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后一个武举人?

谁知道的说下,是不是那个醉拳里的刘加亮演的叫富民其!

张三甲。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武状元张三甲,是中国科举史上最后一位武状元。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朝廷以武科“所习原弓、刀、石及马、步射,皆与兵事无涉,施之今日,亦无所用,”下诏“永远停止。”武科举历唐、宋、金、明、清数朝,至此,寿终正寝。

延伸:
张三甲,字鼎臣,号魁轩,又名荣甲,清光绪丙子年(1876年)十月五日生于开州户部寨村,一个清贫而又尚武世家。自幼因受父辈熏陶学到不少招数,及长武艺日精,不管是枪、刀、剑、戟,还是弓箭、软鞭等各有独至之处,尤以大刀起舞称著乡里,其弟冠甲及武友们虽随三甲同时苦学练习,但是不及三甲所学精熟。其父见三甲虽十五、十六岁已成彪形大汉,又兼膂力过人,是块以习武成大器的料,就送他到杨什八郎村拜开州武林高手杨国昌为师,以期三甲报效国家、光宗耀祖。杨师傅精心教练、指点,三甲谨遵师训,刻苦求学,武艺日臻上乘。百八十斤的练武刀耍起来如盘龙翻舞,套数多变,跑马射箭又百发百中。

光绪丁酉年(公元1897年),三甲赴大名府参加乡试得中武举,全家及武友为之庆贺。参加会试者多为豪门子弟,他们衣着华丽,多以重金贿赂考官拜师于朝廷大臣。唯三甲布衣打扮又无资进礼,很叫那些同考举子小看,视他为"穷猴"。会试前,恭亲王奕忻便服到校场看诸子演练,见三甲虎背熊腰,又套路精熟,知非庸才,便主动收在门下,于是,三甲没费分文有了名望之师。会试时,三甲弓、刀、石样样精熟,技压群雄,名列榜首,恭亲王奕忻被同僚称之谓"慧眼识才"。一时三甲这位"穷猴"身价大增,同考诸子竞相称兄道弟。殿试时,三甲舞动一百八十斤重的大刀,翻飞于考场上,刀舞风生,寒光夺目,一会儿蛟龙潜水,人刀伏地,如惊涛滚动;一会儿鲲鹏展翅,凌空于半空,似有直上云霄之势。光绪帝龙颜大悦,监考官喜出望外,于是三甲一举夺魁,钦点状元及第。这是开州有史以来第一名,也是封建社会科举制度下最后一名武状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6-03
张三甲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武状元张三甲,是中国科举史上最后一位武状元。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朝廷以武科“所习原弓、刀、石及马、步射,皆与兵事无涉,施之今日,亦无所用,”下诏“永远停止。”武科举历唐、宋、金、明、清数朝,至此,寿终正寝。

张三甲,字鼎臣,号魁轩,又名荣甲,清光绪丙子年(1876年)十月五日生于开州户部寨村,一个清贫而又尚武世家。自幼因受父辈熏陶学到不少招数,及长武艺日精,不管是枪、刀、剑、载,还是弓箭、软鞭等各有独至之处,尤以大刀起舞称著乡里,其弟冠甲及武友们虽随三甲同时苦学练习,但是不及三甲所学精熟。其父见三甲虽十五、十六岁已成彪形大汉,又兼替力过人,是块以习武成大器的料,就送他到杨什八郎拜开州武林高手杨国昌为师,以期三甲报效国家、光宗耀祖。杨师傅精心教练、指点,三甲谨尊师训,刻苦就学,武艺日臻上乘。百八十斤的练武刀耍起来如盘龙翻舞,套数多变,跑马射箭又百发百中。

据传,一次三甲子挺大刀,飞身上马急驰于金堤之上,舞得性起将一棵直径盈尺的柳树砍下。马驼不动,他就下马撒缰背起杆、冠走了三里之遥,竟是脸不变色心不跳。国昌老师额首赞曰:"吾弟子盈门,唯三甲为罕见也"。未几,杨师傅仙逝,三甲又拜师于清廷蓝领侍卫杜回春门下,经这位大内高手点拨,三甲又有新的进步。

光绪丁西年(公元1897年),三甲赴大名府参加乡试得中武举,全家及武友为之庆贺。参加会试者多为豪门子弟,他们衣着华丽,多以重金贿赂考官拜师于朝廷大臣。唯三甲布衣打扮又无资进礼,很叫那些同考、诸子小看,视他为"穷猴"。会试前,恭亲王奕忻便服到校场看诸子演练,见三甲虎背熊腰,又套路精熟,知非庸才,便主动收在门下,于是,三甲没费分文有了名望之师。会试时,三甲弓、筒、刀、石样样精熟,技压群雄,名列榜首,恭亲王奕忻被同僚称之谓"慧眼识才"。一时三甲这位"穷猴"身价大增,同考诸子竞相攀兄道弟。殿试时-,三甲舞动一百八十斤重的大刀,翻飞于考场上,刀舞风生,寒光夺目,一会儿蚊龙潜水,人刀伏地,如惊涛滚动;一会儿鲍鹏展翅,凌空于半空,似有直上云霄之势。光绪帝龙颜大悦,监考官喜出望外,于是三甲一举夺魁,钦点状元及第。这是开州有史以来第一名,也是封建社会科举制度下最后一名武状元。

三甲得中,皇后亲自披红戴花并恩准在京师夸官三日。一时惊动朝野,在京官员无不前来庆贺,天下武举纷纷造访以期提携,三甲下榻的小店里整天车水马龙。夸宫三日后,三甲便与弟冠甲简从返里省亲。行至大名消息不腔而走,被大名知府大礼迎入府内,开州州官迅马前去迎接,一时轰动了冀南。在乡亲为其临时搭的竹木牌坊上,大名知府升起钦赐"御前侍卫"滚龙金匾,开州知州亲自升起"状元及第"金匾还有一块父老乡亲送的"会元"金匾。

在三甲高中、其妻杨氏喜产贵子的双喜日子里,三甲却因操劳过度忧愁国事而疾,月余元治而烦。这位壮志未酬的天之骄子虽然未能创下显赫业绩,但他在赛场上叱煞风云的形象永远不会泯灭。一百多年来,濮阳一直引以为之骄傲。
第2个回答  2009-10-04
张宪周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会试中武进士。是年殿试(恩科)获胜,光绪帝遂点张宪周为武状元。
清光绪戊戌年(公元1898年)武科是我国唐代创设武举制以来进行的最后一次武会试,殿赐直隶大名府开州武举人张三甲公元1876年——1898年)武状元及第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朝廷以武科“所习原弓、刀、石及马、步射,皆与兵事无涉,施之今日,亦无所用,”下诏“永远停止。”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最后一个武状元是张三甲,而不是张宪周。
至于富民其,不了解,历史上好像没这个人。
第3个回答  2023-04-26
张三甲。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武状元张三甲,是中国科举史上最后一位武状元。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朝廷以武科“所习原弓、刀、石及马、步射,皆与兵事无涉,施之今日,亦无所用,”下诏“永远停止。”武科举历唐、宋、金、明、清数朝,至此,寿终正寝。
第4个回答  2009-09-30
张宪周
相似回答