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口语表达能力

如题所述

所谓“口语交际”是人们在交往中通过语言交流思想、传递信息,达到理解与协调进而影响和调节相互关系的活动。在当今讲信息、讲效率的现代社会中,口头表达能力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口语表达运用的范围更广,频率更高,作用更大。如洽谈业务、招商引资、信息传递等,都必须具有较强的说话能力。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在特定情境中准确地进行“言语表达”,只有有了“我想说”、“我敢说”的内在需求,才能实现“我要表达好”的自觉愿望。语文教师应当认真分析当前口语训练的症结所在,寻求对策,加强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一、当前小学口语教学的特征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应当“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职责。但目前仍有相当多的教师对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口语交际教学内容的编排特征不甚了解。在教学中要么根本不重视口语交际,对教材中设计的很多口语交际内容(话题)置之不理;要么单纯地把口语交际内容作为专项训练项目,只采取单一的课型操作,没有真正把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与识字、写字、阅读、习作、综合性学习等教学有机结合;要么沿用传统的“听话、说话”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导致口语交际训练实际缺乏“交际”的特征,没有真正做到“双向互动”。这些已经影响到了口语交际教学目标的落实,有的地方可以说口语交际教学还没有真正起步。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优势,恰当运用课程资源,激发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愿望,培养口语交际意识。
  二、口语教学的训练方法
  语文课堂教学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主阵地。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建立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口语交际训练氛围,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一)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敢于说话。
  心理学家认为,在通常情况下,课堂气氛可以分成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类。积极的课堂气氛是恬静与活跃、热烈与深沉、宽松与严谨的有机统一,它不但有助于学生知识的学习,而且会促进学生的社会化进程。教师要做到教学语言亲切、诚恳、贴近学生年龄特点,站在学生的立场,与学生一起说、一起想,缩短师生距离。经常与学生共同“拉家常”、聊天,一起讲故事,续编故事,使学生的口语交际有“源”而发。尤其是通过谈论动画片、童话故事,更能打开学生的话匣子,引起学生的共鸣,这样学生才敢想、敢说、敢问、敢做、敢于创新、敢于创造。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
  (二)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表现自我。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良好的情境,使学生在新异的学习氛围中激起思考、讨论的兴趣,从而锻炼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幻灯片制作一个或几个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描绘或利用课文精美的插图,让学生把话说具体;通过表演体会情境,教学《小露珠》这篇课文时,让学生扮演小露珠、小青蛙、小蟋蟀、向日葵、喇叭花等进行对话表演,小露珠的善良、助人为乐,小动物和植物们对小露珠的喜爱,学生都通过表演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学生既展现了自我,又从中得到了乐趣,寓教于乐,乐在其中;还可以用直观形象的实物展示吸引学生注意,如第二册语文课本中有“说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样子”的要求,教师把真正活泼可爱的小白兔呈现于学生面前,学生纷纷在老师的引导下,畅所欲言,气氛非常热烈。当然,在情景导引下,要注意三点:一是让每一位学生“动”起来;二是特别关注“开口难”的学生;三是鼓励创新,不人云亦云。
  (三)设计各种方法,激发学生说的欲望。
  1.语感训练
  语感是在长期的读写中,对语言进行不断比较、揣摩中逐渐积累的。朗读是引导学生体验课文情感的最佳途径,而学生在感情的朗读本身就是他对语言文字有敏锐感觉的表现。只有通过反复朗读与背诵,通过口、耳、眼、心并用,逐步培养学生感悟语言内涵和文章气势,领会其布局谋篇、遣词造句之精妙,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境地。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多听录音朗读和教师范读,通过直接感受语调、语气的变化和体态语言深刻感受语言的情感,另一方面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训练将作者的思想感情转化成学生自己的“口头语”充分表达发挥。如分角色朗读、换角色演讲、“课本剧”表演、想象延伸等都是口语练习的好形式。
  2.语言通顺训练
  在口语训练中,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畅达感非常重要。畅达是通顺的高标准,它要求语言的连贯性,还要求用语言把意思表达得非常明白、顺畅。指导学生说前理清内容、组织语言。说时要语言通顺连贯、声音洪亮、有礼貌。同时注意体态表情,举止大方,适时地运用手势加以表达。学生掌握了这些方法并养成了习惯,运用自然,那么口语交际就不会感到困难了。
  此外,还应让学生多看课外书,帮助他们积累知识,拓宽视野,活跃思维,发展语言。可在班级建立“图书角”,开设课外阅读交流课,并通过故事会、演讲会、朗读比赛等活动形式,把看课外书的所得讲述出来,并把这种训练形式扩展到课余观看影视节目、生活见闻之中,使他们不仅有话可说,而且敢说,为口语交际创造一切条件。   3.评价交流
  学生表达完,教师应进行评价,既要肯定优点,又要指出不足,并帮助学生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加以矫正。这一过程应注意引导学生全体参与,共同评价。评价从以下途径入手:一评语言,语言是否通顺流畅,用词是否准确。二评思路、内容是否表达清楚,是否有逻辑性和条理性。三评仪态是否自然大方、有礼貌,能否运用体态动作。交流是语文课堂出彩的环节。语文新课标要求我们培养学生交流、合作、探究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小组讨论交流、全班交流等方法已被教师们广泛运用,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也在讨论交流中得到发展。
  4.游戏活动
  活动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精心设计和组织各种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1)游戏
  如组织“击鼓传花”、“贴鼻子”、“画嘴巴”等游戏,用较短的时间完成简单的游戏,然后提出几个问题:游戏开始我们做什么?过程怎样?结果怎样?你觉得哪部分最有趣?为什么有趣?观众的反应怎样?指导学生开口说;组织手工剪、贴、画活动。由教师提供几个简单的图形或符号,让学生通过手工剪、贴、画后,再向同学介绍自己所完成的过程及内容。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还可以通过增强口语交际的操作性,强化训练效果。
  (2)班队活动
  班队活动中,组织学生讨论本班热点问题,如“生日该不该送礼物”、“游戏机的危害”、“看什么样的课外书”等。学生面对的是自己最关心的问题,自然能敞开心扉真诚交流,并在相互接受与倾听中学会平等参与、真诚合作、共同成长;可以把每日每节语文课前五分钟设为“五分钟演讲”时间,形式不拘,内容不限。教师要提醒他们注意口述条理要清楚,用词要恰当,语言要流畅等,久而久之,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就会自然提高。
  总之,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教师准确把握教材,合理利用教材,创造宽松、愉悦的交际环境,就能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我们应当更贴近生活,追求实际,力求创设更多、更好、更生动的口语交际情境,让口语交际真正成为师生交流的“驿站”,成为师生交流的“纽带”,成为心与心沟通的“桥梁”。学生生活在群体中,生活在社会中,与人打交道的际遇无处不在。我们要鼓励学生利用各种机会,争取多说话,尤其是当众说话,做落落大方、说话得体、受人欢迎的小学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12-26
多阅读,多练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