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的时候世界各国军事力量对比

我要中国,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日本,意大利,苏联

美国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大国,早在很早之前,美国的整体力量就已经非常的强大了,就拿经济来说,在1940年的时候,美国就已经达到了2000多亿美元,当时,美国的兵力已经有1050万人,还配有很多非常先进的武器。

中国在二战期间是一个刚从封建社会挣扎出来的处在动荡年代的国家,当时的经济并不景气,训练有素的士兵不多,还有几十万的民兵,武器也大多是自己制造的或者是从敌人那里夺来的,整体实力不容乐观。好在当时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最终打败了侵略者,才有了今天中国的繁荣昌盛!

日本在当时的经济是很不错的,有283亿美元,虽然日本地方不大,但是配备的军事力量和武器还是非常先进的,但是和美国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德国在希特勒的带领下,经济发展的非常富有,有561亿美元,比日本还要好,然后希特勒为了能够增强军事力量,开始制造一些先进的武器和军火,这为他后来发动战争提供了有利的支持。

苏联应该是二战的时候军事力量最强大的国家了,他的工业革命进行的比较早,军队的人数从最初的600万人发展到后期的1200万人,军队的人数也是非常庞大的,除此之外,苏联还生产塔克和火炮等军火,据统计,在二战时苏联共生产了10.8万辆坦克还有大量的火炮。

扩展资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直接死于战争及与战争相关原因(如因战争导致的灾害、饥馑、缺医少药、传染病蔓延、征兵、征募劳工、屠杀等)的人约为7000万;

欧非战场约占2\3,欧非战场死亡人员中的1\3是死于纳粹集中营或是被纳粹集体屠杀、虐杀的,占二战中遭交战各方刻意屠杀、虐杀的平民及战俘总数的80%以上。

在这7000万人中苏联占2660万(1941年-1945年,军人占35%,苏联方面因战争造成的伤病人数也是及其巨大的,仅在册军人的伤病累计数便高达1830多万人次);

中国约占1800万人(1937年-1945年,其中军人约占15%,另外因战争造成的伤病者累计约1600万人次,因此伤亡累计约为3500万人)。 

7000万人按死因可分为三类:一是死亡的军人;二是死于屠杀虐杀的平民及战俘;三是死于战争相关原因的人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各国军人死亡人数合计约有1800多万(不含死亡的俘虏);

死于交战各方刻意杀戮的平民和战俘大概也有1800多万(其中80%以上死于纳粹德意志第三帝国之手);

而死于战争相关原因如因战争导致的灾害、饥馑、缺医少药、传染病蔓延、征兵、征募劳工等的人数则在1500-3000多万(这个主观性比较强,看所在国怎么划定相关原因的范围了,中华民国和苏联等国后来都大幅调增了各自的死亡人数,正因如此二战死亡人数便有了5000~7000万的变化)。

比如中华民国所列的伤亡数为3500万,其中死亡占1800万,而在这死亡的1800万人中属于前两类死因的人数大概占20%。

苏联前两类的死亡人数则要占到死亡总数的一半以上,中华民国死亡的1800万人中还包括了诸如1942年河南大旱引发饥荒而死亡的300多万人以及其他非沦陷区各种原因的非正常死亡,因为战争导致救援无力灾情扩大,把这些死亡列入也是合理的。

而抗战胜利后不久中华民国所公布的死亡人数为800多万,统计标准有所变化。

军队在战争中的损失(减员)一般由死亡、伤病、被俘、失踪等几部分构成,而军人的死亡又包括阵亡、因伤致死、其它原因致死等成分。以苏军在苏德战争中的损失为例:

苏军损失累计为2959.3万。其中死亡为681.7万(阵亡占76%,因伤致死占16%,因病、事故等死亡占8%),被俘或失踪为445.6万,伤病累计为1832万人次(受伤占82.9%,因病减员占16.6%,冻伤占0.5%)。

另外,军队所处的战争态势不同,其损失的构成便有极大差别,以苏德战争期间的苏军为例,苏军的历年月均损失为:

1941年71万,1942年61.4万,1943年65.5万,1944年57.3万,1945年70万,相差并不太大,损失最惨的1941年与损失最轻微的1944年之比不过为1.24倍,但其历年损失中死、伤、俘构成比例却有天壤之别,其1941年死亡及被俘失踪人员月平均为49.6万;

1942年为27.1万,1943年19.2万,1944年14.7万,1945年18.6万,其高低之差达3.37倍以上。

一般来说,处于进攻的一方其伤员所占比例较大,而败退的一方,由于其伤员无法及时撤出,或最终成为俘虏,或因得不到有效医治而死亡,因此败退的一方其损失中死亡、被俘人员所占的比例一般都较大,其中又尤以被合围的部队最为典型。

如被合围在斯大林格勒的28万德军,除了3万多伤员空运出围外,剩下的就非死即俘了。日本在太平洋战场所遇也有类与此,一个个的岛屿成了已丧失制海权的日军的死亡陷阱,死亡成了绝大部分守岛日军的归宿。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第二次世界大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11
  1、美国早在二十世纪初就已经是世界头号经济强国,1940年美国GDP达到2000多亿美圆[1940年的汇率],但美国这时依然享受着大西洋天然壁垒的优越,陆军只有可怜的10万人,遍为4个步兵师和1个坦克师和1个后备预师,坦克的数量只有300多量,甚至排在波兰后面,勉强做个世界第七.
  美国参战后,在其经济实力的支持下武器生产能力大增,到1943年已经成为盟军军火的主要供应者[具体武器生产状况如下].到1945年,美军总兵力达到1050万人其军事工业的规模已经发展到可以年产飞机4万架,坦克2万辆的水平,二战时美国共生产8万辆坦克,有进4万辆是位于底特律的克莱斯特工厂生产的M4谢尔曼坦克.

  2、 苏联是二战时期军事实力最强盛的国家,苏联是世界第二工业国,苏德战争初期其GDP达433亿美圆,军队人数任何时期一直维持在600万人以上二战末期达到了鼎盛的1200万人,这可以说是世界历史上最庞大的军队了,二战期间苏联共生产了10.8万辆坦克和自行火炮,但有近7万辆在战争中被击毁,苏联强大的生产能力及时的补充了这些损失.

  3、 德国在希特勒的严抓下,1940经济总量达到561亿美圆,基本度过了经济危机,军火工业生产开始全面的运转,其军火产量在1939年就已经超过英法之和,以坦克生产为例,1940年生产坦克2500余辆[3型为主],1943年达到了顶峰7600余辆,随即就有3000多辆开往库尔斯克,包括200辆新式的5型黑豹坦克,后来多生产虎 豹坦克,数量有所下降,质量却在上升,由于盟军的轰炸和资源短缺,德国经济在1945年开始出现崩溃.

  4、英国在欧洲孤掌难鸣,国内经济不景气,其经济和资源的维持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殖民地和美国的支援;法国已经战败,其势力范围退缩回在非洲的殖民地

  5、意大利早在1940年时就已经爆发的经济危机,在加上意大利军队的接连失利,国内罢工浪潮高涨,1943年墨索里尼政权倒台.

  6、在7.7事变前日本的经济总量达到283亿美圆,是世界第6经济强国, 在7.7事变前,日本全国只有4个装备整员的师团,不到20万人而国民党军队光陆军就达到200多万,7.7事变后,日本开始大量的扩充兵员,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在中国有110个师团,总共250多万人,此后日本兵力一直升高到1945年达到600多万,但兵员的素质却不断的下降,日本的人口只有7600多万,已经不堪重负;二战日本共生产5000多辆坦克,1941-1945年日本共生产了航母17艘、战列舰2艘、巡洋舰9艘、驱逐舰63艘、潜艇147艘与同期的美国有很大的差距.

  7、中国虽然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但军事实力相当弱后,具体的经济总量状况无从考证,二战后期共产党发展到91万人,民兵近百万,解放国土面积一百多万平方公里,人口1亿人,装备大多是缴获的日本武器:国民党兵力有460万人[其中蒋介石嫡系只有100多万人],缴获了大量日军的装备,还有美国的4亿美圆援助和大量武器支援。

  ---------wmj007整理------------

  日本VS美国

  1、战争潜力:由于国家战争机器的高速运转,全国的富余劳动力都充实到军队及相关行业当中,日本国民经济在太平洋战争开始前显得空前“繁荣”, 使得日本人错误地认为本国经济与军事实力都超过了与他们最大的敌人美国。而此时的美国已经历了十年左右的经济大萧条。经济危机的深远影响使得整个美国经济依然‘疲软’。但尽管如此美国的综合国力仍远高于日本。这里简单的举例一组数据:
  1、美国的人口高于日本近两倍;
  2、美国的国民收入是日本的7倍
  3、美国的钢铁产量是日本的5倍
  4、美国的煤炭产量是日本的7倍
  5、美国的汽车产量更是日本的80倍_
  此外,美国工厂的现代化和自动化水平要高于欧洲和日本,美国人的生产管理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两方面结合起来,美国工人的人均生产力是世界上最高的。日本已经基本无潜力可挖掘,日本在太平洋战争开始前国内的军事、经济以达到顶峰,也就是说如果日本不能利用现有的力量迅速消灭对手,那么进入消耗战后,日本必败无疑。

  2、军工生产:1941-1945年日本共生产了航母17艘、战列舰2艘、巡洋舰9艘、驱逐舰63艘、潜艇147艘。而在同一时期美国生产了航母(包括护航航母在内)131艘、战列舰10艘、48艘、驱逐舰355艘、护卫舰498艘、潜艇203艘。仅从数量上我们就可以看出日美在生产能力上的差距,小日本整个二战期间仅仅建成了63艘驱逐舰而美国在同一时期却有七百四十余艘反潜舰艇建成下水!
  日美双方作战飞机年产量对比:盟国不仅在飞机数量上占了上风,而且在战争中不断推出新型飞机,到了战争后期美军的飞机性能已经远远优于日军。反观日本,在整个二战期间基本上都在使用‘零’式或其改型。‘零’式从很多方面来说确实是一种非常优秀的战斗机,但是到了1943年其性能已经明显落后于美国的新机型(由于日军轻视对飞行员的保护,只注重飞机性能,过量采用木质材料与蒙皮,‘零’式在被击中后很容易起火燃烧,导致机毁人亡)。在美国生产的飞机中约有97810架是多引擎轰炸机(双发或四发),而日本仅仅生产了15117架(基本上是双发机)。因此,无论是从飞机生产数量上,或是从飞机总载荷上看,两国之间的差别都非常之明显。
  由于工业基础和技术能力上的差距,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陆军根本谈不上机械化,其重型装备供给量与实际需求之间差距甚远。
  1941-1945年,日军只生产了604门口径大于105毫米的野战火炮和70-105毫米口径火炮6512门,而同一时期美国却生产了重炮7803门,其他中型口径火炮27082门。1941-1942年,日本将坦克生产列入了A级(即最高级别),但由于科技水平和生产工艺的落后,日本只生产了中型坦克1065辆,轻型坦克1024门。而美国却生产了中型坦克24997辆,轻型坦克4052辆。要指出的是,二战时期日本的中型坦克无论是火炮威力还是装甲厚度都只能相当于盟军的轻型坦克。由于日军坦克在战斗中的表现欠佳,到了1943年坦克的生产被降到了D级。日本不但缺少坦克,车辆也是日军的软肋,日本车辆生产在顶峰时为1941年的47901辆,而美国在1943年的汽车生产量却达到了621502辆。
  除了重型装备,其它武器日本的生产数量也是严重不足。1941年底日本的武器库足够装备103个师团,陆军战斗序列有51个师团和59个旅团。战争初期陆军的武器弹药的产量和消耗量大体相同,但随着战争规模的不断扩大,军队数量急剧增,而日本的武器弹药保有量却没有明显的增加。1943年日本陆军规模从240万人升到310万人,美国则从415万人激增到了889万人。到战争结束时日军的武器弹药虽然可以装备104个师团,但其战斗序列却达到171个师团,这还不包括日本大量的准军事人员。

  1940年统计,日本本土人口7314万,虽然强征了大量中国和朝鲜劳工,但并不等于这样腾出来的本国人力就能形成战斗力强的部队。事实上,太平洋战争前6个月日军在东南亚和南太平洋的胜利正是依靠多年积累的精锐部队。1944年日本有1335万名女性劳动力,但其中的780万人从事的是农业和林业工作,只有225万人参加工业及军工生产。而美国1941年就有1460万名妇女参加工业生产。

  德国VS苏联

  1941年6月22日,德军进攻苏联,苏德战争正式爆发。在此之前,苏联的军事装备和军人综合素质都不在德军之下,由于苏联在三十年代的经济增长,使得投入于军事准备的经济能力大大增强,这十年里,苏联的整体军事实力已经世界上最强的几支,和德军的整体实力差不多。但结果却是,在三年的苏德战争里,苏联共死亡了包括1000万士兵在内的2000万人,平均每天死亡3万多人。在战争进行时,苏联的军工机器一直没有停下来,共生产了约10余万辆坦克和火炮。

  苏联的面积是2200万平方公里,人口近2亿;而德国的面积是37万平方公里,人口不过5、6千万。德国没有丰富的战时资源可供使用,而苏联的资源是世界上最为丰富的。从资源上的实力分析,双方不是一个等级上的。苏军一开始就被动挨打,每次战役都会10万10万的士兵被俘或被歼,而且苏联还有美国在太平洋和日军作战,牵制了日军的北进;同时英法及欧洲反法西斯军民在西欧、南欧、以及北非几条战线上和德军抗战,使德军整体的军事实力的总值分化掉一部分,可以说德国是以其最多60%的综合军事实力来同以近95%的综合军事实力的苏军在苏联本土进行战争,苏联在双方的战争条件上占着比德国多得多的优势
  http://hi.baidu.com/007cn/blog/item/70bdb80ec06929e737d1226c.html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7-01-07
第二次世界大战被誉为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一场浩劫,作为兵器,一种人类为了在战斗中获得优势的工具,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各国为了在战争取得主动权,更好的消灭敌人,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其中有很多研究甚至还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但当这种研究带上了一层血色的时候,总会给人一种莫名的伤感。我们研究战争,不代表我们热爱战争。我们了解战争,是为了更好的珍惜和平。

陆军兵器方面,德军陆军兵器在质量和工艺上无疑是一流的。德意志民族是一个一向严谨的民族,同时他们对精密的仪器也有着特殊的兴趣,但这带来了一个令人哭笑不得的结果:造价太高。同时,德军兵器通常会很复杂,这样的结果是使德军兵器单独作战能力会很强,具有很高的精度,但不易于批量生产,生产工时长,另外在武器损坏之后修理困难,同时武器对恶劣天气的适应能力差,故障率高。如在苏德战场上,德军普遍装备的毛瑟K98式步枪经常会在苏联恶劣的气候中被冻住枪栓。

在1943年的库尔斯克会战中,德军投入了192辆豹式参加了首曰的进攻,但机械故障频频,再加上在一个雷场遭遇伏击,当曰幸存完好的豹式只剩40辆。但没发现被正面击毁的豹式。而德军后期装备装甲部队的重型战车Panzerkampfwagen VI Ausf. B的故障率更是高得惊人,盟军对于这种更加厚重、防护能力更好的坦克几乎无技可施,只能咒这个怪物快点自己出故障,一般很快就能灵验。高故障率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德军武器.

美国兵器最大的优点就是容易修理,零件的高度标准化让美国在战场上能够及时的对装备进行修理以重新投入战斗,而不会出现大量兵器因损坏严重而被丢弃的现象,就连一颗螺丝钉都可以用在重型坦克或者是摩托车上。但美军装备的单独作战能力并不是很好,美国在陆军武器制造技术方面要略低于德国,与苏联相近,当然是在JS-3坦克投产以前。由于美国工业实力的雄厚,很难判断出美军兵器是否易于批量生产,但从美国零件的高度标准化来看,生产方面应该是没问题.

不过有的人总是喜欢把美国兵贬得一文不值,因为美国陆军在二战中确实体现不出良好的单兵作战力,一旦失去了空中保护,美国陆军几乎无法与德国西线部队相抗衡。但是有一点需要声明,我们总是在拿身经百战的德国兵去和美国的老爷兵去比,这样做未免有失公允。美国的地理位置限制了美国陆军的发展。美国周边都是些弱小国家,美国陆军并不需要非常强大就可以保护本土的安全,美国真正需要的是一支强大的海军。陆军只要能够满足本土防御就可以了。而且美国并不是像德国那样具备战斗传统,德国的战斗传统是德军优秀战斗力的来源,而美国由于其民族组成复杂,没有封建史,以及其文化、思想等方面的因素,美国人并不善于战斗。因此对美国陆军的种种批判未免有失偏颇,如果让美国置身于欧洲那样列强纷争的环境之中,美国陆军究竟会怎么样,我们只能去推测。另外仅仅从武器火力方面来看的话,美国并不弱于德国。我们可以对比一下同样在1944年3月投产的豹G型坦克和M4A3(76)W型坦克的火炮能力。美国坦克装备的76mm M7 L/53式火炮在1000米的距离上最大穿甲能力可以达到157毫米,而德军装备的75mm Kw.K.42 L/70式火炮在同样的距离上的最大穿甲能力为149毫米。。

所以美军在武器质量方面其实并不弱于德国。同时,在盟军成功登陆诺曼底后,美军也在实战中逐渐积累着自己的经验,第630坦克歼击营在1944年7月的报告中显示,他们摧毁了包括“虎”式坦克在内的53辆德军坦克和15辆自行火炮,自身损失为17辆M18式坦克歼击车。

苏军装备情况介于两者之间,苏联兵器在零件标准化上没有美国做的好,但苏联兵器做工简单,工艺好,造价低,易于批量生产,而且可靠性好,在恶劣天气下故障率低。最大特点体现在苏军装备的Ppsh-41型冲锋枪和著名的T-34中型坦克上。

Ppsh-41型冲锋枪的大部分零件都用钢板冲压、焊接、铆接制成,结构简单,加工工艺好,易于大批量制造,即使出现故障也可以及时排除。理论射速为900发/分,可以配用71发弹鼓或35发弯弹夹。在巷战的短兵相接中,Ppsh-41可以提供极其可观的火力。因为在这种距离上,德国武器的高精度根本没有用武之地,而苏联武器则可以发挥出巨大的火力压制效果,同时为苏军士兵的生命加上几分保险。到了1943年,苏联在Ppsh的基础上开发出PPS43冲锋枪,这种冲锋枪甚至取消了快慢机,只能进行连发射击

参考资料:http://post.baidu.com/f?kz=155384202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