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18亿的阳明滩大桥一年就塌,而宋朝大桥却至今仍在?

如题所述

工匠精神,也是追求极致的精神。其利虽微,却长久造福于世。

是什么时候工匠精神不再是少部分手艺人圈子中的专用名词呢?我想可能是纪录片《我在北京修文物》开播的夏天,日本《深夜食堂》大火的冬日,亦或者是各式各样有关饮食文化传承、手工非遗纪录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四季。从那时起,我们意识到,匠心二字不是广告标语,而是真切存在我们身边,一部分人默默延守的态度和精神。

中国的匠心不止体现在文物修复上,景德镇陶瓷、雕漆技艺、蓝印花布、蜡染等等,都是我们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将匠心演绎得淋漓尽致的一类。按理说从古时起就扬起匠心独运大旗的中国应该是相关领域中的领头人物,但谁想到如今,真正把匠心传递到世界的却是日本呢?

众所周知,日本许多的文化和技艺都是向中国借鉴的,比如茶道和中医,这些我们认为最为普通常见的,在日本人手中却摇身一变成为了国粹级别的文化遗产和标签!最后形成这样的局面,不在于日本“张冠李戴”抢夺了我们的文化,只能说他们更懂得如何珍惜文化,如何传承匠心。

2012年,著名的哈尔滨阳明滩大桥坍塌事故,粉碎的不只是这大桥的钢筋水泥,更是建筑师的一片苦心。反观北宋时期修建的洛阳桥,历经千年依旧伫立风雨之中,不经感叹道,中国的建筑到底是失了技艺还是失了匠心?

阳明滩大桥

阳明滩大桥位于哈尔滨市的松花江之上,是长江以北地区桥梁之中,长度最长的超大型跨江桥,也是一座穿越松花江阳明滩岛的大桥。因为其地理位置和交通意义史无前例,所以从开工建设到竣工通车一路以来都颇受瞩目。

从2009年12月5日起,阳明滩大桥正式投入建设,到开放通车一共耗时约18个月,估算花费资金高达18.82亿元,其中投入的更加难以估量。可以说在建设阳明滩大桥初始时期,不管是桥梁设计师还是投资方都对它信心满满,否则绝不会耗费如此精力。

当然在2011年通车之际,阳明滩大桥确实是名利双收,它伫立在水流湍急的松花江之上,全长7133米,每小时的车流量达9800辆次,成为了哈尔滨市又一宏伟的风景线,也成为了那一年中国建筑行业的黑马。

在看到阳明滩大桥收获成功时,它的监理单位曾洋洋得意的说道:高质量的工程,离不开高素质的监理团队。想来,他们未曾料到在自己“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的一年后,阳明滩大桥会轰然倒塌。

事故发生在2012年8月24日下午,阳明滩大桥的引桥坍塌,造成近130米的桥梁塌陷,在这措不及防的短时间内,正行驶在引桥上的四辆大货车全都无一幸免,从故事现场的照片中可以看到,货车的驾驶室因为翻车和重物压制已经完全变形,驾驶员凶多吉少。

虽然后期的救援十分及时,但还是因为其破坏力太强,最终造成3人死亡,5人受伤,为了快速有效地解决这一事故,哈尔滨的市长来到现场亲自指挥。救援,把损失降到最低是事故发生后的首要任务,第二任务便是把其中原因彻查,防止再次出现相似情况。

经过专业人员的勘查和记者调查后发现,其实这并不是阳明滩大桥发生的第一例事故,曾在施工进程中就有五名工人从高20米的桥上坠落受伤,但是这件事没有被大肆报道,施工方认为这是起单纯的意外,和工程工程安全并不挂钩。

不仅如此,断裂坍塌的引桥在经过检查后发现,桥梁体内不仅是钢筋水泥,还有鹅卵石、木棍和编织袋!钢筋也仅仅是铺在里面没有实际的捆扎。且四辆经过的火车中有三辆严重超载,桥梁超负荷最终导致倾覆坍塌。

总之最终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使得三人失去生命,是多个环节共同的责任,既是施工不严谨,也是交通管辖不严厉。回到开始的阳明滩大桥上,虽然现如今已经恢复使用,但是耗费18亿修建的大桥一年间就出现事故还是让人唏嘘,反观宋朝时期的洛阳桥宏伟如初,古代的造桥技艺真的远超我们吗?

洛阳桥

在北宋之前,洛阳河上没有一座正经修建的大桥,一些平时方便过河的桥也都是摇摇欲坠,一点风吹雨打就可能完全覆灭了,所以泉州的太守为了百姓的生计才会主持修建洛阳桥。其宏伟程度与阳明滩大桥比上去有过之而无不及。

洛阳桥的位置刚好处于江海交汇处,河流速度更加湍急,所以为了让洛阳桥承受水流冲刷,设计师和建筑师费了一番心思。他们创造发明了一种全新的桥基——筏形基础。利用精确的测量数据在河里沉下一定数量的石头,在这些石堤上建桥墩。

总之,洛阳桥能够屹立千年不倒,和这些别出心裁又十分管用的办法息息相关。为了能够建好一座大桥,造福子孙后代,古代的建筑师们匠心独运,试炼各种方法,最终总结出最实用的一种。

总结

正是有他们的尝试和传承,才让我们可以有所借鉴,继续发展领域不断改革。也是因为这一批人有匠心精神,才有现在健全的社会,完善的交通。我以为的匠心不只是一个形容词,也不是一个小众的新词汇。

它代表着一种可以传承后代的态度财富。阳明滩大桥引桥坍塌事故中,引桥建设不符合标准,火车严重超载,这些都是另外的附加原因,我们应该把关注点放在为何建设明明不达标,监理单位还洋洋得意地宣扬自己的“高质量”?

很明显,他们在名利的诱惑下,失去了匠心。有匠心的人绝不会放任自己在明知有瑕疵的地方还视而不见,绝不会因利益偷工减料。所以看来,阳明滩大桥坍塌事故不是我们的技艺输给了千年前的古代,而是我们输了匠心。

正所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既想要发扬光大我们的传统文化,就不要把名利看得过于重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29
我觉得很有可能是阳明滩大桥的施工方偷工减料才导致这个大桥一年就塌了,有关部门应该进行严肃的处理。
第2个回答  2020-12-28
这足以看出我国古人建造的头脑是有多么的聪明,在建桥的时候下了多大的辛苦才造出了这么坚实的桥梁。
第3个回答  2020-12-28
我觉得造成这样的情况,其实也是和建造工艺上有很大的区别,古代的建筑风格还是非常可靠与牢固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