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的空城计为什么能成功?

同题.请大家自己回答,谢谢,别复制网上内容.
我知道空城计是杜撰的.但它在三国演义里之所以会成功确是有一定的道理.司马懿为什么会退兵,当时他的心态是什么?我想不能单纯的理解为作者的意愿吧。我现在提高悬赏分数,希望能够得到让我信服的答案。

诸葛亮与司马懿,首先是杰出的政治家,其次,才是军事家。空城计之所以能够成功,其因有三:
第一,诸葛亮出山时,刘备兵不过三千,将不过关张赵,谋不过孙糜简,势单力薄,可谓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从公元207年诸葛亮出山到公元219年刘备攻占汉中,短短12年间,三分天下的局面形成,诸葛亮靠的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他虽明知“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于之争锋。”,仍立北定中原、兴复汉室之志;虽明知三分天下后,西蜀无论政治、经济、军事与北魏均相差悬殊,仍六出祁山五次北伐;虽明知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天下一统是大势所趋,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做为中华民族智慧象征的孔明先生,他为的是什么?图的又是什么呢?“兵在攻心三分聊竭解悬力,鱼如得水六出诚为尽瘁哀”。诸葛亮感激刘备的知遇之恩,因此才六出祁山五次北伐,目的是将战火点燃在别人的家门口,兵法云: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
911事件之后,美国出兵伊拉克,开放伊拉克边境,目的就是为了减少对美国本土的恐怖袭击,有本事和我的驻伊美军较量!
第二,对于司马懿而言,诸葛亮是自己存在的价值之所在。有诸葛亮,有西蜀的屡次寇边,才有自己的用武之地。而1、从人口来看,蜀汉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汉政权。当时,北魏人口504万,东吴265万,而西蜀仅94万人。2、从人才来看,西蜀建国最晚,当时天下一流人才均为魏吴所有,以致于“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3、从局势来看,成立仅两年的西蜀因刘备怒而兴兵,国力受到重创。东吴伺机报复,北魏欲借机吞蜀,南方蛮夷拥兵叛乱,蜀汉局势恶化。西蜀根本无力吞并北魏。
第三,诸葛亮真正的知音不是别人,正是司马懿!人的一生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真正造就您、促使您成就大事的,往往不是您的朋友,而是您的敌人。暮年的康熙在千叟宴上举杯讲到:我这一杯酒不敬别人,敬的是鳌拜、吴三桂、葛尔丹,我希望他们来世再与我为敌!2002年世界杯期间使小小的塞内加尔一战成名的不是别人,正是他们的强劲对手——上界冠军法国队。为什么诸葛亮三气周瑜,使周瑜发出“即生瑜,何生亮”的感慨,仍要去江东吊孝?一方面是为了吴蜀联盟,但是更为重要的是从此少了一个强劲对手,幸皇天不负,又来一位司马懿,否则孔明先生岂不要成为东方不败、独孤求败了吗?
最了解您的往往不是您的朋友,而是您的敌人,正是他才使您成就一番大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5-12-08
以上回答全不对!!!!!!!

诸葛亮和司马懿对对方以及对方的实力都十分了解。司马懿之所以能揽到兵权,是因为有诸葛亮无人能敌。所以他根本不想灭诸葛亮——除非他权倾朝野,所以他每次都是阻击,而不是反击。
二人都没有意料到马谡会屯兵山上守街亭,司马懿夺街亭也是骑虎难下,只好夺了。
正因为司马暂时不想灭蜀,所以诸葛亮摆空城计其实是给司马一个退兵的台阶。诸葛亮最担心的不是司马看穿城内无兵,而是怕司马看不清政治局势,盲目灭蜀。
如果司马灭了蜀,肯定立刻封王,但是兵权立失。司马经过思考,想明白了,所以假装被吓退。
实际上,空城计是由于马谡的失误,使得司马和诸葛在没沟通的情况下,合作的一场双簧。
诸葛聪明!司马也聪明!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5-12-15
楼主觉得诸葛亮的空城计能够成功很难理解
是因为楼主你在看书
你已经知道诸葛亮其实没有足够的兵力
你也知道诸葛亮是在刻意设计
你没有从司马懿的角度来理解
你没有经历过战场上那种紧张
再加上罗贯中在写作时
有点褒诸葛而贬司马的感情色彩在
所以你读书就很难理解了

作者在写书的时候
为了让故事吸引人
难免会对书中人物的描写有所侧重
所以读者读了之后
很容易就会觉得诸葛亮是好人
司马懿是坏人
诸葛亮聪明、神机妙算
而司马懿愚蠢、多疑
但是其实不是
我们不应该用一个看故事的心态来理解这个计谋
而应该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
从一场战争的角度
从一个更大的角度
来理解这场战役

撇开原著中司马懿看到当时的情况所表现出来的犹豫
撇开原著中作者对诸葛亮神机妙算的描述
将双方看成是战争中相遇的两方
将这次相遇看成是这场三国大战中的其中一场战役

假如你是司马懿
你在战场上
那就是另外一种感受
战场上是容不得犯错误的
“一子错满盘皆罗索”
这句话不光适合用在棋盘上
用在战场上才是最主要的
一场战役决定一次战争的胜利
这样的事情还少见吗
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
德国在占领了大半个欧洲之后
硬是要强攻斯大林格勒
正是在斯大林格勒
德军惨败
150万德军被歼
德国从此就一败涂地

战争是残酷的
容不得你犯错
战场上是恐怖的
你随时与死神擦肩而过
战场上分秒必争
你做决定容不得你半点犹豫

不用讨论当时三国相互之间的状况
不用讨论当时当地的情况
不用讨论诸葛亮与司马懿以前的每一次交手
就算是普通人
就算是第一次交手的人
也不会轻易的冒这种风险
明白吗
因为你一旦做错了决定
空城里面等待你的如果是千军万马
你输掉的就不是一场战役
你输掉的将会是这场战争

楼主问这个问题
想必楼主年纪不大
年轻人血气方刚
有一种冲动
想要一次过把对方消灭
这是不可能的
如果能做到
这就不是两个有实力的对手在较量
两强相遇
双方势均力敌
战争就不会是一天就可以解决
持久战在所难免
所以
不是说司马懿中了诸葛亮的空城计
就说明他是笨蛋
正好相反
司马懿是聪明人
他很成熟很老练
他不在乎那一场战斗的胜利
要灭诸葛亮
何时不行
不要冒一次战役的风险
否则将满盘皆输

诸葛亮也是聪明人
他也知道这个道理
他知道当时两国的实力的差距
知道司马懿是一个久经沙场的老将
司马懿不会急于要打败自己
司马懿也不需要冒这种空城计的风险来强行灭掉诸葛亮
所以诸葛亮才冒险
摆出当时的阵式
而司马懿也配合他
撤离空城

由此
两人合演了三国演义里面一出好戏
空城计

一点体会
供楼主参考
第3个回答  2005-12-12
首先是司马懿认为自己很了解诸葛亮,犯了经验主义错误,他觉得诸葛亮不会冒险行此陷计,自己也太小心谨慎,而没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诸葛亮此时已经走投无路,能用的军马早已派出,哪来的人会在城里“伏击”?
其次是诸葛亮太过了解司马懿,所以敢用此计,另外,当时也不容许诸葛亮想太多,他别无选择,所以我认为这条空城计能成功实在有相当一部分运气因素。
再来一次的话,恐怕……
小弟一时所想,妄言之处,还望海涵。为了你的高分悬赏,我也来凑一下热闹吧。空城计具体出自《三国演义》第95回。

先分析一下当时的情况,其实自从当蜀国失去荆州之后,对魏国的威胁已经不大了。因为没有了荆州,蜀国要进攻魏国就必须爬祈山,还没打仗,体力就消耗一半。就当时的情况而言,三国的大势基本已定。加上蜀国和吴国已经不是魏国的对手了,而且经过彝陵之战之后,蜀国与吴国像赤壁那样联手起来对付魏国已经不大可能。
再分析一下司马懿当时的心态:在94回,因为自己的大意,失去了魏国猛将徐晃。虽然刚在街亭打了一个漂亮的胜仗,但需要指出的是,在街亭他嬴的是马谡而不是诸葛亮,因此对诸葛亮还是心有余悸,因此不敢轻举妄动。面对诸葛亮的空城司马懿面对两种选择:

进兵:有可能除去诸葛亮,但如果不是空城的话,那他自己和两个儿子都会很危险,他死了不要紧,如果连他的两个儿子的死了的话,那么他心中取代魏国的愿望就会泡汤。

退兵:可能放了诸葛亮一条生路,但最起码自己和他两个儿子都可以保住性命。再考虑到,蜀国人才已经不多了,赵云将死,姜维是人才,但在政治上缺乏强力手腕,只要刘禅不死,他就难以施展他的才华。从大势来说,灭蜀国是迟早的事。况且,他刚在魏国与曹真的政治斗争中取得了优势,就算退兵,上面也不会怪罪下来。

综合考虑:如果我是司马懿,我也退兵。
1、不会冒生命的危险,保住性命特别是儿子的性命,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2、就算放了诸葛亮,只要刘禅一天不死,诸葛亮对自己的威胁还是有限。
3、退兵,对于他来说,根本就没有损失,最多就浪费了一次杀诸葛亮的机会,但进兵就意味着风险。刚打完街亭的胜仗,蜀军已经元气大伤,没有必要冒这个险。
撇开司马懿个人的性格来看,作为一个理性的人,都会选择退兵。

就相当于你在赌场已经嬴了一万,后面有一个赌局,如果你赢了,可以得到八千块,但如果你输了话,你不但连一万都没有,还要赔上八千。你干不干?我想大部分人都不会干。但事后发现,如果你当时买了话,你就一定嬴,你会后悔当时没有买入,周围的人也说你愚蠢。现在很多分析空城计都说司马懿愚蠢,那是因为大家都已经知道结果了,但如果你设身处地地站在司马懿当时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你就不会觉得司马懿是愚蠢的了。

以上是鄙人之愚见,若有不足之处,望不吝指出。
第4个回答  2005-12-18
先分析一下当时的情况,其实自从当蜀国失去荆州之后,对魏国的威胁已经不大了。因为没有了荆州,蜀国要进攻魏国就必须爬祈山,还没打仗,体力就消耗一半。就当时的情况而言,三国的大势基本已定。加上蜀国和吴国已经不是魏国的对手了,而且经过彝陵之战之后,蜀国与吴国像赤壁那样联手起来对付魏国已经不大可能。
再分析一下司马懿当时的心态:在94回,因为自己的大意,失去了魏国猛将徐晃。虽然刚在街亭打了一个漂亮的胜仗,但需要指出的是,在街亭他嬴的是马谡而不是诸葛亮,因此对诸葛亮还是心有余悸,因此不敢轻举妄动。面对诸葛亮的空城司马懿面对两种选择:

进兵:有可能除去诸葛亮,但如果不是空城的话,那他自己和两个儿子都会很危险,他死了不要紧,如果连他的两个儿子的死了的话,那么他心中取代魏国的愿望就会泡汤。

退兵:可能放了诸葛亮一条生路,但最起码自己和他两个儿子都可以保住性命。再考虑到,蜀国人才已经不多了,赵云将死,姜维是人才,但在政治上缺乏强力手腕,只要刘禅不死,他就难以施展他的才华。从大势来说,灭蜀国是迟早的事。况且,他刚在魏国与曹真的政治斗争中取得了优势,就算退兵,上面也不会怪罪下来。

综合考虑:如果我是司马懿,我也退兵。
1、不会冒生命的危险,保住性命特别是儿子的性命,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2、就算放了诸葛亮,只要刘禅一天不死,诸葛亮对自己的威胁还是有限。
3、退兵,对于他来说,根本就没有损失,最多就浪费了一次杀诸葛亮的机会,但进兵就意味着风险。刚打完街亭的胜仗,蜀军已经元气大伤,没有必要冒这个险。
撇开司马懿个人的性格来看,作为一个理性的人,都会选择退兵。

就相当于你在赌场已经嬴了一万,后面有一个赌局,如果你赢了,可以得到八千块,但如果你输了话,你不但连一万都没有,还要赔上八千。你干不干?我想大部分人都不会干。但事后发现,如果你当时买了话,你就一定嬴,你会后悔当时没有买入,周围的人也说你愚蠢。现在很多分析空城计都说司马懿愚蠢,那是因为大家都已经知道结果了,但如果你设身处地地站在司马懿当时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你就不会觉得司马懿是愚蠢的了。

以上是鄙人之愚见,若有不足之处,望不吝指出。
诸葛亮一生谨慎,司马懿都想不到他会冒一次险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