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的空城计为什么能成功?

同题.请大家自己回答,谢谢,别复制网上内容.
我知道空城计是杜撰的.但它在三国演义里之所以会成功确是有一定的道理.司马懿为什么会退兵,当时他的心态是什么?我想不能单纯的理解为作者的意愿吧。我现在提高悬赏分数,希望能够得到让我信服的答案。

第1个回答  2005-12-04
首先是司马懿认为自己很了解诸葛亮,犯了经验主义错误,他觉得诸葛亮不会冒险行此陷计,自己也太小心谨慎,而没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诸葛亮此时已经走投无路,能用的军马早已派出,哪来的人会在城里“伏击”?
其次是诸葛亮太过了解司马懿,所以敢用此计,另外,当时也不容许诸葛亮想太多,他别无选择,所以我认为这条空城计能成功实在有相当一部分运气因素。
再来一次的话,恐怕……
小弟一时所想,妄言之处,还望海涵。
第2个回答  2005-12-19
我觉得这里的人很缺德,都把我辛苦归纳出来的答案复制几遍,搞到难辩真假。因此,我把我的答案修改一下。

我重新对我的答案补充一下,希望楼主注意:

空城计具体出自《三国演义》第95回。

先分析一下当时的情况:
其实自从当蜀国失去荆州之后,对魏国的威胁已经不大了。因为没有了荆州,蜀国要进攻魏国就必须爬祈山,还没打仗,体力就消耗一半。就当时的情况而言,三国的大势基本已定。加上蜀国和吴国已经不是魏国的对手了,而且经过彝陵之战之后,蜀国与吴国像赤壁那样联手起来对付魏国已经不大可能。

再分析一下司马懿当时的心态:
在94回,因为自己的大意,失去了魏国猛将徐晃。虽然刚在街亭打了一个漂亮的胜仗,但需要指出的是,在街亭他嬴的是马谡而不是诸葛亮,因此对诸葛亮还是心有余悸,因此不敢轻举妄动。面对诸葛亮的空城司马懿面对两种选择:

进兵:有可能除去诸葛亮,但如果不是空城的话,那他自己和两个儿子都会很危险,他死了不要紧,如果连他的两个儿子的死了的话,那么他心中取代魏国的野心(原来为“愿望”)就会泡汤。

退兵:可能放了诸葛亮一条生路,但最起码自己和他两个儿子都可以保住性命。再考虑到,蜀国人才已经不多了,赵云将死,姜维是人才,但在政治上缺乏强力手腕,只要刘禅不死,他就难以施展他的才华。从大势来说,灭蜀国是迟早的事。况且,他刚在魏国与曹真的政治斗争中取得了优势,就算退兵,上面也不会怪罪下来。

综合考虑:如果我是司马懿,我也退兵。
1、不会冒生命的危险,保住性命特别是儿子的性命,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2、就算放了诸葛亮,只要刘禅一天不死,诸葛亮对自己的威胁还是有限。
3、退兵,对于他来说,根本就没有损失,最多就浪费了一次杀诸葛亮的机会,但进兵就意味着风险。刚打完街亭的胜仗,蜀军已经元气大伤,没有必要冒这个险。

综上所述,撇开司马懿个人的性格来看,作为一个理性的人,都会选择退兵。

打个比方说:
就相当于你在赌场已经嬴了一万,后面有一个赌局,如果你赢了,可以得到八千块,但如果你输了话,你不但连一万都没有,还要赔上八千。你干不干?我想大部分人都不会干。但事后发现,如果你当时买了话,你就一定嬴,你会后悔当时没有买入,周围的人也说你愚蠢。现在很多分析空城计都说司马懿愚蠢,那是因为大家都已经知道结果了,但如果你设身处地地站在司马懿当时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你就不会觉得司马懿是愚蠢的了。

以上是鄙人之愚见,若有不足之处,望不吝指出。
希望楼主可以看到我的真正答案!
第3个回答  2005-12-04
诸葛亮对司马懿很熟悉,他知道司马懿也对他很了解,知道他一生行事特别谨慎,从来不做没有把握的事情,所以,当司马懿看到诸葛亮高枕无忧地坐在那谈琴喝酒,旁若无人时就以为诸葛亮胸有成竹,等着他上当呢,况且,司马懿平时的对手也是诸葛亮,吃了他很多的亏,在心理上有了一定的压力,形成了一点心理定势,所以,司马懿就不赶贸然行事,只好选择撤退了!!
又有兵法云“实则实之,虚则虚之,虚而实之,实而虚之”诸葛亮善用兵法,司马懿一时也很难识破,当他撤退之后马上就悔悟了!!有时候呢,聪明人也回糊涂的,就是因为太聪明了,所以有人提醒司马懿说诸葛亮是摆的空城计的时候,他想得太多了,把自己也给弄糊涂了!!
另外,也是诸葛亮太聪明了,临危不乱---也确实是没有别的办法了!!哈哈
第4个回答  2005-12-19
李敖曾经歪着解释过空城计,可是也不无道理.诸葛与司马之间的确存在着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在司马没有足够把握控制魏之前,他是不打算很快就让这种关系破解的.
我们知道司马是很有胆略的人,不可能为了一个疑城而撤兵的.我想他退兵也许是为了放孔明一马.如果不是这样,他怀疑归怀疑,只围城也行啊,何必要退兵呢?
另一方面.司马也许是出于"英雄惜英雄,好汉惜好汉"的一种惺惺相惜的情愫,二人多次较量,皆知对方与己实有太多相似之处.如果不是宿命,我想二人也许会成为知己,毕竟世上知己难觅!(也许他们再放开一些,就会像胡一刀和苗人凤了,也许这并不贴切)
第5个回答  2005-12-10
虽然空城计这个情节是虚构的,但在三国中很有一定的合理性。纵观三国这段历史,司马懿心思才智并不输于孔明,而且善长权术,他深深明白,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诸葛亮的存在,对于司马懿正如良弓之于飞鸟,走狗之于狡兔,在司马懿羽翼尚未丰满之时,孔明一旦不在了,那么司马懿在魏国的处境立时将陷于危险的之中。所以,司马懿虽然心中对孔明的空城计颇为怀疑,也不愿带兵杀入。何况孔明视司马懿为蜀国的眼中钉,欲拔之而后快,一旦失手被擒,便难脱灭顶之灾。既然胜也不是,败也不行,何不将计就计,退兵便是。世人的耻笑算什么?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其后孔明卒于五丈原,又有了死诸葛吓退活司马。其实呢,司马懿连活的孔明也不怕,何惧你死孔明?为何只有孔明六出祁山,没有司马懿乘胜追击?也是这样的道理。而孔明也多半料到了司马懿的这种心里和处境,是以在两人的交锋中多多少少略占上风。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