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找你抱怨,聪明人该怎么劝?

如题所述

01

去年10月,我失恋了。那段时间,我主动找很多朋友聊天,有时候怕别人会烦,一个接一个地聊,轮班来。

形式上看起来并不孤独,因为总是在不停地和别人说话。

但是,心里却总觉得不是滋味,总感觉没人能懂自己的想法,别人安慰的话也总觉得是那么苍白无力。

那段时间我总在问自己,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为什么总觉得别人不能理解自己,是自己的问题还是别人的问题呢?

最近,我在《故事思维》一书中找到了答案。

通常朋友失恋了,我们会这样劝他:别难过啦,哭出来就好了,高兴一点,没什么大不了的。

如果我是那个被安慰的人只能微笑着点头,心里想:又不是你失恋,你说的真轻松,换成你自己没准儿还不如我呢。

你用一个故事告诉他,别人遇到这种情况是如何做的,正常人的心理都会开始思考,我是继续自怨自艾呢,还是向故事主人公学习呢?

不知不觉中,你就影响了抱怨人的想法,这比你简单地告诉他你应该怎么做,效果要好得多。

因为大多数都喜欢自己思考得到自己的答案,而不是听你说教得到答案。

这就是为什么父母以说教的口吻跟孩子讲道理效果不佳的原因了。

不止孩子,成年人更加喜欢通过自己思考得到自己的答案。

故事便有这种功能,你并没有告诉对方应该如何做,但你的故事会影响他的思考。

02

在某些服务行业工作的职员,经常需要面对顾客,解决顾客的问题真是一件头疼的事情,特别是碰到态度蛮横的顾客。

有的职员会告诉顾客:很抱歉,规定是这样的,我也没有办法呢。

你是顾客你会怎么想呢?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你这个服务员怎么这么死性呢。显然,这样单纯地用规定限制顾客的行为是最低级的。

安妮特.西蒙斯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正确地安慰方式也许是这样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顾客故意刁难的情况下,不如用幽默的方式来化解问题,既维持了自己的尊严又能解决冲突。

03

换位思考,我们最不喜欢的沟通方式便是被说教或是被命令,因此,我们也不要这样对待别人。

故事不那么直接,它更亲切,不易招来抵触情绪。当你想影响别人、改变别人的想法时,讲一个类似的故事是最有利的工具。

故事会创造出你意想不到的力量,它更容易让别人产生共鸣,从故事中找到自己的身影。

卡夫卡曾说过:好的故事应该就像好书一样——是凿破我们心中冰封海洋的一把斧子。

就像很多影视作品中的故事,我们经常会相信那些感动我们的故事,从中获取某种力量,接受某种思想。

我们从《怦然心动》中明白,即使父母当着孩子面吵架,事后也要告诉孩子,妈妈是爱爸爸的,爸爸是爱妈妈的;

我们从《爱乐之城》中明白,分开也是一种成全,不要辜负了他;

我们从《海边的曼彻斯特》中明白,生活有时候就是这样的残忍,不是所有人都能从悲伤中走出来。

很多我们不愿意去做,不愿意理解,不想接受的事情,通过一个故事,我们都能理解、接受。

故事不会告诉我们如何去做,却会影响我们做事时的思考。

做一个聪明人,用讲故事的方式去影响别人。

如何锻炼这种能力,且听下回分解。

无尾熊不吃桉树叶/文

坚持日更,专注成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