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石油合作安全

如题所述

现代石油工业始建于美国。1859年8月27日,美国人E.L.德雷克(Edwin L.Drake)在宾夕法尼亚州打出了世界第一口现代工业油井。这标志着矿物油开始取代动植物油。此后,现代石油工业从勘探、开采、炼制加工、储运直到销售迅速发展起来。至19世纪末,美国发现的石油成倍增加,俄国在高加索发现了储量丰富的油田,委内瑞拉、伊朗、罗马尼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也开始大量生产原油。世界性石油工业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一直具有国际合作的色彩,但是,国际石油合作却经历着投资国与东道国的种种矛盾,其矛盾的关键在于利益之争。

一、国际石油合作发展史

对于到底什么叫作国际石油合作,至今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但是,根据人们的经验,国际石油合作应该是不同主权国家之间的石油经济协作活动,它不同于一般的国际贸易。在这种协作中,合作的主体是代表主权国家形象与利益的跨国石油公司,在跨国石油公司跨国界的经营业务中,应该具有跨国界的生产要素领域的协作、协作具有相对长期性,当然也包括国际石油政策方面的协调。就这种理解来看,国际石油合作史可以分为两个大的时期,前一个时期是指20世纪70年代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OPEC)成立之前,这段时间的合作在投资国和东道国之间是一种不平等的合作关系;70年代以后,国际石油合作才真正走上正轨。针对这两个时期,我们又可以将国际石油合作分为四个阶段,从这四个阶段可以了解国际石油合作中世界各国的利益关系,它间接地影响着一国的油气安全。

1.西方跨国石油公司瓜分和垄断世界石油工业阶段(1900~1945)

由于石油在军事、经济中的作用日益提高,西方列强在二战以前就开始了对油气资源国的掠夺。首先,美国跨国石油公司兴起,导致了跨国石油工业的迅速发展。同时,英国、法国、荷兰等国,也通过政府的殖民政策发展了跨国石油工业。英国、法国和荷兰等国在南美的墨西哥、委内瑞拉、秘鲁、阿根廷等地区,以及中东地区的波斯(现伊朗)、伊拉克、沙特阿拉伯、巴林等地区开展了钻探开发活动,获得了大量石油租让地和开采权,掠夺开采资源国的石油。这一阶段的国际石油协作,是西方跨国公司在不平等的条件下,通过租让制,只付少量的矿区使用费,就获取了产油国石油资源的开采与收益权。如1928年7月签订的西方大国瓜分中东石油资源的国际卡特尔协议——“红线协定”和1928年9月签订的西方大国瓜分和垄断世界石油资源、生产、价格和市场的国际卡特尔协定等,都是西方跨国公司的一相情愿。显然,这种国际石油经济协议不能被称作国际石油合作。

2.美国成为统治世界产油国的霸主(1946~1959)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石油出口中心从墨西哥湾向波斯湾地区的转移,美国在世界石油供应上所占的统治地位开始消失,并开始了对中东原油的依赖。美国凭借其战后的巨大实力,撕毁了“红线协定”,取代了英国在中东的石油霸主地位。到1954年中东已经没有一个产油国不受美国跨国石油公司的控制。与此同时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许多产油国政府在政治独立以后,纷纷要求经济上的独立。这些国家先后提出了将石油公司收归国有的口号。但是这些斗争并未使这些国家在国际石油经济关系上处于平等的地位。这一阶段中东各国仍然处于一种被统治地位,石油资源被美国等国几乎是无偿占有。

3.石油输出国组织成立(1960~1969)

20世纪50年代由于许多独立石油公司大规模涌入中东,石油产量和供应量急剧上升,造成国际市场原油价格连续下跌。1959年3月美国决定实行限制石油进口限额,以保护国内石油生产者的利益。这一决定将国际石油市场石油价格进一步推向了深渊。1959年2月国际石油垄断资本为了转嫁危机,强行将原油标价降低9%,给产油国造成了巨大的税收损失。据估计这次压价使产油国损失4.76亿美元的收入。1960年9月委内瑞拉、科威特、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为抵制西方各石油公司强制压低原油价格的行动,发起组织了石油输出国组织(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缩写OPEC,中文为欧佩克)。欧佩克章程第2条规定:该组织的主要目标是协调和统一成员国的石油政策,并确定最有效的手段以单独或集体方式维护其利益。欧佩克的成立,标志着第三世界产油国争取平等经济关系和联合行动抵制西方跨国石油公司的开始。在这一阶段,欧佩克的斗争主要是反对跨国石油公司压低油价、改变租让地使用费、取消销售补贴、收回未开采的石油租让地等防御性的斗争。

4.国际石油合作时期(1970至今)

20世纪70年代以后,欧佩克的斗争由防御性转入进攻性,斗争的内容围绕着提高原油标价、收回石油资源主权等。产油国收回石油主权主要是通过逐步提高石油资源国在外资经营公司中的股份,以及国有化而逐步掌握了本国石油资源的控制与统治权。在这种情况下,西方国家不得不改变过去的政策。西方国家同意在新的比较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第三世界产油国签订一些新的石油合作协议与合同,例如建立合营公司的协议、产品分成合同、提供服务的合同和新的条件下的租让协议等,用提供自己的技术、资金和劳务帮助资源国勘探和开采石油的办法,换取资源国给予一部分石油或其他利益。

二、国际石油合作的主要类型

国际石油合作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逐渐形成了比较规范的合作模式。一般来说,国际石油合作有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国际石油信贷合作。包括外国政府信贷、国际金融组织信贷、出口信贷、商业银行信贷、混合信贷、吸收外资存款、发行国际债券及国际租赁信贷等。

第二,国际石油投资合作。主要指石油生产领域的直接投资,包括一个国家引进的其他国家在石油方面的投资和在其他国家进行的石油方面的投资。其具体方式有租让制、联合经营、产品分成等。

第三,国际石油服务合作。主要包括国际石油工程承包、劳务进出口和国际咨询等。

第四,国际石油科技合作。包括有偿转让和无偿转让两个方面。有偿转让主要指国际石油技术转让。其采取的方法有带有技术转让性质的石油设备或相关设备硬件交易、专利、专有技术或商标使用许可贸易等。无偿转让一般以石油科技交流的面貌出现,其具体方式有交换石油科技信息、资料、仪器样品,召开专题研讨会,专家互换与专家技术传授、共同研究、设计与试验攻关、建立联合科研机构等。

第五,国际石油信息与管理合作。国际石油信息合作主要指国际石油经济信息的交流与交换。国际石油管理合作的具体方式有聘请国外管理咨询机构、管理专家进行讲学和进行石油经营管理咨询、合作联合管理、交流管理经验与资料,以及举办国际石油经营管理讲习班等。

第六,国际石油经济援助。主要有资金、物质和技术援助等方式。

第七,国际石油经济政策协调与合作。包括联合国系统国际石油经济组织进行的协调、政府首脑会议及互访进行的协调,以及国际性石油行业组织和其他有关国际能源经济组织进行的协调。

以上各种合作形式都以一定的方式影响着世界油气供应问题,在世界各国纷纷提出利用两种资源、两种市场,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机遇的时候,各国在选择石油合作类型时,需要根据自己的资源、区位、技术、经济、政治、社会等各方面的环境条件来决定。否则,石油的高技术、高投资、高风险等特点将导致投资国的失败。中国从1993年开始走出去,一开始选择了秘鲁的一个已经由包括跨国石油公司在内开发了100多年的老油田,油田生产已近枯竭,日产量只有100桶,但是,我们在这里打出了该地区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高产油井,做出了许多外国人都不可想象的业绩。中国在委内瑞拉也创造了优异的成绩,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把一个开采了40多年的油田从日产量1万桶提升到3万桶,而且作业成本是所有的外国公司中最低的。在苏丹,中国队伍用不到两年半的时间,建立了一个年产1000万吨规模的油田,还修建了1506公里长、管径为28英寸的输油管道等,使得中国石油工业由“走向世界”向“融入世界”跨越。这些成绩的取得有各种因素的力量,但是,在石油对外合作中,我们正确地分析国际环境,抓住机遇,恰当地选择平等互利、实现双赢的合作方式是我国对外石油合作取得如此成功的关键因素。

三、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石油合作的特点与趋势

有资料显示(致远等,2002),世界主要跨国石油公司控制着世界30%以上的石油工业产值,其贸易量和直接投资金额超过全世界的三分之二,并拥有80%以上的世界石油石化先进技术。经过新一轮的兼并重组,世界前四大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英荷壳牌、BP和道达尔菲纳埃尔夫的石油产品销售占到世界的32%,炼油能力占世界的19%。进入90年代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国际油气公司石油天然气部门的资本支出居公司各部门之首,其比例高达80%以上,有的公司甚至达90%以上,而在油气部门中,勘探开发支出占整个油气部门支出的绝大部分。从投资方向来看,它们的跨国投资主要在发达国家间进行。但是,跨国石油公司为了进一步优化配置世界资源,争夺全球市场,寻求新世纪的利润增长点,在巩固已基本饱和的欧美市场的同时,把发展的重点转向石油工业正蓬勃发展且市场需求旺盛的以亚太地区为主的新兴市场,如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越南、中国和澳大利亚;欧洲的独联体和北海地区;非洲的尼日利亚、安哥拉和埃及;拉美的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和巴西等。就投资而言,虽然中东国家和其他地区的产油国的外资也在不断增加,远东/太平洋盆地和前苏联地区是世界潜力最大的地区,其次是拉美地区。主要原因是:

第一,中东地区多年来战乱不断,发达国家的投资转向更加安全的地区。

第二,滨里海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还是为世界所公认,滨里海地区很有可能成为第二个中东地区。为了获得尽可能多的油气供应,为了压缩俄罗斯的战略发展空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就通过外交、军事和政治等手段,以其雄厚的资金为基础,进军中亚和滨里海地区。

第三,中国由于经济持续高速健康发展,对石油产品需求旺盛,以及南中国海地区石油地质条件非常好,众多的成油条件在此形成了最佳匹配,发挥了最佳的成油效果,中国逐渐成为跨国石油公司投资的热点之一。据统计,目前《财富》杂志排名世界前500家的大型石油石化公司几乎都在华投资建厂设点,有的公司在华业务发展已初具规模(表2-2)。BP是目前在我国油气领域投资最大的跨国公司之一。累计投资总额已达45亿美元,在华拥有36家合资加油站及多家天然气合资公司。壳牌在华总投资达17亿美元,其中,石油勘探方面的投资超过了6亿美元,并拥有20家企业和40家加油站。同时,世界前100家化工公司几乎也都已在华投资,其中包括巴斯夫、拜耳、杜邦、道化学、阿克苏-诺贝尔、荷兰国家矿业(DSM)、恩格哈德等欧美著名跨国公司。

表2-2 大型跨国石油石化公司在华投资情况

(据刘剑平等,2003)

第四,非洲,特别是北非的油气资源非常丰富,近年来,非洲国家的政局在不断地稳定之中,经济也在逐步恢复和发展,许多西方石油公司在非洲也有较长的存在历史。从地域上看,北非与南欧很接近,南欧对北非的油气有巨大的依赖性,这样非洲对西方的投资有越来越大的吸引力。

但是,随着全球油气资源的进一步大量消耗、滨里海地区和南中国海地区的石油不确定而导致的勘探开发的步伐放慢和油气储采比急剧下降,中东地区的石油贸易将在世界石油贸易中所占份额越来越大,世界经济发展和石油消费对中东地区的依赖性越来越大,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也越来越重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