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课堂提问有哪些形式?

如题所述

课堂提问的形式有:
1,类比式。类比是进行科学分析、认识事物本质和特点的手段之一。为使学生准确理解掌握课本中的众多概念原理,可设计类比式提问。类比可以是横向事物间的,也可是纵向事物间的;可以是相反、替换性事物间的,也可是相近、互补性事物间的。
  2,回顾概念式。回顾概念可准确的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简明易行。提问时应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紧紧围绕教材的重点,从不同的层面进行设问,以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全面掌握有关内容。
  3,创设情景式。创设情景的问是要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整堂课的眼睛。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创设情景中的悬念法就是用疑团、困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方式。选用悬念式提问创设问题情境,容易捕抓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急于求知的心理,为整堂课的主动学习埋下伏笔。
  4,适当提高式。所提的问题,不仅要有回顾知识的作用,而且要有一定的启发性,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的积极性,迫使学生动一番脑筋,才能获取有关知识,就好比“摘桃子”,要让他们随意伸手摘不到,一定要适当跳起才能摘到。
  5,架桥铺路式。课堂提问时,所提的问题有时会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由于思路不够开阔,一时难以想到正确的解决办法,所以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作适当的点拨或提示,也就是所谓的帮助其架桥铺路,促使其完成思维定向,使学生的思路豁然开朗,从而顺利的解决所提的问题。
  6,挖掘潜力式。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需要和潜能。注重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为不同层次学生创造各种尝试、探索、发现、发展的条件和机会,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自信心。可通过“设陷阱”、“找错误”等方法让学生学得更细,学得更实,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7,归纳式。归纳是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事实到理论概括的推理方法。任何科学的理论都是从研究事实到概括事实的认识过程的结果。归纳作为提问方法,可在一段小结或一节课结束时运用。根据一般知识形成过程,可列举具体事例并设置相关问题,有序引导、启发学生深化对讲解知识点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8,例证式。例证式提问法就是通过列举日常事例,进行相关知识点的提问,让学生自行讨论、思考,引导学生深化对该问题的理解。进而领会相关知识的方法。
  9,层次分明式。层次分明的问是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整理,把知识方法系统条理化。教师可以把所要复习的内容设计成一连串的问题,让学生去讨论
  10,拓展式。拓展式提问是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引导学生拓展思维空间,不局限于某一方面或某一角度,从多方面、多角度去分析思考,探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教学提问方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对各种知识的融会贯通,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这种教学方法多用于“横向扩展”某一知识的理解范围,从一个问题生发出去,开阔思路,扩展知识,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11,开门见山式。所谓开门见山的问,是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这种提问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积极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许多教学环节如引入新课、复习巩固及讲解分析之中,常用这种问法。
  12,递进式。穷追不舍的问有时也是一种很好的提问方法,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掌握整堂课的核心部分的时候,采用递进式提问,通过一连串的问题,环环相扣,步步推进,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拓宽思路,抓住本质。这样不但能挖掘知识信息间的落差,而且能展示教师思维的全过程,给学生一顿思维的套餐,师生之间产生共鸣。而采用逆向思维发散式提问,又能促使学生多重角度思考问题,在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加强思维深广度的训练,培养创造性精神。
  13,启发式。数学是一门思维性很强的学科,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在课堂教学中有梯度地设置启发性问题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关键一环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启发学生思维活动的基本方法。提启发性问题的技巧在于所提问题必须配合对题目的审视和分析,使学生领悟问题的本质属性,这就是启发式提问的艺术所在。
  14,师生互动讨论式。数学是一门由许多法则构成的学科,只要遵守一些共同的准则,对不同的个体都有选择合适思维观念的自由。但是学生存在个体上的差异,一个问题的提出,学生需要一个思考的过程。所以在进行师生互动讨论式提问时,学生在教师及同学之间相互启发,老师对学生回答提问不能急于求成。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思路并作适当的引导。
  当然,课堂提问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是应该为实现教学目标而服务的,使用不当也会带来负面效果。一堂课,有一定的时间限制,教师一言堂固然不行,但一问到底也未必有效,问题过多课堂结构不紧凑,显得松散;同时,问题过多学生的心理也难以承受,也违反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教师对于课堂上的提问方法、数量也要精心准备,实施中要有效的组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