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跨海大桥,是怎样建成的,如今在哪里呢?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0-02

宋朝一跨海大桥,难度堪比港珠澳大桥,仅用一种动物,屹立至今


洛阳桥上闻鹃处,谁识当时独倚阑 ——张昱

2018年10月,港珠澳大桥正式建成通车,举国欢呼。世人无一不惊叹于中国建设,该桥可直接连接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珠海地区,成为了现今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我国在建设港珠澳大桥时可谓是困难重重,不仅有技术上的难题,还受到了多方阻碍。但是,最终困难全部被克服,工程师们甚至还建造了一个人工岛来确保大桥的顺利竣工。

大国工匠的严谨、细致成就了这一伟大的工程。回顾历史的长河,在千百年前的宋朝,也有一跨海大桥,也有着这么一批大国工匠,建造出了当时的“港珠澳大桥”——洛阳桥。


洛阳桥原名万安桥,修建于千年前的宋朝。听到这个桥的名字,大家是不是认为这座桥位于河南洛阳呢,但其实,这座桥位于福建泉州,是我国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之一,也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跨海大桥。说到这,是不是很多人有疑问,为何福建泉州会有一个名为洛阳的桥呢?

这其实与古时的人口迁移有关,我们都知道,在中华历史上,出现过几次人口大迁徙,大多都是因为天灾人祸,否则,人们住的好好地,为什么要抛弃自己的家园呢。在宋朝,五胡乱华的时期,也出现了人口大迁徙,这次是因为战争,战火无情,人们只得举家南迁。

北方的人们来到了福建泉州,却发现这里的景色与洛阳惊人的相似,便将这座桥命名为洛阳桥,以慰思乡之苦,其实,在福建,还有一个叫做洛阳镇的地方,着都是因为人口南迁造成的缘故。

洛阳桥是由当时的泉州太守蔡襄主持修建,前后共历时七年之久,因为是一座跨海大桥,在当时一个非常浩大的工程,共花费了一千四百两白银,几乎相当于宋朝政府一整年的收入了。但是这个桥却修的非常有必要,直至千年后的今天,仍屹立不倒,还可以投入使用。在洛阳桥未建之时,每当海水涨潮的时候,总会出现人员失联的情况,因此在建桥之时,人们也寄托了美好的希望,祈求平安,便是最大的愿望,因此,这座伟大的桥梁也被称为万安桥。这座桥的建立可以称为当时的奇迹了,


这座杰出的桥凝结着众多的智慧,千年之前的跨海大桥,建造难度可想而知了,但当时的设计师们也凭借着过人的智慧和技术一一克服了。首先,洛阳桥的桥墩便设计的十分有特点,这个桥墩的形状不是常见的圆柱形、长方形,而是小舟的造型,前后两边尖而窄,就如同在水中前进的小舟一样,这样设计便十分有效的减小了水流冲击带来的助力。

但是,长年累月的冲击也会带来一定的损伤,而且洛阳桥的桥墩是由石头堆积而成,不可能没有空隙,于是,当时的建造者便想出了一个特殊的加固方式,采用了一种动物——牡砺,我们都知道,牡蛎是一种贝壳类生物,经常粘在石头上,而且一旦粘住,就很难取下来。于是,蔡襄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在桥下养了几年的牡蛎,结果惊吓的发现,建造桥墩用的石头几乎都成了一个整体,石头间的空隙也都慢慢的消失了。


都说港珠澳大桥的顺利通车成就了很多个世界之最,比如成为了世界上最长、最重、最精准的跨海大桥。其实,千年前的洛阳桥在当时也获得了很多的成就,通过设计新型的桥墩形状,喂养牡蛎,洛阳桥成功的解决了建造大型石桥的基础问题,而且洛阳桥的长度在当时也是数一数二的,洛阳桥的原长有一千两百米,有四十六座桥墩,而且在桥的两侧还分布着五百个石雕,桥上还设置了七亭九塔,供来往的客人们休息。

除了建造精妙之外,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也为洛阳桥增光添色了不少。万安桥的建造者蔡襄曾为万安桥作文一首,名曰:“万安桥记”,这篇文章短小精炼,简要记述了建桥的时间、人员安排、资金来源和建桥的意义等问题。

而且在这篇文章中,蔡襄还记录了万安桥建成之后,民众欢乐庆祝的场景,蔡襄也本着其一贯谦逊的态度,丝毫没有夸赞、吹嘘自己的功劳。这篇文章刻在了两块石碑上,蔡襄作为宋朝的四大书法家之一,其书法自是杰出无二的,碑文的刻工也十分讲究,有着蔡襄书法的神韵,古往今来,见者无一不赞叹。

除了这篇文章之外,洛阳桥还有着许多精美的石像、石雕,洛阳桥建造的时候,两侧共有二十八座石狮的雕像,尽显跨海大桥的雄伟,石狮立于波涛汹涌的海面之上,仿佛是要震慑住大海的澎湃,守护一方百姓的平安稳建。虽说洛阳桥在建成之后,前前后后经历了十几次修缮,但直至今日,它依然屹立不倒,坚守着自己的岗位,桥上现存两座石将军的像,千年已逝,后人们也只能通过雕像来一度前人的风采和智慧。


2019年的10月,我国喜迎建国七十周年,无论是七十周年阅兵还是别的一些活动,都让民众切切实实的感受到了祖国的成长和强大。我想这其中的民族自豪感很大一部分都源于我国经济的成长、大国重器的建造等等。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