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数下千克,克,吨《有多重》教学设计

如题所述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接触过物体轻重问题,但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而且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只靠观察得到认识。为了使学生获得克、千克的明确观念,要充分利用直观,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活动,使较抽象的质量单位能被学生具体地感知。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知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重、难点:建立1千克和1克的质量观念。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 1、了解生活中的各种秤及用途。
2、每组准备一个台秤(或一个弹簧秤)两个熟鸡蛋、两袋盐、1小袋水果 、几枚硬币
教师准备 1袋棉花和1袋铁钉(大约都是1千克左右)并为每组学生准备一个天平 。
教学手段:动手操作 合作交流 感知体验 多媒体课件
学校及学生的状况分析:
我校是一所具有现代化规模的省级师范校,学校的各个班级都配有电脑、投影仪等先进的教学设备,学生很容易从网上了解一些必要的信息,而且学校地处市场、超市和药店等公共场所较近。学生经常跟家长一起买东西能看见不同类型的秤(如:台秤、电子秤),所以容易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也容易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但平时人们经常交流的语言还是几斤、几两,因此学生对1千克和1克的质量观念很陌生,另外,班级学额(60人左右)较大,分组时各组人数要达到8—10人,这可能对教学造成一些障碍。因此,教师一定要结合生活实际,为学生创造有利的条件让学生多进行实际操作,使较抽象的质量单位能被学生具体地感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1、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学校准备在下周三进行一次拔河比赛,咱们班应该选那些同学参加呢?
(生纷纷指出学生的名字。)
师:(指着班上最瘦小的一名学生)为什么不选他?
2、实践体验。
同时让高大的一名学生和这名瘦小的学生互相背一背,并把感受讲给同学们听。
再请学生掂一掂带来的物体,感受物体的轻重并互相说一说。
3、学生汇报自己的感受,教师引出课题。板书:有多重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有趣的情境,使学生的注意力马上集中起来,使学生以强烈的渴望进入下面的学习。)
二、实践体验,建立概念
(一)认识生活中的秤
1、师:要想知道某个人或物体到底有多重,可以怎么办呢?
2、生分别说出自己见过的一些秤,同时教师根据学生说的出示一些秤的图片(多媒体出示)和实物。
3、让学生观察带来的台秤、弹簧秤、天平,观察一下,上面有什么?怎么称物体的质量呢?想好了和小组里的同学交流一下。
指名汇报,随机介绍kg是千克的表示符号。
4、本节课我们就用台秤、弹簧秤和天平来称一称。
(二)建立千克的质量概念
1、称一称。把自己小组带来的两袋盐放在台秤或弹簧秤上称一称。
生观察秤的指针指向几,老师指出1千克就是两袋盐的质量。
2、掂一掂。再把刚才称的盐放在手中掂一掂,边掂边用眼睛体会1千克有多重,并说说掂1千克的感觉。
3、估一估。
师:你们再掂一掂身边的其它物体,能找出哪些东西重1千克吗?估计后再把这些物体放在秤上称一称,并互相说说1千克物体大约有多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