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过渡工作

如题所述

一、首先要改变学习观念
初中阶段,特别是九年级,大量的练习,可使你的成绩提高很快,这是因为初中数学内容相对比较浅显,更易于理解加上反复练习,可提高成绩,所谓“熟能生巧”,对有些问题理解得不够深刻甚至是不理解的。就象我校高一年级的一个同学在高一第一次月考考试后,曾向老师提出“抗议”说:“我在初中学习数学都是老师手把手的教,就某一个知识点就要做大量练习,现在你布置的作业太少,有点不负责”,这也正说明了要即时改变学生观念,这一点数学老师更要多用心。高中数学的理论性、抽象性强,就需要在对知识的理解上下功夫,要多思考,多研究。而不是死做题。
二、提高听课的效率是关键
学生学习期间,在课堂的时间占了一大部分。因此听课的效率如何,决定着学习的基本状况提高听课效率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课前预习能提高听课的针对性。预习中发现不懂的地方,就是听课的重点;对预习中遇到的没有掌握好的有关的知识,可进行补缺,预习后把自己理解了的东西与老师的讲解进行比较、分析即可提高自己思维水平和自学能力。同时可以纠正在预习中因为理解不充分造成的错误认识。
掌握听课过程中的技巧。首先应做好课前的准备,以使得上课时不至于出现翻箱倒柜找课本的现象;上课前也不应做过于激烈的体育运动或看小书、下棋、打牌、激烈争论等。以免上课后心平静下来。其次就是听课要全神贯注。全神贯注就是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特别注意老师讲课的开头和结尾:老师讲课开头,一般是概括前节课的要点指出本节课要讲的内容,是把旧知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的环节,结尾常常是对一节课所讲知识的归纳总结,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本节知识方法的纲要。另外老师讲课中常常对一些重点难点会作出某些语言、语气、甚至是某种动作的提示。
最后一点就是作好笔记,笔记不是记录而是将上述听课中的要点,思维方法等作出简单扼要的记录,以便复习、消化、思考。
三、做好复习和解“难”工作
复习的有效方法不是一遍遍地看书或笔记,而是采取回忆式的复习:先把书,笔记合起来回忆上课老师讲的内容,例题:分析问题的思路、方法等。然后打开笔记与书本,对照一下还有哪些没记清的,把它补起来,就使得当天上课内容巩固下来。学习一个单元后应进行阶段复习,而后与书、笔记相对照,使其内容完善;而后应做好单元小节并理清本单元的基本概念,性质,定理,基本思想与方法尤其典型例题的解题步骤,方法;对自己做错的典型问题应有记载,错误的地方红笔标记,应记录下来本章你觉得最有价值的思想方法或例题,对还不懂的问题即时解决掉。
四、合理把握练习题量
有不少同学把提高数学成绩的希望寄托在大量做题上。我认为这是不妥当的,重要的不在做题多,而在于做题的效益要高。做题的目的在于检查你学的知识,方法是否掌握得很好不是比赛谁做的多。因此,要在准确地把握住基本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做一定量的练习是必要的。当然没有一定量(老师布置的作业量)的练习就不能形成技能,也是不行的。
五、调整心理状态
不少学生一进入新的学习环境感到不适应,过多想念以前的老师以及其教学风格,认为现在的数学不好学,有畏难情绪。如果有这方面的问题一定要即时和老师沟通。把困惑告诉老师。当然老师也应该即时关心学生,察觉某些苗头,即时开导。
六、克服“害羞”心理
也许是因为年龄的原因,高中生不象小学生初中生那样爱举手回答问题了,我认为这不是个好现象。你要是课堂上不好意思回答,那么可后产生了问题可后也不问那怎么办呢?问题就会越来越多。不会的即时问,学习起来也会更轻松。所以把老师当成“朋友”,该问就问会更好。
总之,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得当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建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学生能够快速认识到高中数学知识体系与初中知识体系的差异,了解两者学习方式的差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