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际石油市场格局发生了新变化,油价持续走高之下全球性风险越来越大,能源安全问题已经跨越国界,成为各国不得不共同面临的挑战。
主权国家纷纷以积极姿态促进国际石油合作进程,国际石油合作成为保障石油安全的战略选择。近年来,出于对石油安全的担忧,一些石油消费增长较快的国家进行了大量的海外石油基础设施的投资,特别是在非洲和原苏联地区,来确保自己的石油供应。2006年6月,在圣彼得堡举行的为期两天的八国集团(G8)财长会议首次将能源安全问题列为中心议程,并引发与会财长的强烈共鸣。
跨国公司作为推进国际石油合作进程的主体,发挥着日益积极的作用。
世界主要跨国石油公司控制着世界30%以上的石油工业产值,其贸易量和直接投资金额超过全世界的2/3,并拥有80%以上的世界石油石化先进技术。经过新一轮的兼并重组,世界前四大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英荷壳牌、BP和道达尔埃尔夫菲纳的石油产品销售占到世界的32%,炼油能力占世界的19%。自20世纪 90年代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国际油气公司石油天然气部门的资本支出居公司各部门之首,其比例高达80%以上,有的公司甚至达90%以上。而在油气部门中,勘探开发支出占整个油气部门支出的绝大部分。从投资方向来看,其跨国投资主要在发达国家间进行。但是,跨国石油公司为了进一步优化配置世界资源,争夺全球市场,寻求新世纪的利润增长点,在巩固已基本饱和的欧美市场的同时,把发展的重点转向石油工业正蓬勃发展且市场需求旺盛的以亚太地区为主的新兴市场,如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越南、中国和澳大利亚,欧洲的独联体和北海地区,非洲的尼日利亚、安哥拉和埃及,拉美的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和巴西等。就投资而言,虽然中东国家和其他地区的产油国的外资也在不断增加,远东/太平洋地区和原苏联地区是世界潜力最大的地区,其次是拉美地区。
新兴国家成为国际石油合作的重要参与者。中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对能源的巨大需求,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际能源领域的均衡态势。以中国为例,中国经济多年来持续发展,促使石油消费量强劲增长,已由石油出口国变成了进口国。虽然目前中国进口石油所占的比重还未过半,但按有关机构预测,如何确保稳定、多元的国际石油供应,对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将与日俱增。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不仅需要与OPEC这样控制全球40%原油产出的超级大户协调关系,争取进口总量和价格趋于稳定,更需要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近邻产油大国进行更具建设性的能源合作。由于新兴国家的广阔市场,能源出口国对美国、欧洲、日本等市场的依赖程度下降,他们在国际能源领域中的谈判能力也将逐渐增加。
从全球经验来看,因涉及经济、安全、地缘政治等复杂因素,国际能源合作有其特殊敏感性,国际石油合作不可避免的存在着摩擦,也更加复杂。2006年伊始,因为价格问题重新谈判差距较大,俄罗斯决定暂停向乌克兰供应天然气,由于俄出口欧盟的天然气也从乌克兰过境,此事一时成为全球关注的国际能源争端。中俄间石油管线从最初的安大线方案,到如今的泰纳线计划,这条长达数千千米的重要输油管道之所以牵涉面极广,不仅因其投资额和供油量都很大,更因其直接影响中、日等石油消费大国的国际能源供应格局,相关各方为争取各自利益最大化展开过反复多次磋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