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要学什么

如题所述

01 /
问题

父母需要学习什么?

关于父母是否需要学习,有些父母是这么说的:“生了孩子我就是父母了,教育孩子不用学习,自然而然就会了。当年我父母也没有学什么知识,照样把我养大了”、“只要给孩子吃饱、穿暖,保证不生病就行了。孩子会自然长大,父母没什么可学习的”......似乎生了孩子就有能力教育孩子。果真如此吗?

02 /
指导策略

没有父母的成长,就难有孩子的成长

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在《怎样做父母》一文中指出:“父母,不是容易做的,一般人以为结了婚、生了孩子,就有做父母的资格了,其实不然。”父母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和经验,需要不断地学习与成长。美国教育家道森认为:“生育和抚育是两回事,生了孩子并不意味着自然地具有了抚育子女的智慧和本领。要尽到为人父母的职责,就必须深入地了解儿童的成长过程。许多父母是从生活经验中用许多错误换来对孩子的了解,其实如果事先就对儿童发展下功夫,有许多的错误都是可以避免的。”

事实上,孩子出现问题往往与家长有很大的关系。可以说,每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往往存在着“问题”家长。比如,有的孩子身体素质差,原因是父母觉得孩子从小体质不好,害怕孩子生病,不愿意让孩子参加户外活动;有的孩子不自信,原因是父母太过严厉,对孩子的表扬过少;有的孩子自理能力差,原因是父母包办了孩子的大小事务,剥夺了其独立做事的机会;有的孩子社交能力差,原因是父母总是让孩子学习各种知识和特长,很少让他们与同伴一起玩耍;有的孩子不懂得尊敬长辈,原因是父母在家总是对祖辈家长指责埋怨、指手画脚等;有的孩子不能吃苦,原因是父母也缺少吃苦精神,一遇到困难就放弃……上述现象揭示了这样的道理——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失当,会对孩子产生不良的影响。可见,人并非生来就会做父母。如何做父母是一门学问,需要不断地学习。

20世纪30年代兴起于西方国家的亲职教育(parental education),是对家长进行的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称职的好家长的专门化教育。亲职教育将父母看作一种职业,强调父母必须具备一定的资格。职业,意味着必须有上岗资格证。比如,会计要有会计证,教师要有教师资格证,律师要有律师证,开车要有驾驶证。同样,做父母也需要持证上岗。父母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成长,才能有效地胜任父母的角色。

那么,父母应该在哪些方面学习和成长呢?

第一,了解与学习儿童发展方面的知识。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儿童不是尚未长成的大人,儿童期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儿童在注意力、记忆力、自我控制能力、思维、情感、社会交往等方面均不同于成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父母若想更好地教育孩子,必须了解其心理发展特点。

第二,学习教育孩子的方法,并在实践中应用。比如,积极倾听、赏识教育、言传身教、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等都是教育孩子的有效方法。了解这些方法仅仅是教育孩子的第一步,生搬硬套别人的育儿方法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更为重要的是,父母应根据孩子的个人特点和具体情境,合理地选择和灵活应用这些方法,并在生活中不断地实践,最终形成一套最适合自己孩子的育儿方法。

第三,重视自身修养的提升。教育孩子的道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幼儿善于模仿成人,能够将看到、听到和感觉到的东西保留在记忆中,并在以后的生活中不知不觉地加以模仿。模仿的内容不仅限于行为举止,还包括思维方式、情感取向和个人性格等。因而父母身教的力量远远重于言传。父母若能知行合一,借助那些养育孩子的理念来完成自己的成长,自然就会成为更好的自己,更好的父母。因此,父母要加强自身的修养,严格要求自己,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让他们在父母的榜样中接受教育,获得教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28
第一,了解与学习儿童发展方面的知识。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儿童不是尚未长成的大人,儿童期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儿童在注意力、记忆力、自我控制能力、思维、情感、社会交往等方面均不同于成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父母若想更好地教育孩子,必须了解其心理发展特点。

第二,学习教育孩子的方法,并在实践中应用。比如,积极倾听、赏识教育、言传身教、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等都是教育孩子的有效方法。了解这些方法仅仅是教育孩子的第一步,生搬硬套别人的育儿方法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更为重要的是,父母应根据孩子的个人特点和具体情境,合理地选择和灵活应用这些方法,并在生活中不断地实践,最终形成一套最适合自己孩子的育儿方法。

第三,重视自身修养的提升。教育孩子的道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幼儿善于模仿成人,能够将看到、听到和感觉到的东西保留在记忆中,并在以后的生活中不知不觉地加以模仿。模仿的内容不仅限于行为举止,还包括思维方式、情感取向和个人性格等。因而父母身教的力量远远重于言传。父母若能知行合一,借助那些养育孩子的理念来完成自己的成长,自然就会成为更好的自己,更好的父母。因此,父母要加强自身的修养,严格要求自己,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让他们在父母的榜样中接受教育,获得教益。
第2个回答  2020-11-28
1.关照自己:弄清自己跟父母的关系(给孩子讲自己父母的事情)。
2.情绪管理:时刻面带微笑,说话时声音要低,要柔。
3.学会沟通:接收者准备好,给予者才能给出。(要做到倾听,等待,换位思考还有感恩)
4.学会思维:让孩子有个好品行。(父亲的行为叫行,母亲的品德叫品。母亲会讲笑话,父亲有担当,家就有温暖)
5.做智慧父母::①做父母不求回报,②孝敬自己的父母,以身作则。
6.转念:①打破错误的观念,②设定人生目标,③找到和父母的链接。
7.认同孩子:①不管干啥,我都支持你,②这件事我也理解,③人生重在选择,后果自负。
8.表扬孩子:三部曲①描述眼前情景,②说出个人感受,③给出未来方向。
9.赞美孩子:赞美孩子的努力,而不是天赋(停止夸孩子你真聪明)。
10.表扬孩子:
①你很努力啊!(表扬努力)
②尽管很难,但你没有放弃(表扬坚毅 )
③你做事的态度非常不错,(表扬态度)
④你在什么什么方面上进步了不少(表扬细节)
⑤ 你把自己的房间整理的真好,(表扬责任心和条理性)
⑥我相信你,因为……(表扬信用)
⑦你今天参加活动时表现得很好,(表扬参与)
⑧你很重视别人的意见,这点做的非常好,(表扬开放虚心的态度)
⑨ 真高兴你做出这样的选择,(表扬选择)
⑩你一点都不怕困难,太难得了,(表扬勇气)
12岁以后,我们要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和交往能力,如果孩子顶嘴,说明孩子还有尊严,如果孩子不说话,说明家长有人生攻击。
培养合格的人类:①品行②习惯③幸福
要学会培养成长型思维的孩子,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会认为自己的潜力和能力是定量的,不会变化的,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是“能力渐进论者”,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可以通过努力提升。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做事不易放弃,更能从过程中享受到乐趣,更容易寻求帮助,复原力也更强(转换思维)。
第3个回答  2020-11-28
当父母了之后才开始考虑这些,总是今天看书学一点,明天和大家交流学一点,觉得自己懂了,报兴趣班的开销也不少,但是,但回过头来看,应该早在孩子出生前就把这个问题整体性,框架性的想一遍。母亲侧重的状态是和孩子的“情感”链接、父亲侧重的状态是对孩子的“精神导向和责任担当”。所以母子之间、母女之间始终是“情感”为先,让孩子感受到母亲的爱很重要,因为母爱是细腻的、是温馨的、是孩子快乐、学习、舒展的源动力,如同“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那种温暖。而父子之间、父女之间始终是“精神导向”为先,让孩子感受到父亲的力量、担当很重要,因为父爱是粗犷的、是力量的、是孩子进取、健康、不甘的源动力,如同朱自清先生写的《背影》中的父亲那种“精神导向”。——大山老师 (感谢!)1.培养爱的能力2.关于亲子关系这个可以通过看书、听讲座、参加各种社群交流来实现。看书的话诸如夫妻关系,原生家庭的影响,母亲的焦虑,孩子自身的问题的书都
第4个回答  2020-11-28
作为家长,首先要定位准确即自己是孩子的监护人和家庭教育的组织者、执行人。
家长的目标是安全教育、心理引导、学习辅导,所以也应该在这些方面加强学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