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病虫害及杂菌发生有何特点

如题所述

杂菌防治
凡是与接种物(食用菌品种或菌株)生物特征不符的其他微生物,均为杂菌。常见的如木霉、毛霉、曲霉、链孢霉、根霉、水霉等。除真菌类的杂菌外,还有一些细菌类的杂菌,均不同程度地对食用菌生产发生着危害。
对于杂菌,防治措施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清理环境,破坏杂菌滋生源头。除对生产场地周边的草堆、垃圾、水沟等进行卫生清理外,菇棚200米范围内最好没有厩厕、养殖场等,如有,一定要做好杀菌处理。杂菌防治,一般可喷施塞百09,与百病傻交替使用,确保预防效果。
第二,规范操作,勿使杂菌进入基料。主要是菌种或熟料栽培时的灭菌和接种等环节,要求规范操作、无菌操作,杜绝杂菌进入基料。
第三,严格剔杂,警惕“漏网之鱼”。实践证明,即使条件较好、经验丰富、操作严谨,也难免在发菌中发生杂菌污染,所以,发菌以及后熟培养中一定要关注“检查剔杂”工序,目的就是要在基料中培养出纯度较高的菌丝体,为出菇奠定良好的基础。
病害防治
凡是对食用菌子实体发生直接或间接危害,或产生一些代谢物对栽培基料或子实体发生潜在危害、其自身是某种病原菌的生产性危害症状表现,均可视为病害。生产中,还有一些因人为管理不当、气候原因或机械损伤等造成的子实体出现异常的现象,称之为生理性病害。
病害防治措施主要有三点:
第一,对出菇棚室消毒,切断病害来源。主要做法是:成熟的菌棒进入出菇棚室前一周左右进行彻底清理,然后用百病傻300-500倍液和赛百09药物地毯式交替喷洒,隔日喷1次。用药后,密闭2-3日,有条件的可以晒棚,效果更佳。有加温条件的可增温至35℃,保持两天,即可达到理想的效果。
第二,在出菇期间有效预防。出菇期间,每3-7天喷施1次药物预防病害。出菇期间的用药方向是墙体、作业道及棚室的通风口等处,绝对不要使药物接触子实体,无论喷洒还是落下。
第三,对已发病害要彻底杀灭。出菇期间需要经常检查,发现任何染病的子实体和菌袋(棒),应根据病况适当处置:刚发病害就应予及时用药,彻底杀灭病原菌,虽然用药区域不再出菇,但可在第一时间消灭病源,避免病害继续发展蔓延。发病2天后的病害,尚处于初发期,如果发病菌袋比例达到1%,则应降低湿度、加大通风,然后用药物处理,不可放任。发病5天的病害,应在上述降湿、通风的基础上,用百病傻和赛百09两种药物喷洒,分别提高药物浓度至300倍液和200倍液,并加大用药的密度至2-3天1次。暴发性病害,来势凶猛,经评估如果尚可施救,则可在停止用水的基础上,打开所有门窗,将染病菌袋的出菇面稍加破坏,用300倍百病傻溶液对所有菌袋逐一喷洒,连续喷洒3-4次。然后,密闭棚室,根据温度高低静置2-5天,随后检查病害情况,如无继续发病迹象,即可再度出菇;如超过10%的菌袋仍有病害发展状况,则应继续用药,直至不再发病。如病害发生特别严重,应做清棚处理,倒出基料后可沤制有机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21

(1)侵害食用菌的病虫种类繁多。据初步统计,对培养料、菌丝体和菇体造成直接侵害的病原菌有真菌、细菌、病毒等100多个种类。非侵染性种类有10多种。在虫害方面有15个目的昆虫能直接侵害食用菌的菌丝和子实体,种类达46种以上。

(2)营养丰富的栽培基质,为病虫繁殖提供了良好的食源。许多害虫和病菌以腐熟的有机质为食源,如跳虫、螨虫、瘿蚊、线虫、白蚁和蚤蝇等昆虫都喜食腐熟潮湿的有机质。经发酵熟化后用于栽培蘑菇、草菇和鸡腿蘑的基质能散发出特有的气味,吸引昆虫成虫在料里产卵。

(3)适宜的出菇环境,也为病虫繁殖提供了优越的条件。绝大多数种类的食用菌发菌温度在20~26℃,出菇温度在10~25℃,培养基内水分在65%左右,出菇场所空气湿度在85%以上。与此同时,也适合病虫生活的条件,病虫繁殖和为害的速度也达到最快值。

(4)食用菌与病菌在生理特性上差异性小,生理性较一致。许多杀菌药易伤害菌丝和菇体,引起药害。

(5)培养基质携带病虫源。绝大多数的致病菌和有害昆虫,其寄主都是有机质。例稻草、棉籽壳,另外禽畜粪便本身就携带大量病菌孢子、菌体、螨虫和蚊蝇等虫卵。

(6)病虫同时侵入、交叉感染。菇蚊、菇蝇身上携带螨虫和病菌,当其在培养基和菇体上取食和产卵时就传播病毒、螨虫和病菌。

详情
    官方服务
      官方网站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