包子。

  布鲁,是年节食品。用牛奶、面粉、鸡蛋、酥油调成糊状物,发酵后,像点豆腐一样往热油锅里倒,绕成一圈一圈的,炸好后又香又脆。

  酥油茶。是在熬好的茶水中加入少许酥油和盐,放酥油茶桶中搅打数次,水油交融后,倒入锅内加热(不能煮沸)便可饮用了。如果早晨喝足酥油茶,即使不吃午饭,也不会觉得饥渴。酥油茶是藏民时刻不可缺少的饮料。

  藏族的饮料除酥油菜外,还有其他种类的茶,例如用牛奶煮的奶茶;用牛奶、红茶、白糖熬的叫甜茶;什么辅料也不加的茶叫黑马茶。青棵酒也是一种必备的饮料,即青棵啤酒,度数低,酒色黄绿,其味甘酸,不易醉人,一但醉了,也不易醒酒。还有一种用青棵酿制的白酒,藏民叫“阿热”,度数很高,达65度,酒香浓烈,几乎家家会做。

  藏族的餐具是木碗和小刀,一般都随身携带。吃饭时讲究食不满口,咬不出声,喝不作响,拣食不越盘。

  藏族待客多以酥油茶、惜粑和肉食品。以酥油茶敬客,客人必须喝3碗,第一碗不能喝尽,否则是对主人不尊重,3碗之后,如果不想再喝,可将茶渣泼到地上,否则主人会一直劝客人喝下去。有些地方,客人若无告辞之意又不想喝了,主人斟满后,就放在那里,待告辞时一饮而尽,更多的内容可去西藏旅游攻略网上看看,蛮全的。必须要注意的是:主人劝酒时,客人要用无名指在酒中蘸3下,向空中弹3次,祝福后才能饮下,第一碗必须喝完,再干3碗,若喝不完,主人要唱劝酒歌,歌声一落,客人要一饮而尽,逢上节庆日,都要喝得一醉方休。有的地方作客之人要自带干粮、餐具,主人只供给饮料。

  藏民喜欢过节,几乎每月都有节日活动。例如藏历正月初一吃卓索切玛(是一种供品,用麦穗、炒麦花、格粑、酥油等做成),表示吉祥。正月十五洪元宵;三月一十八是“杰朵”节,四月十五日是“萨嘎达瓦”节(传说是释加牟尼降生和淫梁的日子);五月过“瞻部林吉桑”节(又称烟祭节);七月是望果节(游田之意),乞求丰收;十二月二十九日是古突节等。在节日里定要改善饮食。

  藏族不吃马、驴等奇蹄类牲畜的肉,不吃五爪的鸡、鸭、鹅及狗、兔、獭。大部分地区的藏民不吃鱼和飞禽肉。凡偶蹄类的猪、牛、羊、鹿等动物的肉都吃。藏民有爱护鸟兽鱼虫的优良传统,除狼等少数危害牧业生产的野兽外,野生动物资源很少受到破坏。

这资料够全了吧,找了好久,希望能帮到你!!
第4个回答  2012-10-17
糌粑、酥油茶、牦牛肉、藏面、甜茶、青稞酒都可以说是藏区的特色,做为深度自助旅行者,遍布西藏各地的甜茶馆,是不可不去的地方。在那里,可以尝到正宗的藏面、甜茶,还能感受藏民们热烈的气氛,这在内地无论哪个地方都是比不上的。如果您还想进一步品尝藏餐,您可以到大昭寺旁边的阿罗仓餐厅,有多种地道藏餐供您选择,但价格较高,而且大部分人都吃不习惯,如风干牛肉、糌粑。
第5个回答  2012-10-10
西藏的传统美食主要以藏民饮食为主,如传统的糌粑、酥油茶、青稞酒、 牦牛绒等,但很多人都吃不惯。另外,在西藏,也有很多四川去开的川菜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